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载牛血清蛋白的PLGA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载牛血清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NPs),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并研究其特性。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DCM)和丙酮为有机溶剂,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BSA的PLGA载药纳米粒。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BCA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同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呈大小均匀的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219nm,包封率为44.7%;体外释放分初期突释和后期缓释两阶段,其2~28d的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28d末的累积释放量为87.37%。结论以PLGA为载体的BSA纳米粒具有较小的粒径、较高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载地高辛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提高地高辛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 建立测定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载药量和包封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制备条件;采用噻唑蓝法评价地高辛和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的抗肿瘤能力.结果 以粒径为筛选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的最佳条件为PLGA 30 mg,地高辛2 mg,二氯甲烷3 ml,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5%,超声功率200 W.此制备条件下得到的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的粒径约231 nm,包封率为74.61%,载药量为5.37%,且其抗肿瘤活性优于地高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地高辛-PLGA纳米粒子可增强地高辛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BSA-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优化条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聚乳酸-聚乙二醇酸(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显微测量微球粒径,以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并计算包封率,进行体外释放,测定微球的累积释放量。探索BSA投药量、PLGA用量、PVA浓度、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微球的制备工艺,其优化条件是BSA投药量为10mg、PLGA用量为250mg、PVA浓度为1.5%、超声乳化功率为60周。结论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包封率、较小突释、适当载药量和粒径的BSA-PLGA微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平均粒径及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放情况,改良寇氏法计算小鼠半数致死量。结果制备的载药PLGA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平均粒径30.8μm,跨距0.9,包封率为85.5%、载药率4.28%,在体外28 d累积释放药物81.4%。羟基喜树碱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4 mg/kg,肌内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1.3 mg/kg,而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肌内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38.5 mg/kg。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羟基喜树碱PLGA微球粒径适宜,包封率、载药率高,缓释效果好,毒性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关研究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能够有效包裹反义寡核苷酸、小的干扰RNA、微小RNA等,可以较好地保护其在体内不受各种酶的破坏,并可以起到缓慢释放药物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药物的给药次数,达到长期、有效的治疗效果。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粒,并研究纳米微粒的特性。方法:运用二次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粒,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微粒的载药量及包封率,透射电镜观察微粒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定纳米微粒的大小和分布;将纳米微粒悬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观察其缓释特性。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纳米微粒形态呈圆形,表面光滑,分散性好,不粘连,其粒径分布在143-502 nm,平均粒径为280 nm,平均载药量为(0.515±0.023)%,平均包封率为50.2%,批间差异小。纳米微球在体外可以缓慢释放,经过前几天的快速释放后,在第14天进入平台期。结果充分表明运用二次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CXCR4-miRNA纳米微粒的工艺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且具有缓释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盐酸表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使用的不足多为药物释放快、目标组织药物浓度低,静脉给药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不良反应明显。 目的:针对盐酸表阿霉素临床应用的不足,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 方法:以叶酸偶联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高压匀质法,制备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注射制剂,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蛋白负载盐酸表阿霉素纳米制剂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 结果与结论: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粒外观呈均匀球型,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157.73±     0.40) nm,平均 Zeta 电位为(-30.85±0.43) mV,载药量 22.78%,包封率可达96.24%。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 h内达42.6%,缓释阶段纳米粒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12 h 时释药量达 84.1%,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果表明乳化结合高压匀质法制备的盐酸表阿霉素纳米靶向制剂粒径均匀,粒径范围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载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磁性纳米微粒,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通过MRI显像研究大鼠左坐骨神经损伤后,在外加磁场的引导下,磁性纳米粒子在损伤部位的聚集情况。方法以mNGF为模型药物,采用超声乳化法,制成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绘制mNGF标准曲线,测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用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分别扫描未注射药物大鼠、尾静脉注射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溶液大鼠及尾静脉注射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溶液后使左下肢固定在1.0 T外磁场引导2 h的大鼠,分别记录左、右下肢T2*值。结果所得磁性mNGF-PLGA样品为棕色混悬液,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205.9±1.2)nm,粒径分散均一,透射电子显微镜证实纳米粒子形态为球型,其内包裹了大量mNGF;药物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9.43±2.80)%和(3.11±3.27)%。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持续缓释mNGF,前12 h释放率为30%,第5天累积释放率为92%。MRI显像显示注射药物前左右下肢T2*值都较高,分别为312.68、314.74,注射药物后其有所下降,但左右两侧值差距不明显,分别为264.43、263.78。而在外在磁场下引导2 h后,T2*值进一步下降,并且左下肢明显低于右下肢,分别为150.90、233.54。结论 (1)通过单乳化溶剂挥发法能制备出粒径小、分布窄、包封率和载药率较高的磁性mNGFPLGA纳米粒子。(2)该磁性纳米粒子体外释放效果良好,具有可控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缓释效应。(3)载mNGF的PLGA磁性纳米粒子能够有效降低T2*值,在外在磁场下有明显聚集性,为进一步研究磁靶向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目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 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体外释药有突释现象,2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1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其具有缓释效应。  相似文献   

9.
