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并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的bFGF表达高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P<0.05);bFGF表达升高的程度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bFGF的表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提示bF-GF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45例,手术内减压正常脑组织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脑组织无bFGF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加bFGF表达率明显增高,正常脑组织、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FGF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可成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项指标,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一种细胞丝裂原和促血管生成因子,在许多肿瘤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实验研究提示肿瘤组织或患者体液中的bFGF水平能作为诊断或判断预后的指标,目前,阻止bFGF产生及抑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鼻咽癌标本和6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bFGF阳性表达率为78.0%,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组bFGF阳性表达率为89.7 %,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在鼻咽癌组织中有高表达,参与了鼻咽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bFGF可以作为评价鼻咽癌恶性程度的1个新型指标,来预测鼻咽癌的侵袭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标本45例,手术内减压正常脑组织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FGF在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脑组织无bFGF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增加bFGF表达率明显增高,正常脑组织、Ⅰ、Ⅱ、Ⅲ、Ⅳ级胶质瘤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FGF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可成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项指标,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NSCLC组织中VEGF、bFGF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36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上述基因mRNA表达。结果:NSCLC中VEGF mRNA主要表达分泌性VEGF121和VEGF165,阳性率分别为69.5%(25/36)和41.7%(15/36),bFGF mRNA阳性率为52.8%(19/36);免疫组化显示VEGF、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58.3%(21/36),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2);VEGF、bFGF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转移、生存期等临床资料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bFGF在NSCLC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并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FGF表达及其对肿瘤微血管形成能力及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阳性反应物位于肿瘤细胞及逼尿肌细胞胞浆中,浸润型膀胱癌bFGF除肿瘤细胞合成外还来自对逼尿肌的破坏。表达阳性率为26.67%,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分级有明显关系(P<0.05)。并且表达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指数均高于未表达组(P<0.05),提示bF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有促进微血管形成及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阳性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则提示bFGF对肿瘤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3 0例。治疗组口腔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配合常规处理 ;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处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7% ,对照组总有效率 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好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即用型链霉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链结法(S-P法)对25例肾上腺皮质肿瘤进行检测。结果EGFR在非瘤性病变中皮质球状带和网状带呈弱阳性表达,髓质不表达;在肾上腺皮质腺瘤中仅部分颗粒细胞呈弱阳性表达,透明细胞不表达;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呈强阳性表达。结论EGFR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Ames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对rhbFGF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显示,rhbFGF的各剂量组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在±S9mix条件下无致突变性;在±S9mix条件下的染色体畸变试验中,rhbFGF的4个剂量浓度对CHL细胞染色体无畸变作用;以0.53mg/KG·bw、2.13mg/KG·bw、8.50mg/KG·bw、34.0mg/KG·bw的rhbFGF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无诱发微核增加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hbFGF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42例,单纯手术20例,介入治疗后Ⅱ期手术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各标本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VEGF吸光度值分别为0.144土0.029、0.138士0.0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ACE治疗可能因为肝细胞癌缺氧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肝癌组织VEGF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4.
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以47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16例宫颈炎患者及30例正常女性作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了1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含量,其中14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做了术前、术后的对比测定。13例患者复发后测定VEGF值与术后VEGF值对比测定。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值显著高于妇科良性肿瘤、宫颈炎患者和健康女性(P均<0.002),其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敏感性为43.3 %,特异性为96.7 %,妇科良性肿瘤及宫颈炎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4 %及12.5 %;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负荷相关,Ⅱ期宫颈癌及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明显高于Ⅰ期宫颈癌及直径<4 cm者,但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关系不大;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清VEGF有一过性上升,明显高于术前,2 个月~ 3个月后开始下降,低于术前水平;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VEGF值呈上升趋势,与术后2个月的血清VEGF值比较,P<0.05。结论:血清VEGF诊断早期宫颈癌的敏感性并不高,但对于鉴别宫颈炎与癌症,评价分期与宫颈癌体积的大小有一定的帮助。患者术后VEGF值曾一度降低,如再一次升高可能是复发的一个信号。 相似文献
15.
16.
17.
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1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的VEGF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均无VEGF表达。乳腺癌VEGF表达与组织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05),远处转移(P<0.005)及早期死亡(P<0.005)密切相关,与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亦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主要因素。VEGF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易发生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以人类成纤维细胞体外转化体系为模型研究环境致癌多步骤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使用的人成纤维细胞谱系MSU-1包括由v-myc转染正常二倍体人成纤维细胞及随后自发遗传改变而形成的有不同程度生长优势的3个连续细胞株,这些衍生细菌株可能代表着由正常细胞向恶性细胞多步骤进展过程中不同的癌前阶段。使用致癌物诱发恶性转化以鉴别其不同类型细胞的反应,从而建立人类成纤维细胞肿瘤进展的体外模型。结果MSU-1.1细胞 接触BPDE和1CR-191后形成转化灶,MSU-1.2细胞经^60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hCNTF)对5个肿瘤细胞系(大鼠胶质瘤C6系,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SHG-44系,小鼠黑色素瘤B16系,人胃粘液腺癌MGC-803系和人肝细胞癌SMMC-7721系)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rhCNTF(20ng/ml~2000ng/ml)可抑制C6和SHG-44细胞增殖,对B16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但对MGC-803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rhCNTF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可能与其参与瘤细胞的生长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20.
p27~(kip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 7kip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6例宫颈癌、2 5例宫颈非典型增生、2 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2 7kip1 表达情况。结果 :p2 7kip1 在宫颈正常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 ,其中强阳性率 87.5 %明显高于宫颈非典型增生或宫颈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 (2 8% ) (P<0 .0 1) ;宫颈癌临床 0期、 a 期~ b 期、 a~ b 期的强阳性率分别 5 2 %、2 5 %、2 1% ,0期与 期、 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病理分化程度高 (G1 )、中 (G2 )、低 (G3)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5 2 %、2 9%、4 % ,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36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p2 7kip1表达强阳性者 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和 85 % ,显著高于低表达者的 6 7%和 5 1% (P<0 .0 5 )。结论 :p2 7kip1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有关 ,p2 7kip1可能成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 ,对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