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分级肺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趋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选择76例,随机分两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分级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试验组脱机成功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1.04%,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EF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组间对比差异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PaO2、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成功脱机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了解脱机指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护理,正确脱机。结果31例成功脱机,1例胸外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心衰死亡。结论选择恰当的脱机时机与脱机方式并做好相应护理,是成功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A)+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 结果 T管脱机法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则较T管脱机法显著下降(P均〈0.05). 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通气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发生的33例ICU综合征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3例患者中,31例情绪逐渐稳定,配合治疗,最后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2例呼吸衰竭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缓解ICU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柳琴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132-132,134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脱机的同时实施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纳入来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对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撤机时间、一次撤机成功率、临床各项指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撤机时间较短、一次撤机成功率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参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实验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脱机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使撤机时间缩短,将撤机成功率予以提升,使并发症发生率予以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脱机成功率、人机对抗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脱机成功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次脱机成功率、多次脱机不成功/呼吸机依赖分别为20.00%、16.67%,与对照组的26.67%、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机对抗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33%、(10.42±1.16)d,均低于对照组的40.00%、(18.4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提升患者脱机成功率,减少人机对抗情况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困难脱机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我院收治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在病情缓解后脱机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衰竭患者上机后发生脱机困难50例次。困难脱机原因可分为两类,由原发病恶化而脱机失败者16例(32%);生理学指标变化而脱机困难者34例次(68%)。结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有多因素参与,应综合各种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并掌握适宜的脱机时间和脱机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服务,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89±3.25)天,对照组为(16.57±4.58)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ICU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泉 《现代养生》2014,(20):209-209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服务,比较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89±3.25)天,对照组为(16.57±4.58)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ICU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37-1838
目的 对机械通气患者强化临床护理,提高其通气过程的舒适性.方法 共收录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机械通气保持正常呼吸.机械通气期间对病人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影响病人通气期间舒适度的因素,及时调整机械装置的输气状态,提高患者临床的吸氧质量.结果 影响机械通气舒适性的因素较多,集中表现在插管、吸痰、口干等方面;经通气调整后,不适感得到控制.结论 ICU机械通气护理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重症监护(ICU)室收住的86例机械通气患者,共中64例发生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进行培养,并对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致病菌84例,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9.05%(58株),革兰阳性细菌(G 菌)占19.05%(16株),真菌占11.90%(10株):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9株)、肺炎克雷白氏菌(14株)、白色含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药现象的严重。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重耐药,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合理镇静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1年8月RICU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神志清醒、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4 h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C、D4个组,每组20例,对B组和D组患者的BIS值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分析4组患者插管用药前即刻和插管后1h的平均无创动脉血压和心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Ramsay评分维持在3~4分,B组患者用药前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97.25±1.28、D组患者用药前BIS值为98.08±1.0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BIS值均有所下降,插管后1hB组患者BIS值为64.33±3.14、D组患者为62.23±2.39,与插管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段,B组和D组插管后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平均血压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与插管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镇静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不同患者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较严重的并发症,本研究调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06-01-2018-10-31我院ICU收入的29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VAP将其划分为VAP组和非VAP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VAP影响因素。结果 298例患者中发生VAP 106例,VAP发生率为35.57%,共检出101株病原菌,其中64株(63.37%)为革兰氏阴性菌。