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居多,肾虚是致病之本。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相关;与月经紊乱时间相关;与年龄、职业、孕产次数、初潮年龄、崩漏等相关。指出:肝郁为标,肾虚为本,肝郁气滞可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奉贤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流行病学展开调查。方法:选取奉贤地区1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城乡妇女(45~55岁),均来源于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围绝经期妇女对该病的认知进行了解,利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候调查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绝大多数患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不到位,其中对围绝经期综合征非常了解的有33例,基本了解的有53例,不了解的有10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主要以肾虚肝郁型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肾阴阳俱虚型。不同情况妇女在心理状态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将抑郁分为4个等级:无抑郁以及Ⅰ级抑郁、Ⅱ级抑郁以及Ⅲ级抑郁,其中总的抑郁人数为156例,占比83.42%。结论:绝大多数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到位,同时调查得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主要以肾虚肝郁型最多,其次为脾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肾阴阳俱虚型,并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  相似文献   

3.
指出围绝经期是肾虚为本,肾阴阳平衡失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以肾阴虚为其主要病机,要抓住肾阴虚这一病机关键,辨证论治。分型辨症施治,即分六型:肾阴虚症、肾阳虚症、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症、肝郁症、心脾两虚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与Kupperman Index(KI)的比较研究,探索适用于中医临床证候观察和疗效评估的客观标准。方法:以肾立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分型,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并口心肾不交型等证,据此设立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对本病进行观察,并观察其与Kupperman Index(KI)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辨证,75例病例中以肝肾阴虚型最多,依次为肾阴阳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虚型,没有单纯肾阳虚型者。对于同时测定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与Kupperman Index(KI)。二者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潮热汗出、感觉障碍、眩晕、皮肤蚁走感为各证型的共性;肝肾阴虚型中性生活困难最多见,心肾不交型中失眠最多见,肾阴阳两虚型中骨关节痛最多见,烦躁易激动在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三型中差异不大。KI评分在肝肾阴虚型、肾阴阳两虚型、心肾不交型之间没有差异,但此三者与肾阴虚型均有差异。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的分布与是否绝经关系密切。结论:根植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具有中医辨证的特色,无论在总分相关性还是具体症状体现上,均与KI有很高的一致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中医药诊断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候及疗效评定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改良Kupperman量表的症状评分量表、中医证候学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调查的110例患者中,有抑郁倾向者77例,占70.00%;(2)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中,肾阴虚者42例(54.55%)、肾阴阳两虚者27例(35.06%),肾阳虚者8例(10.39%),结果显示以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者多见,兼有肝郁者53例(68.83%),研究结果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人群多兼夹有肝郁证;(3)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的77例患者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程度的加重,合并抑郁倾向的可能性增加。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合并抑郁倾向患者多兼夹肝郁证。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倾向患者的主要病机特点,中医治疗本病时,在调补肝肾的基础上重视养肝柔肝,对于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围绝经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文献,进行文献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91篇。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有49个,其中肝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脾肾阳虚最多见;提取常见症状共65个,包括月经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烘热汗出、腰膝酸软、心悸、易怒、纳呆等;病位以肾、心、肝、脾为主;病性以虚为主;脉象以细数、沉细、弦细为主,舌象以舌淡或舌红,苔薄或少苔为主。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比较集中,本研究为下一步临床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1096-1100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整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为关键词,通过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10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治疗的论文2 000余篇,再以中医药为关键词对文章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300余篇。结果:阅读了两百余篇有关中医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的论文,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通过改善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和补虚祛邪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58条。  相似文献   

