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微创经皮置钉(微创组,36例)和传统开放置钉(传统组,3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腰部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置钉位置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6~27(21.4±3.35)个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下地时间微创组较传统组均显著减少(P0.05)。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部疼痛术后1周微创组较传统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2010年1月获治疗的6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胸腰椎骨折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经皮组36例和传统开放组30例.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长尾定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O-A1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胸腰椎AO-A1型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和Cobb角。末次随访时采用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5~80(60. 4±15. 6) min,术中出血量40~120(85. 0±36. 5)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现象。4例患者出现腰背部轻微疼痛,口服药物后缓解。VAS评分、Cobb角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根据腰椎功能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 11%。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O-A1型骨折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的1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副损伤,未出现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不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治疗3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ODI、Cobb角、椎体塌陷率、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用于治疗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的观察和比较来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共103例,分为3组,第1组:行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37例;第2组: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35例;第3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3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术后平均随访16.9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2、3个月、半年及末次随访的腰背痛评分,计算并比较各时点的椎体高度压缩率、恢复率和后凸角、后凸矫正率。[结果]术后各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第3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术后各时点2、3组的高度恢复率、后凸矫形率均明显大于第1组(P0.001);术后即刻三组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均显著减小(P0.001),而术后1个月时第1组高度恢复率(P0.001)、后凸矫形率(P0.05)明显下降,随后逐渐平稳,其他两组术后变化不大。[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尽量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固定与经皮椎体成形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临床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外科技术及经通道外科技术越来越被更多的应用于临床。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均未合并其他骨折和脏器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损伤。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6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16例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椎体前缘影像学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椎旁肌内血肿形成经穿刺抽吸,切口局部加压后甲级愈合。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符合微创原则,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实验组)与常规椎弓根钉内固定(常规组)治疗青壮年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2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青壮年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20例。结果两组均复位满意,手术时间、术后1周和3个月Cobb角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实验组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单纯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脊柱外科2018-01-2020-01间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24例;年龄32~56岁,平均44.12岁.T1229例,L125例.以伤椎中心入路,C型臂X线机透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 5 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 ,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 ,术后卧床 2~ 3周 ,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 2个月~ 2年 3个月 ,优良率达 81%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 2~ 3周活动 ,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 :①影像学评价 :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 ,椎管侵占率的恢复 ,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 4 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 ,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 :4 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 1 5 1级 ,脊柱无明显畸行 ,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 ,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 ,使病人能早期活动 ,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 ,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14. 6±1. 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Frankel分级:6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 19例术前E级者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6诊治的3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微创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8例(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32例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与Wiltse入路组比较,微创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1 d、1周VAS评分较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Wiltse入路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矢状位后凸畸形矫正及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6-04间收治的60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置入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Cobb角及VA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58例胸腰椎骨折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2—3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2个月—2年3个月,优良率达81%,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3周活动,无断钉、断杆、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评价有两个方面:①影像学评价:包括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的恢复,脊柱矢状面的Cobb角。47例患者椎体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远期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情况。②神经功能和临床评价:41例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Franke评级平均提高1.51级,脊柱无明显畸行,无严重腰痛和下肢疼。结论 RF、AF、S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病人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10月20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无神经受压情况,分别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实验组,n=10)和常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常规组,n=10)。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1周和3个月骨折复位情况(Cobb角),以及3个月后骨折复位再丢失情况。结果2组均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8.0±19.3)ml显著少于常规组(80.0±14.1)ml(t=-2.911,P=0.009),手术时间(58.0±7.1)min显著短于常规组(65.0±6.2)min(t=-2.348,P=0.030),术后VAS评分(5.6±1.0)分显著少于常规组(7.1±0.7)分(t=-3.886,P=0.001)。实验组术后1周、3个月Cobb角以及丢失Cobb角分别为(13.5±5.8)°、(15.8±5.6)°、0°(0°~10°),常规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2.5±7.2)°、(15.0±3.3)°、0°(0°~10°),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纯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钉技术(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椎弓根置钉方法分成MIPPSF组(A组,36例)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OPSF)组(B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评价内固定失败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评分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和ODI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SF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治疗效果与OPSF相似。  相似文献   

18.
背景:随着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逐步被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其中4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8-44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影像学比较,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随访期间两组矫正度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缓解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趋于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中期随访对伤椎畸形的矫正和内固定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置钉方式的不同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组(40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与开放组(40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9(19.14±6.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皮组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不稳性骨折或脱位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的结果.结果 随防时间为2个月至3年,椎体高度完全恢复34例,恢复程度>90%者6例,>80%者2例.按Frankel标准,术前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