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随着对踝关节损伤的进一步认识,后踝骨折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后踝骨折采用手术治疗。目的:评价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撑接骨板或(和)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37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3±1.3)岁。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Ⅲ度14例,Ⅳ度10例;旋前外旋Ⅳ度13例。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骨科医师进行择期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及外踝骨折内固定,有内踝骨折者联合内侧入路行内踝内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5~120 min,平均(85±3)min;住院时间为5~14 d,平均(9.3±0.8)d。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13~36个月,平均(24.7±1.1)个月,无一例发生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平均(2.9±0.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20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89%。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使后踝关节能早期关节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方法对自2009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三踝骨折并后踝骨折38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8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按Leeds标准进行评定:优35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大部分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其中后踝的固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5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三踝骨折合并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外踝骨折经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经内侧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8 h;住院时间5~11 d,平均7.5 d。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14~18)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4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2例。术后至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1~14周,平均13.4周。骨折愈合时间11~13周,平均12.5周。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9~83分,平均81.5分;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6~94分,平均90.2分。2例螺钉置入下胫腓关节内,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结论 采用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术中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后踝骨折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不同大小的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患者71例,根据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X线片)小于或大于等于25%分为A、B两组。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后解剖复位数和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解剖复位数与末次随访AOFA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随访(24.2±5.3)个月。均属于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4.1)周。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为:A组优1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3.1%;B组优20例,良13例,中9例,优良率为78.6%。A组AOFAS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后踝骨折块超过25%胫骨远端关节面时,应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当后踝骨折块小于25%胫骨远端关节面时,如果患者发生下胫腓分离,对后踝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仍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6.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安秀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92-693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2006年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结果53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4%。结论三踝骨折内外侧两个切口即可很好显露,内固定顺序为内踝、后踝、外踝,最后固定下胫腓联合,具有切实可靠的疗效,同时易操作、易暴露、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固定治疗60例后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扶拐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7~11(9.5±0.8)周,扶拐时间8~13(11.2±0.8)周,下地完全负重时间9~15(12.9±0.7)周。随访期间1例畸形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活动受限。术后6个月采用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3例,良25例,可19例,差3例,优良率为63.33%(38/60)。结论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方法,使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方法对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后踝骨折21例采用钢板固定.结果 21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合理的入路,良好的后踝骨折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后踝骨折对踝关节接触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踝骨折对踝关节接触区的影响汤荣光戴克戎盛为踝关节骨折是下肢创伤中非常常见的损伤。三踝骨折时对后踝的骨折是否需要手术,有不同意见。多数学者认为若撕裂骨折片较小并已复位,胫距关节回复到解剖位置,则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当踝关节受到轴向和其它方向暴力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大小后踝骨折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复位程度及AOFAS评分,探讨后踝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53例后踝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分析后踝骨折块<25%(A组)和≥25%(B组)胫骨远端关节面患者解剖复位率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结果 53例均获随访18-29个月,平均23.19个月。A、B组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率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剖复位组及非解剖复位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后踝骨折块≥25%胫骨远端关节面或移位大于2 mm时应尽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当外踝已经完全复位、距骨脱位完全矫正,即使后踝骨折块<25%胫骨远端关节面也应该复位并固定后踝,且骨折复位固定的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结合内侧切口入路,俯卧位,对32例AO分型中B3和C3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且后踝骨折块位于后外侧的患者采用T形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术后8周开始功能煅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符合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形态,同时可起到加压固定作用,使后踝骨折恢复生理骨性结构,术后可早期功能煅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2):1129-1133
[目的]研究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征,寻找最佳内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具踝关节人工骨制作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后踝空心钉+内踝空心钉(A组10具)和后踝重建钢板固定+内踝空心钉(B组10具)固定,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比较各组内固定方式的优劣性。[结果]应力强度、刚度、抗扭转力学性能、接触力学等一系列生物力学性能显示:B组与A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而B组强刚度和应力水平均接近于正常组。[结论]Haraguchi Ⅱ型后踝骨折采用后踝重建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比后踝空心钉内固定方式更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并论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对54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合临床研究及损伤机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34例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8年,优18例,良10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2.3%.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的解剖关系,并重视下胫腓联合的处理.强调手术按后、外、内踝的顺序进行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4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7岁。扭伤17例,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伤2例。左踝25例,右踝21例。单纯后踝骨折6例,外踝及后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22例,外踝及后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5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Ⅲ度13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Ⅳ度18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29例,内侧延伸型11例,小块撕脱骨折型6例。7例急诊手术,39例择期手术。结果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3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3个月。术后1个月1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9例负重或行走时出现踝关节疼痛不适,加强康复锻炼及止痛药物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7例,良21例,中8例,优良率为8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尤力 《实用骨科杂志》2002,8(6):471-471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常需石膏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 [1] ,此时有可能造成后踝骨块再移位。术前踝关节多日处于跖屈状态 ,关节后方的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失去弹性且变短 ,在这种情况下 ,术后若强行将足背伸置于功能位 ,势必使距骨滑车对胫骨后唇造成挤压 ,引起后踝骨折块再移位。当然发生再移位也可能有手术本身的原因。术中对内踝外踝及下胫腓联合施行内固定时 ,有可能使踝穴轻度变窄 ,胫腓联合又无法弹性张开 ,距骨体在背伸时受到内外踝的夹挤 ,距骨滑车对胫骨下关节面的压力分布改变 ,一旦压力偏向于后唇 ,即可发生后踝骨折块再移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后外侧入路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的95例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4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螺钉组(51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侧别、踝关节...  相似文献   

18.
王凯  覃松  车彪  刘俊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7):465-465
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青壮年最易发生,因其承受应力大于髋、膝关节,对其治疗要求较髋、膝关节更高。其解剖复位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认识。我科在1998年10月~2003年10月治疗各类踝关节骨折119例,其中手术治疗86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6例踝关节骨折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7岁。根据Lauge Hanson分类,Ⅱ型旋后外旋型(typeSE)32例,Ⅲ型旋前外展型(typePA)28例,Ⅳ型旋前外旋型(typePE)26例,其中Pilon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8例,单踝骨折29例。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骨折28例内固定手术疗效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8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骨折严格按照清创原则进行清创后再行内固定手术,术中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双踝骨折先行外踝固定,再行内踝固定,三踝骨折则按外踝、后踝、内踝顺序整复固定。结果28例病人随诊5—34个月不等,根据病人主诉、踝关节外形、功能及X线征象做优、良、中、差四级评定,优良率占68%。结论踝关节骨折关键在于解剖复位,踝穴的微小变化,都会使距骨位置改变,故外踝的整复及下胫腓分离的固定是处理踝关节骨折的两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1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复位后分别实施克氏针、Herbert空心螺钉、解剖复合钢板、解剖锁定钢板、1/3管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负重状态下疼痛程度,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距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4~8(6.02±1.17)周出现骨痂,骨折愈合时间3~5(3.74±0.4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3~7(4.67±0.65)个月。术后12个月,VAS评分为1~4(2.04±0.46)分,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为70~96(81.45±3.96)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75~98(88.36±3.84)分。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有手术指针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在恢复患者的解剖复位后,采用内固定手术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