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41例手腕部外伤二次手术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处理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992年6月至2004年9月收治手腕部软组织损伤213例,术后41例需行二期修复,发现肌腱完全断裂18例,不完全断裂6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同时断裂4例,尺神经断裂7例,正中神经断裂4例,尺桡动脉同时断裂2例。结果41例行二期手术时发现有21例只缝合皮肤而未修复肌腱、神经、血管,正中神经与掌长肌肌腱吻合3例,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腱吻合2例,肌腱吻合术后断裂7例,屈指肌腱术后粘连5例,桡侧腕屈肌与拇短伸肌吻合2例,尺神经结扎1例。肌腱吻合采用汤氏缝合法,术后早期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37个月功能恢复,肌腱吻合优良18例,可差6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损伤优良6例,可差9例,12个月后修复均为差。结论重视手外伤的急诊处理,一期正确修复是恢复手功能的关键,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是正确实施手术方案的基础,普及手部创伤修复知识、积极培养手外科专业人才是防止的有效手段。肌腱吻合我们提倡用汤氏缝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二期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
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目的 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未受损神经纤维侧支再生的情况。 方法 实验将Wistar大鼠一侧腓神经切断,在胫神经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取吻合口处胫腓神经,用神经纤维分离技术分离出单根神经纤维,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方向;同时取远端腓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 结果 在吻合口处可见到胫神经纤维发出侧芽,侧芽与胫神经伴行一段距离后呈“Y”形分叉离开胫神经,侧支再生的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神经切断再缝合后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20只,于右股后外侧手术切断腓总神经后再缝合,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于术后当天开始,实验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射用0.1ml生理盐水稀释的bFGF20u,每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3个月,行双侧胫前肌电生理检查、肌湿重测定、双侧胫前肌及腓总神经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胫前肌肌力、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及腓总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神经切断再缝合后肌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多并发于四肢创伤骨折及脱位,若治疗不当常贻误时机,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甚至形成残疾。本文介绍治疗不当的教训4例,以期引起注意。一、错误地将神经与肌腱断端吻合例1.女,17岁。因地震时被玻璃划伤右腕部,伤后2天行清创术,伤口未缝合,伤后5天行延期缝合,术中见掌长肌、桡侧屈腕肌、正中神经断裂及屈指浅肌部分断裂已经吻合,但掌长肌远端与正中神经近端相接,重新将神经肌腱正确对合,伤口愈合后转往外地治疗。当腕部掌侧发生外伤时,由于正中神经位置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cm处用1枚3.5~4.5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无缺损的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提出高位端端与低位端侧或侧侧缝合相结合的新方法,观察神经再生和靶器官的恢复情况。方法SD大鼠80只,高位切断左侧胫神经。随机分为5组:A组:胫神经两断端行端端缝合,远端于膝关节水平与腓神经干行侧侧缝合。B组:断端处理同A组,远端移植正中神经作胫腓神经干之间的端侧桥接缝合。C组:单纯作断端的端端吻合。D组:胫神经干近端结扎并固定,远端与腓神经干行侧侧缝合。E组:近端处理同D组,远端切除部分神经段后,与腓神经干行端侧缝合。术后行肌电图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早期(4周)D、E组有神经再生,术后12周A、B组的神经再生、传导功能及靶肌肉和运动终板的恢复情况均优于C、D、E组。结论高位端端与低位端侧或侧侧缝合相结合的方法,可尽早恢复对靶组织的营养和神经再支配,为高位缝合处高质量神经的长入赢得时间,提高了有效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4岁。右踝扭伤 3d ,踝部明显肿胀 ,活动受限 ,内侧及前侧局限性压痛 ,踝关节弹性固定。拍片为右踝外脱位 ,距骨与内踝间隙 1 5cm ,未见骨折。诊断为右踝外脱位并下胫腓分离。腰麻下试行手法复位失败 ,即给手术治疗。术中见内踝三角韧带浅深两层完全断裂 ,胫后肌腱嵌入 ,胫腓下前后韧带断裂 ,骨间韧带断裂 ,下胫腓完全分离 ,三踝未见骨折。修补韧带 ,2枚加压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石膏外固定 ,8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0周后取出内固定螺丝钉 ,随访 1年 ,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踝关节脱位多合并内、外踝或后踝骨折 ,创伤严…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髋臼骨折脱位坐骨神经损伤概率、损伤程度,以及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7月~2007年8月收治208例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31例,手术治疗13例,非手术治疗18例。结果手术治疗的13例中8例有胫神经损伤表现,术前胫神经平均分为3.54分(按照LSUHSC评分),3例术后有恢复,4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未恢复,术后胫神经评分平均为4.77分。13例术前腓总神经平均分为2.23分,术后6例有恢复,2例恢复正常,5例没有恢复,术后腓总神经平均分为2.69分。非手术治疗的18例中14例有胫神经损伤,术前胫神经平均分为3.67分,13例有恢复,12例完全恢复正常,术后胫神经平均分为4.89分。