8.
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候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的分布,学术界提出了与中医心、肝、脾、肾四脏相关的单一或组合的多种证型.在代表行业和国家标准的权威文献中,本病肾阴阳两虚证未能列入其中.通过对本病症状表现、临床用药规律的考察确认,肾阴阳两虚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变本质.本病比较多见的肾阴虚证和部分肾阳虚证与其他疾病的同类证不同,其特点是在肾阴虚证以阴虚表现为主的基础上,伴见某些阳虚表现;而肾阳虚证以阳虚表现为主的同时,合并一定程度的阴虚征象.从本质上说来,两者皆属肾之阴阳两虚.据此,建议在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时,将肾阴阳两虚证正式列为基本证型;在治疗上应有意识地兼顾温阳与滋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方法包括针对肝肾阴虚型、肾虚肝郁型、心肾不交型、肾阴阳两虚型进行中药汤剂配合针灸、耳穴压豆及情志、饮食、起居等调护。结果:56例中痊愈42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吴克明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总以肾虚为本,早期以肾阴虚为主,多脏受累,阴阳偏颇,气血失和,后期可致阴阳两虚或阳虚;如以滋水清肝饮为主辨证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2.
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动静与组方动静主次问题,肾与肝、心、脾的关系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体现,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分型与证候本质,肝气郁结是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理论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从痰论治更年期综合征备受重视6方面入手就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作一探讨,指出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重在辨治思路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证候要素及单证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奠定基础。方法:收集709例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保留出现率≥10%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由2名中医肿瘤专业主任医师对公因子辨证,作为乳腺癌的证候要素。结果:经因子分析提取出19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为7个:肝、脾、肾、心、络、肺、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为12个:气滞、热、血瘀、湿、气虚、湿热、痰热、阴虚、阳虚、精亏、血虚、风湿。相对应的单证有21个:湿邪困脾、肝气郁滞、肝热、血瘀、风湿阻络、痰热阻肺、胃热、心火亢盛、湿热、脾气虚、肝阴虚、肾阴虚、肾精亏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肾虚(可能为肾阴阳精气虚)、肾阳虚、心血虚、肝血虚。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肝气郁滞直接相关,在肝气郁滞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热、血瘀、痰湿阻滞、进而损伤肝肾阴阳精血,同时肝木克土则产生脾虚、胃热等证。所以治疗乳腺癌总以疏肝解郁为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158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以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补益气血、温补脾肾、疏肝解郁为主,药性多偏于寒或温,药味甘苦,中医证型可分为脾胃热盛证、阴虚火旺证、心火上炎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蕴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相似文献   

15.
262例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观察慢性胃炎病情变化、判断疗效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等理论,通过对26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胃黏膜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改变的观察,比较不同证型之间各种胃黏膜病变的构成比和发生率。结果肝胃气滞证和脾胃虚寒证占慢性胃炎的大部分(66.8%);肝胃气滞证和胃热炽盛证以浅表性胃炎为主(P<0.01),脾胃虚寒证和胃阴亏虚证以萎缩性胃炎为主(P<0.01)。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胃炎多见于胃阴亏虚证(P<0.01),出现胆汁反流的胃炎中绝大部分见于肝胃气滞证(P<0.0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各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胃炎的不同证型与胃黏膜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参考辨证分型评估胃黏膜病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方法,在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选择不同感染途径(性传播878例,静脉吸毒527例,有偿供血652例)的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症、证分布规律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初步总结出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的病性、病位和病机等特点.3种传播途径主要病性中虚证以气虚、阴虚和阳虚为主;实证中,血液传播以痰湿为主,性传播以气滞为主,静脉吸毒以热(火)毒为主.性传播者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为主;静脉吸毒者以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证为主;采供血者以肝胃不和、脾虚湿盛证为主.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邹雯  咸庆飞  董继鹏  王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468-2471
该文选择我国艾滋病流行的10个主要地区的485例患者,采用专家判读的方式,探索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病期、不同干预手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索艾滋病中医证候及其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经性传播感染者最多见脾肾阳虚证和肝郁气滞证,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感染者最多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在艾滋病期出现较高,肝郁脾虚证出现在经性传播和单用HAART患者中较多.初步总结出艾滋病以脾肾阳虚、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气虚弱、湿热蕴结等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中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中医药对大学生亚健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普  陈震霖  陈羽佩  张硕 《陕西中医》2022,43(1):97-99,107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乳漏”的范畴,发病主要影响冲任、肝、脾、肾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主要有气血失和、肝郁气滞、脾虚痰凝等。根据临证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运用补气行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疗法则,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等,组方用药做到因人制宜,同病异治。除内治法治疗本病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早期或成脓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