背景: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微球制备程序复杂,微球载药量一般较低,且药物突释现象明显。 目的:比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和喷雾成膜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两种缓释剂的形态、载药量、体外释放规律,以探讨获得缓释效果较佳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方法。 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用喷雾成膜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 结果与结论: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为(4 447.4±359.8) nm,载药量(8.67±0.37)%,包封率为(86.68± 1.92)%;用喷雾成膜法制备的缓释膜表面光滑平整,质量为(13.76±0.26) mg ,直径为6 mm ,厚度为(0.24±0.005) mm,载药量(23.76±0.37)%,包封率为(95.04±1.36)%。缓释剂制备过程未影响5-氟尿嘧啶的药物性能。微球体外释放突释明显,缓释膜的体外释放平稳持久,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果表明缓释膜制备方法更简单易行,且能明显提高缓释剂的载药量,降低突释现象,同时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5-氟尿嘧啶;微球;缓释膜;体外释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2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纳米粒外观呈规则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6.5 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突释后至第72小时,纳米粒维持较稳定的释药速度,累积释放达52.9%。72~240 h,药物释放缓慢,累计释放约为16.6%,体外释放符合Ritger peppas方程lny=1.280 6+lnt。氧化苦参碱药性不受温度影响。结论获得了较满意的M-PLGA-OM-NP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可生物降解型药物缓释或靶向给药系统中。 目的:探索载药纳米粒制备条件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 方法:以维生素E1000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乳化剂、姜黄素为模型药物、聚乳酸为载体材料,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单因素实验探索影响两指标的主要因素,再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的最佳工艺为:水油相比10∶1,聚合物浓度15 g/L,药物浓度3 g/L,乳化剂TPGS浓度0.03%。以此工艺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外形圆整光滑,粒度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67.5 nm,包封率为89.52%,载药量为13.72%,纳米粒前期突释不明显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该工艺稳定、简单可行,优化制备工艺得到的聚乳酸-姜黄素纳米粒粒径适中、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制备利福平/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微球的报道,但这些微球粒径多在10 μm左右,不适合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制备成具有良好降解性的抗结核修复材料。 目的:制备大粒径利福平/PLGA缓释微球,观察其理化特性和体外缓释特性。 方法:以PLGA为载体,将利福平分散于PLGA的有机溶剂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利福平/ PLGA缓释微球。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微球的形态特征,测定微球平均直径和跨距,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以溶出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并拟合药物体外释放曲线建立曲线方程。 结果与结论:利福平/PLGA微球电镜观察呈圆球形,分散性好,粘连少,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80.0±9.4) 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3.18±1.36)%,(54.79±1.13)%。体外缓释试验显示突释期内微球释放度为(14.66±0.18)%,前3 d累计释放度(18.09±0.45)%,到42 d体外累积释放度达到(92.17±1.23)%。提示利福平/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结核药物的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PLGA是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可以用来制备载药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13.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或纳米微球用于制备生物降解型缓释或定向给药体系已经研究了近30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体系能够控制粒径大小、延缓药物降解、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目的:以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包裹材料,探索载药纳米粒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等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观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法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与结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超声乳化时间为15min,乳化剂浓度为1%,油水相比为1∶25,合成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粒粒径为217.6nm,载药量1.79%,包封率85%。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优化制备条件,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紫杉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子,并考察其在实验兔体内经DispatchTM球囊灌注后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原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紫杉醇纳米粒子.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形态、药物含量和体内外释放进行测定.通过新西兰兔腹主动脉局部给药模型考察紫杉醇纳米粒子球囊灌注后组织分布情况.结果 制备的紫杉醇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约为246 nm,包封率为93.25%,紫杉醇含量19.06%.体外可维持恒定释放30d以上.新西兰兔体内经腹主动脉实现DispatchTM球囊灌注,观察药物可在靶部位体内贮留长达21d.