非手术治疗病人都有腓总神经损伤,治疗前腓总神经平均分2.39分,治疗后13例有恢复,3例恢复正常,5例没有恢复,术后腓总神经平均分为3.39分。统计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没有明显差异(P=0.206)。胫神经恢复好于腓总神经(P0.01)。结论髋臼骨折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其中腓总神经分支损伤更多见、更严重,无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恢复都比胫神经差;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5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神经再生的数量和质量;(2)定性定量观察神经再生情况;(3)再生神经的数目、密度及截面积。结果直接端侧吻合或神经桥接移植的端侧吻合,均可使神经再生,且再生纤维的质量与端端吻合组(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被吻合神经-胫神经的功能亦无影响。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可作为神经损伤后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胫神经原位桥接切断的腓总神经,观察腓总神经再生程度、神经纤维的来源等。方法 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18个月后,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取腓总神经远段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及状态。结果 远段腓总神经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远段腓总神经通过邻近神经的桥接与近段腓总神经之间有动作电位传导。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部分再生神经纤维可能来源于原腓总神经近段,部分来自胫神经。  相似文献   

11.
黄体酮促进端侧吻合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36只,周龄9~10周。随机分为2组,黄体酮(PROG)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两组均先切除双侧卵巢,2周后行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端侧吻合术。PROG组: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在同侧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面积为1mm×1mm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近端反转包埋于附近肌肉内。经臀部肌内每日注射PROG注射液(10mg/ml)0·2ml;对照组:吻合方法同PROG组,术后注射等量的茶油0·2ml。各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形态定量学检测。结果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两组腓总神经均有一定程度再生。PROG组在各时间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远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PROG组较对照组髓鞘更为成熟,轴索再生明显。结论黄体酮可以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侧芽生长及远段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腿中段离断再植后足跖屈背伸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常规断肢再植,术中将离断肢远段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只保留肌腱及肌腱膜,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背伸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和前移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缝接,加强足背伸肌力;桥接远端跖屈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和游离的半腱肌、股薄肌缝接,加强足跖屈肌力。结果 治疗2例,分别随访2年8个月及2年5个月,足背伸、跖屈肌力达Ⅳ-Ⅵ^ ,踝关节活动度近正常。结论 应用髂胫束条桥接远断端的肌腱和近断端的正常肌组织,同时利用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股薄肌加强瞳的背伸、跖屈肌力,是一种有效的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鼠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再生的原配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桥接于胫神经后,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将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在胭窝处剪除约5mm后,将断裂的腓总神经近端和远端分别就近与同侧胫神经上的外膜窗施行端侧吻合,吻合口间距约10mm;动物存活24个月后,将手术侧近端吻合口以上胫神经剪断,再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材并经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脊髓L3-6节段神经元和L4、L5脊神经节细胞,同时取腓总神经远段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再生状态。结果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比正常者略细;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结论断裂腓总神经“π”式桥接于胫神经,至少有部分再生神经纤维经腓总神经近段来源于原配神经的胞体。  相似文献   

