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建立苦杏仁药材质量评价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定量分析23个不同产地的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并对水浸出物含量、脂肪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苦杏仁苷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产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别。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其指标成分含量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3个产地的苦杏仁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为二类,河北和内蒙部分地区的苦杏仁质量较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苦杏仁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车前子综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车前子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紫外检测器,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车前子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24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车前子,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稍有差异。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车前子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丹参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并结合Topsis法综合评价各产地丹参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Hedr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0.5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建立丹参的HPLC-UV指纹图谱,并以13批药材共有色谱峰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及判别方法。并对13批丹参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酚、咖啡酸、丹酚酸A、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IA含量作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批次丹参样品,系统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结果一致。由Topsis法分析得出13批丹参药材质量综合评价值大小顺序为:S13S6S3S11S2S12S7S5S9S10S4S8S1。结论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及评价方法可用于丹参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4.
苍术综合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苍术药材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DB-wax毛细管色谱柱(0.25 mm×60 m,0.25 μm),质谱条件为EI离子源,电子能量为70 eV,建立苍术GC-MS指纹图谱,并以33批药材的共有色谱峰面积为依据,建立其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判别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指纹图谱法可以区别不同品种及产地苍术,系统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均能很好地区分道地茅苍术、非道地茅苍术和北苍术。因此,所建立的综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用于苍术的质量控制及品种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药枳壳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化学模式识别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建立中药枳壳质量控制的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收集到的枳壳样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影显示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枳壳指纹图谱分析与化学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大部分枳壳药材与江西地道药材成分相近,聚为一类;少数几个样品成分与江西类药材有差异。结论从药材的判别结果来看,多数样品与道地药材成分相近,从传统用药的角度出发,可近似认为它们质量优良,从而初步为枳壳药材质量优劣建立简单、快速的判别方式。  相似文献   

6.
鳖甲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鳖甲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测定了12个产地鳖甲药材样品,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评价,建立了共有模式,以相关度评价图谱的相似性,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2批不同产地的鳖甲药材有7个共有峰,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不同产地鳖甲药材可分为两类,质量相似性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同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一致,经主成分分析,12批鳖甲药材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83.21%。结论:用SPSS软件对鳖甲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对鳖甲药材化学计量学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茯苓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并探讨其质量与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获得茯苓药材稳定的化学指纹和定量分析数据,应用多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综合判别分 析。结果所收集的27 批茯苓药材样品图谱与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在0.75~0.99 之间,云南产药材相似 度较高,聚类相对集中;而湖北和安徽产样品相似度相对偏低,且整体上偏离于云南产药材,聚为另一类。导 致化学面貌偏移和质量差别的标志性成分共有8 个,包括定量分析的3 个三萜酸。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 产地药材所含三萜酸存在差异。结论HPLC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辅以定量分析方法,从多层面综合 获取茯苓药材的质量信息,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可为提升茯苓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五灵脂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为0.25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合相似度评价、聚类热图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不同产地五灵脂药材质量。结果:建立的五灵脂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苯甲酸、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22批五灵脂药材相似度为0.870~0.998;聚类热图分析将22批五灵脂药材分为两类,陕西省商洛市所产五灵脂可与其他产区样品完全区分;OPLS-DA共筛选出7个质量差异标志性成分。结论:建立的五灵脂药材U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稳定可行,可为五灵脂药材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雪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雪菊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及模式识别方法,为雪菊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ICP法,测定新疆10批次、不同产地雪菊样品化学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因子,得出雪菊特征成分为Mn,Ni,Fe,Pb,Cr,Al;聚类分析将10批药材聚为3大类,不同产地雪菊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与气候、地理位置等生态环境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测定若干含量为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清晰地揭示了雪菊不同产地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FTIR的红花主成分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军  王青  王强 《中草药》2011,42(6):1213-1216
目的建立红花药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产地红花样品的红外谱图,以900~1 550 cm?1内的吸收峰为指标,应用主成分和聚类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红花样品可分为4个产区,同一产区内红花的化学组分相似,可做为红花药材质量评价的依据。结论基于FTIR谱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表征出红花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分化,能对红花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大青叶中有机酸的含量。方法根据大青叶药材中3种主要有机酸紫外吸收图谱的特点,采用日本岛津UV-24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产地大青叶药材中有机酸含量,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不同产地大青叶中的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大青叶中有机酸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陇中半干旱地区大青叶采收次数对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大青叶的采收次数对大青叶及板蓝根产量品质影响.方法:通过设置大青叶不同采收次数,检测各处理下大青叶及板蓝根的产量和品质.结果:收获1次、2次、3次大青叶的板蓝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减产18.3%,58.6%,67.4%,板蓝根醇溶性浸出物的量为42.50%,42.24%,31.77%,较对照低1.19%,1.79%,26.13%;大青叶的产量是取1次比对照增产87.1%,取2次是86.0%,取3次是106.8%.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以收取2次和收取3次高于对照,但是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靛蓝的含量均以对照最高.结果:大青叶的不同采收次数对收获板蓝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虽然采收大青叶能够增加大青叶的产量,却降低了板蓝根产量和板蓝根、大青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银杏叶药材的反相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梯度洗脱,使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12批银杏叶商品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多数银杏叶药材相似度较好,个别药材有一定的质量差异。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用于银杏叶药材的质量控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大青叶及其混淆品的ITS2序列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材大青叶及其混淆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核基因ITS2区,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4.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邻接)树,并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大青叶基源植物菘蓝ITS2序列长度为191bp,其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0.002)远小于其与混淆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882);由所构建的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各物种均表现出了单系性,而同时又与其它物种明显区分开;比较ITS2二级结构发现,各物种在4个螺旋区的茎环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ITS2作为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的鉴别大青叶正品及其混淆品,对药典中其它药材的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动态,确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量.结果:百菌清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88.41%、100.09%、85.28%.百菌清高、低浓度在大青叶上的降解符合双室降解模式,且高、低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均为17天.结论: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动态,确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残留量。结果:百菌清三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88.41%、100.09%、85.28%。百菌清高、低浓度在大青叶上的降解符合双室降解模式,且高、低浓度百菌清在大青叶上的安全间隔期均为17天。结论: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强,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