结论 紫杉醇PLGA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局部药物传递系统,经球囊灌注在动物模型体内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可实现缓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将强的松龙应用于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因半衰期短、局部应用血药浓度不稳定及较大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缓释膜并对其药物缓释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强的松龙纳米微球,对载药纳米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行为等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将纳米微球与胶原、壳聚糖、大豆卵磷脂等膜材相结合,制得复合药膜,考察复合药膜的形貌、膜中材料的相互作用及药膜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与结论:强的松龙纳米微球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药物均匀分布于纳米微球中,纳米微球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500 nm,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缓释实验药物释放良好,存在一定的药物突释现象。观察球膜结合方法制得的复合膜,可见纳米微球均匀分散于复合膜中,复合膜微观结构良好,体外缓释实验见复合膜药物释放更加稳定,无明显药物突释现象出现,显示了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表明通过反胶束乳化溶剂挥发法和球膜结合方法制备出的强的松龙缓释膜剂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微载体药物因具有靶向性、控释性、稳定性、更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两种抗结核药于同一聚乳酸纳米粒的给药系统及体外释放特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及分布,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测定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观察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 结果与结论:载利福平和异烟肼纳米粒表面完整光滑,无明显粘连现象,纳米粒均匀度好。亚微粒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80.4 nm。异烟肼载药量为(15.95±1.34)%,包封率为(5.01±0.17)%;利福平载药量为(4.66±0.97)%,包封率为(4.05±0.18)%。体外释药结果显示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突释期纳米粒中异烟肼释放度为15.22%,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5.6%;利福平释放度为9.26%,到3 d累积释放度可达90.3%。提示采用改良的自乳化二元溶剂扩散法制备载异烟肼和利福平纳米粒,所得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小且较均匀。纳米粒体外释药过程较平稳,无明显突释现象。关键词:聚乳酸;异烟肼;利福平;纳米粒;体外释药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14  相似文献   

17.
背景:如何提高全反式维甲酸疗效、稳定性和降低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近年来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为材料,通过乳化包囊等分散技术将药物制备成微粒分散体系,用作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日益增多。 目的:研制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微球肿瘤治疗剂,观察其体内外全反式维甲酸经时缓释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全反式维甲酸-聚酸酐长效缓释微球肿瘤治疗剂,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内外释药量。 结果与结论:所制微球治疗剂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54.42±26.76) nm,载药率(16.5±1.45)%,包封率(87.84±4.79)%;体外释放实验证明该微球治疗剂可持续释放全反式维甲酸约50 d,将其肌肉注射到大耳白兔体内,可稳定缓释全反式维甲酸近45 d。结果表明该微球治疗剂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体内外释药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纳米粒子缓释制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胰岛素纳米级粒子缓释制剂的体内生物作用,以期在临床上实现胰岛素注射剂的更长效稳定释放给药治疗糖尿病.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包囊胰岛素的纳米级微粒(NP),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微粒形态,通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微粒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纳米微粒制剂的载药率;并做纳米胰岛素制剂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的药效学研究.结果经电镜观察PLGA-胰岛素NP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粒径分布平均值是112.4nm,呈正态分布;PLGA-胰岛素NP载药率为7.4%;体内研究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制剂生物活性没有改变;皮下注射途径给药纳米胰岛素可以在至少72小时内长效控释,有效降低血糖并保持在正常范围.此外纳米制剂的量-效关系明显,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胰岛素的有效载体,达到更长效稳定控制释放的目的,发挥药物更佳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 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 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 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优良的药物缓释载体,但缓释微球的突释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对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载药率、包封率、体外释放规律及突释的影响。 方法:以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实验组)和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微球(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聚合物缓释微球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组微球在不同时段模拟体液中的利福平药物浓度及累计释放量,计算两组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减小、分散良好,包封率和载药量明显提高。实验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1 d左右药物释放趋于平稳稳定状态,1 d药物累计释放量小于20%;对照组微球3 h内药物释放量最大,约为实验组的1.5倍,1 d左右药物释放也趋于平稳状态。表明聚乙二醇可改善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缓释微球的成球率,减小其粒径,增加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控制其突释现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