14.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端侧吻合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白鼠 32只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6只。EGF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直径为 1mm小窗 ,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内每天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EGF注射液 ( 2 μg·μl-1) 0 1ml ,共用 2周 ;对照组 :吻合方法同EGF组 ,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 4周、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 结果 端侧吻合加EGF组在各时间点 ,吻合口远段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 :EGF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和髓鞘的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已证实 :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可侧枝发芽使变性的神经再神经化并获得部分生理功能[1,2 ] 。近年来 ,已有人将端侧吻合试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但手术的效果是有限的[3,4] 。为了更好地发挥端侧吻合的效果 ,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 ,我们设计了本实验。材 料 与 方 法一、动物与分组Wistar雌性大白鼠 2 6只 ,体重 15 0~ 180g。于右股后外侧手术 ,显露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 ,在腓总神经分支以下 5mm处切断 ,近端结扎并反转缝于邻近肌肉上。然后 ,在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直径约 1mm的小窗 ,将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安全性。方法自2008-09—2014-06共诊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10例,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及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主要观察有无动、静脉损伤,术后有无腓总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结果 10例均无动、静脉损伤,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3周后功能恢复。本组均获得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骨折愈合后复位无丢失,HSS评分82~95分,平均88.5分。术后3个月膝关节平均屈曲121.5°(100°~130°),伸膝平均2°(-5°~5°)。结论采用经腓骨小头部分切除联合腓肠肌外侧头切断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术野显露清楚,骨折可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外后侧不稳,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桡神经移位修复股神经,重建股四头肌功能的效果,并应用C7神经根移位,通过长段神经桥接修复股神经,重建截瘫患者双下肢的部分功能。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将左侧桡神经切断,近端牵至锁骨下切口内,经吻合血管的坐骨神经进行桥接,一期修复同侧股神经;B组:行桡神经与桥接神经吻合,术后3个月再切断同侧股神经并与桥接神经吻合。观察指标为电生理、股四头肌湿重恢复率、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及截面积恢复率。临床上应用C7神经根为动力神经源,将胫神经自小腿远端切断并向近端游离至臀部,应用带血管蒂的胫神经反转至颈部与C7神经吻合,待胫神经自颈部再生到臀部后,再将胫神经与股神经吻合来治疗2例截瘫患者。结果B组股四头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均优于A组;两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截面积恢复率及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例随访41个月,左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4-级,右侧3级;另1例随访24个月,双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2-级。结论周围神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C7移位分期修复股神经可重建截瘫患者下肢的部分感觉、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乙酰胆碱转移酶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方法,以定量研究神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能力。方法:实验显露大白鼠胫神经及腓神经,并在腓神经分支处以远0.5cm处切断。端侧吻合组在胫神经上行外膜开窗,造成5mm×5mm外膜缺损,然后将腓神经在此处与胫神经作端侧吻合。端端吻合组使腓神经切断后直接作端端吻合。术后1~3个月分别测定切断端以远ChAT活性,并在3组之间作比较,即(1)端端吻合组,(2)端侧吻合组,(3)非吻合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端侧吻合3个月后ChAT活性是正常对照组的一半。组织学显示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组均显示有大量有髓纤维存在。结论这些结果提示端侧吻合后具有ChAT活性证实神经端侧吻有可能为临床治疗神经撕脱伤及大段缺损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患者均系男性,年龄分别为25岁和35岁,皆为切割伤,均漏诊正中神经断裂2周后,因拇对掌不能、鱼际麻木入院。手术取经过腕和手掌近侧横纹的“S”形切口,掌长肌腱及正中神经常规吻合,顺其掌长肌腱掀起掌腱膜并于远侧掌横纹处切断,缝卷成腱条。另作拇掌指关节桡背侧弧形切口,将掌腱膜腱条通过皮下隧道移位贯穿缝合于拇短展肌止点处,松紧以被动伸腕、拇指能自动外展即可,远端腱条编入拇长伸肌腱内使拇旋前,屈腕、拇外展对掌位背侧石膏托3周后改为中上位2周煅炼。术后4周患者拇指可完成对掌对指动作,肌力较健侧低1级,但可满足生活要求,4个月后肌力同健侧,鱼际区感觉恢复,8个月后示指感觉恢复。 体会 腕正中神经一期吻合并拇对掌重建,术后疗效的迅速使患者康复信心倍增,也同时提高了掌长肌腱吻合的必要性。另外由于拇对掌动作的重建,通过日常生活需求性动作,延缓了大鱼际肌肉恢复期的萎缩,为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坐骨神经损伤后显微外科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8例坐骨神经损伤中,锐性切割伤完全断裂7例,5例行外膜缝合,2例行神经瘤表面松解,药性损伤6例,均行显微外科外膜或束膜松解,挫伤5例行神经周围和外膜松解,其中有4例同时行腓管松解。结果:药物性坐骨神经损伤运动恢复优良率;胫神经82%,腓总神经33%。坐骨神经切割伤运动恢复优良率:胫神经71%。腓总神经43%。坐骨神经挫伤运动神经恢复优良率;胫神经80%,腓总神经60%,本组病人坐骨神经损伤术后感觉恢复优良率均为100%。结论:药物性从骨神经损伤,应尽早行显微外科松解冲洗,坐骨神经切割伤和挫伤,应尽早行显微外科修复松解,一期腓管松解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