年龄(χ~2=7.319,P=0.007)、侵入性操作(χ~2=23.042,P<0.001)、使用制酸剂(χ~2=5.933,P=0.015)、意识状态(χ~2=5.427,P=0.020)、原发肺部疾病(χ~2=16.311,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χ~2=29.453,P<0.001)均为VAP发生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357,95%CI为1.287~8.753,P=0.014)、有侵入性操作(OR=8.499,95%CI为1.898~38.069,P=0.005)、有原发肺部疾病(OR=3.212,95%CI为1.777~5.806,P<0.001)和机械通气时间>3d(OR=2.181,95%CI为1.060~4.487,P=0.035)均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较高,年龄、侵入性操作、原发肺部疾病和机械通气时间是VAP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o assess respiratory colon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use of chlorhexidine oral decontamination among a cohor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ho receiv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 observed a de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Enterobacteriaceae and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fungal colonization. Chlorhexidine oral decontamination might have a differential effect on respiratory 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循环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信阳医院(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镇静并且满足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先分别给予舒芬太尼预镇痛,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然后分别给予负荷量苯磺酸瑞马唑仑0.10 mg/kg、0.15 mg/kg、0.20 mg/kg在10 min内匀速泵入,再以0.05~0.5 mg·kg-1·h-1静脉泵入维持。根据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标准,维持目标的镇静深度-2~0级。对比三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45 min(T4)、90 min(T5)、180 min(T6)RAS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变化,比较呼吸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呼吸系统:呼吸抑制;循环系统: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结果最终纳入98名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等一般资料及用药前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T2时A、B、C组镇静有效率(RASS≤1分)分别为67.7%(21例)、87.9%(29例)、100%(34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1);三组镇静不足(RASS≥2分)发生率分别为32.3%(10例)、12.1%(4例)、0%(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镇静过深(RASS≤-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3.2%(1例)、15.2%(5例)、47.1%(16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9,P<0.01);在维持剂量时期(T4、T6)三组约有46.9%(46例)患者维持剂量低于0.1 mg·kg-1·h-1;34.7%(34例)的患者维持剂量在0.1~0.2 mg·kg-1·h-1;18.4%(18例)的患者维持剂量高于0.2 mg·kg-1·h-1。HR下降幅度(T2 vs T0)分别为13.8%、19.6%、29.7%,T3时三组患者HR仍有下降。组间分析提示A组vs B组(T2、T3)、A组vs C组(T1、T2、T3)、B组vs C组(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MAP的均值也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完全泵入负荷剂量苯磺酸瑞马唑仑后(T2 vs T0)MAP下降幅度分别为12.9%、14.4%、22.8%。组间分析提示与C组比较,A组(T1、T2)和B组(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虽然RR均值和OI均值均有变化,但是仅在T2时A组同C组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在T1~T6时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给于0.15 mg/kg负荷量在10 min泵入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镇静效果。对于部分RASS评分≥3分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负荷剂量。短期内大剂量泵入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导致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因此在ICU患者镇静中应避免高负荷量快速泵入。  相似文献   

16.
NICU常频机械通气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6月~2004年6月接受呼吸机治疗的219例新生儿危重患儿并发VAP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并发VAP67例,发生率为30.59%,治愈52例,治愈率为77.61%,死亡13例,病死率为19.40%,其中10例为早产儿,占76.92%。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占91.04%。结论:NICU常频机械通气并发VAP的病例中,通气时间越长、胎龄愈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VAP的发生率越高,早产儿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为减少VAP发病率及提高治愈率,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消毒隔离及有效洗手;②尽量缩短通气时间;③选用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常规性和经验性抗生素使用;④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预防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最低。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嗽峰值流速能否预测COPD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方法前瞻性采集1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重度COPD患者通过自主通气治疗后准备拔除气管捕管前的咳嗽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标,APACHE Ⅱ,根据最终撤机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U检验,Х^2检验,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PF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咳嗽峰值流速推测撤机成功所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P〈0.05),并确定最佳临界值为29.35L/min,以CPF=29.35 L/min捧测撤机成功率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100%。结论咳嗽峰值流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撤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预防ICU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综合ICU2005年4月~12月的158例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28.5%,多部位感染率占20%(9/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第三位是皮肤软组织.分离出85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38.82%(33/85),居前三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12.94%)、金黄色葡萄球菌(11.76%)和铜绿假单孢菌及肺炎克雷氏菌(9.41%).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多部位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明显上升,泌尿道感染均为真菌感染.建议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某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词查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药物的现状及治疗结果。方法以该ICU2004年全年经病原学证实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药敏试验采用美国B-D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完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检出57株菌,其中对亚胺培南敏感者33株(57.89%),耐药者24株(42.11%)。耐亚胺培南菌株中,耐药≥3类者占83.33%,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的12.12%(X^2=28.906,P〈0.001)。57例患者,2例自动出院,47例治愈,3例病死(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结论ICU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发病区,也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较多的病区,应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