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恂  胡文辉  夏东  翟翠端  施海玲 《中国医药》2012,7(10):1204-12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老年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而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率及终点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7%(88例)比87.0%(80例),P<0.05],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81.5%(75例)比58.7%(54例),76.1%(70例)比60.9%(56例),均P<0.05],再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或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例)比3.3%(3例)、6.5%(6例)比10.9%(10例)、3.3%(3例)比7.6%(7例)、10.9%(10例)比15.2%(14例)、2.2%(2例)比6.5%(6例),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1±4)d比(14±5)d,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AMI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为100 mg快速给药,对照组为50 mg,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出血概率、死亡概率、无效概率、再通概率分别为16.67%、6.67%、10.00%、66.67%,观察组分别为13.33%、3.33%、3.33%、80.00%,观察组再通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出血概率、死亡概率以及无效概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采取加速给药方法,疗效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死亡2例,存活30例;30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出院后随访2年无再发心肌梗死,2例随访1年后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论临床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入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参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实验组应用阿替普酶予以静脉溶栓。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出血、心律不齐、2次梗死及休克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6 h及12 h后溶栓比例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效果明显,应予以临床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t-PA)静脉溶栓40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36例。结果冠状动脉总再通率:t-PA观察组81.3%对照组61.7%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t-PA并发症明显低于UK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组患者的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和冠状动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心肌再梗死、出院前死亡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具有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发生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AMI患者44例,采用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实验组2,AMI患者44例,采用50mg阿替普酶静脉给药;对照组40例,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冠脉再通率及合并症。结果实验组1,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冠脉再通率为81.82%;实验组2,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冠脉再通率为72.73%;对照组,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冠脉再通率为52.27%;实验组1、2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患者发生各种合并症的例数少于实验组2。对照组患者发生合并症的例数多于两个实验组。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安全有效。尤以100mg阿替普酶加速静脉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瑞替普酶和进口阿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溶栓药物不同分为国产瑞替普酶治疗组40例,进口阿替普酶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射血分数(EF)值、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出血率及出院前病死率的差别。结果瑞替普酶治疗组在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方面均略高于阿替普酶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F值、心力衰竭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出血率方面比较亦无明显差别。结论临床上应用国产瑞替普酶及进口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相当,但国产瑞替普酶使用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更适合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24 h后经头颅CT证实患者有无出血。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30、90 d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7、30、90 d的ESS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7、30、90 d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6例,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后6 h,患者NIHSS较溶栓前明显降低(16.75±4.56 vs.23.89±6.17,P〈0.05),24 h NIHSS较溶栓后6 h明显降低(10.78±3.72 vs.16.75±4.56,P〈0.05),7d NIHSS较24 h明显降低(5.47±1.96 vs.10.78±3.72,P〈0.05)。结论在一定的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6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则是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6例,对照组则是36例,常规治疗给予口服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换酶抑制剂、肠溶阿司匹林及护心、对症治疗。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6.67%(24/36),4周病死率为5.56%(2/36),常规治疗组4周病死率为19.44%(7/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的心律失常率为27.78%(10/36),对照组为52.78%(19/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重庆市合川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120 mg/d,180 min内注射完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再梗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5.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再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戴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2,(17):173-17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老年及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68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主要症状、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典型胸痛者仅占39.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35.29%的比例;72.06%的观察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29%的比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几率分别为33.82%和22.06%,明显高于对照组10.29%和7.35%的比例。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且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严密观察,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中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内静脉推注10%,然后60 min内匀速静脉泵入余下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4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方登富  张波  蒋世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15-32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溶栓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未溶栓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片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h、24 h、14 d及3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0、60、90 d评定Barthel指数(BI)。结果溶栓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溶栓组出现脑出血转化2例,死亡1例。对照组脑出血转化1例,死亡1例。两组无明显全身性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能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3例,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完,溶栓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5~7天。结果: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6.0%;再通率与发病距溶栓的时间直接相关,发病距溶栓3小时内再通率达86.7%。结论: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100 mg在90 min内滴完,首先给予15 mg静脉推注,随后在30 min内静脉滴注50 mg,最后35 mg在60 min内滴完,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包括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S)、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5.65%,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5.22%、8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BNP、TNF-α、hs-CRP、HCT、FIB、RF、HS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有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天津市宁河区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静脉注射注射用阿替普酶100 mg,先注射20 mg,30 min后注射30 mg,60 min后注射30 mg,最后20 mg在9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10 mg加入到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比值(E/A)。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09%、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L-6、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K-MB、cTn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K-MB、cT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F、E/A值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F、E/A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能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梗行静脉溶栓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左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间血管再通情况以及再灌注损伤情况,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左室舒张末压(LVDF)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的值。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峰值出现时间[70%;(1.70±0.19)h;(12.0±0.21)h;(14.0±0.13)h]与对照组比较[67.5%;(1.65±0.25)h;(12.1±0.19)h;(15.0±0.0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再灌注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及再发心绞痛患者数,治疗组(9例,6例,4例)与对照组比较(19例,15例,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F和LVEF数值,治疗组[(45±1.6)mm,(59±1.0)%]与对照组[(52±2.0)mm,(5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血管再通无作用,但能够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或改善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