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多发性创伤早期并发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Ⅰ(APACHE Ⅰ)评分15分的多发性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按多发性创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1 d.起用血必净注射液80 ml静脉滴注,12 h 1次,连用7 d.统计两组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检测入院即刻、3、5和7 d APACHE Ⅰ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水平.结果 入院3 d起,治疗组APACHE Ⅰ评分和TNF-α、IL-1β、IL-6、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至5 d时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脓毒症发生率为43.3%(13/30),MODS发生率为23.3%(7/30),病死率为13.3%(4/30);对照组脓毒症发生率为63.3N(19/30),MODS发生率为53.3%(16/30),病死率为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显著降低脓毒症、MODS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多发性创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煜  刘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35-223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T N F-α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其中血必净组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治疗后7 d血必净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下降( P <0.05),而IL-10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升高( 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 N 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严重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2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血必净组、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严重脓毒症治疗指南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7 d为一疗程;血必净+乌司他丁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 ivgtt q12h+乌司他丁20万U iv q12h,7 d为一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并统计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后LPS、IL-6、TNF-α、PCT水平均下降,其中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第4、8天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两两比较P均<0.01).血必净+乌司他丁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单一血必净治疗组、单一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而28 d生存率呈现相反趋势(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作用机制可能是拮抗LPS,阻断TOU样受体,抑制促炎因子释放,降低血清PCT水平.  相似文献   

4.
胡敏涛  孙彤  裴豪  周红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29-3631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分成血必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IL-8均于治疗后第4天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必净组TNF-α、IL-8治疗8d时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IL-10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血必净组第4、8天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两组对比IL-10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PS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血必净组治疗第4、8天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早期释放,下调炎性递质水平,促进Th1应答,拮抗内毒素,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及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4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必净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2 h 1次,连用7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等器官功能指标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arshall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中医体征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28 d病死率.结果 142例脓毒症患者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血清促炎因子浓度升高、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PLT)降低等凝血异常状态,合并肺损伤者EVLWI增高.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氧合指数、PLT较对照组升高显著,白细胞计数、体温、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总胆红素(TBil)、EVLWI、APACHEⅡ评分、中医体征评分、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升高的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器官功能,改善预后,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37个中心入选符合脓毒症诊断的患者731例,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可能妊娠的妇女;患有影响生存的严重疾病的患者;对本药过敏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医师认为不适宜作为本研究对象的患者.入选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血必净组(392例)和对照组(33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血必净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00 ml/d,分2次静脉滴注.采用成组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DIC评分、SOFA评分、凝血指标、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在两组的差异,评价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病例28 d和90 d病死率评价血必净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血必净的安全性.结果 血必净组在入选时各项评分和凝血指标的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的综合治疗后,血必净组各项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必净组凝血指标异常率在停药后明显降低.脓毒症血必净组患者90 d病死率(30.67%)显著低于对照组(42.05%)(P<0.05).试验期间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恢复器官功能,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HDL-C)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8例脓毒症合并低HDL-C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0 d血清HDL-C、载脂蛋白A_1(apoA I)及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HDL-C水平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7 d、10 d后HDL-C、apoA Ⅰ较用药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降低,预后改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提高脓毒症患者体内HDL-C水平,在一定程度改善脓毒血症预后.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78-2080
目的分析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尿量、血清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与甲泼尼龙治疗脓毒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呼吸内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RICU)诊断为脓毒症(中医辨证为毒热内盛或瘀毒内阻证)的41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血必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100 ml静脉滴注(静滴),每日2次;甲泼尼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40~80 mg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连用7 d.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5和7 d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检测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水平.结果:血必净组治疗后7 d APACHEⅢ评分从(77.9±8.8)分降到(57.6±12.0)分;甲泼尼龙组从(75.8±5.2)分降到(58.6±15.6)分,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WBC、N、CRP、TNF-α和ALT、AST、TBil、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必净组和甲泼尼龙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甲泼尼龙的抗炎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脓毒症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肝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创伤性脓毒症13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7例。观察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7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常规、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和肝功能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和7 d, APACHEⅡ评分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降低或缩短,血小板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中性粒细胞、D-D、FIB、PT、APTT、CRP、PCT、IL-6、TNF-α、TBIL和AST低于或短于对照组,血小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脓毒症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保护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1例有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7 d。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COPD患者实施入睡时段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COPD急性期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相同治疗程序下,观察组患者进行入睡时段氧疗(18∶00~次日9∶00持续低流量氧吸入15 h),对照组患者进行日间氧疗(6∶00~21∶00持续低流量氧吸入15 h)。观察两组患者夜间突发事件情况及氧疗第5 d和第10 d日间及夜间呼吸、脉搏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对照组有3例发生夜间不良突发事件。氧疗第5 d和第10 d两组患者日间呼吸及脉搏情况差异不明显,但夜间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aO2,PaCO2及pH值情况氧疗第5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第10 d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入睡时段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可减少COPD患者夜间不良突发事件发生,可有效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的心肌酶变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探讨乌叫他厂联合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只成年雌性大鼠采用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悬液建立脓毒症模型,将其分为四组,每组15只,分别为胀毒症对照组(C组)、氧氟沙星治疗组(K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乌司他丁联合氧氟沙早治疗组(L组)。C组大鼠出现休克症状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H时留取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行心肌酶学检测。结果L组_人冬氰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均〈0.01)。K组、U组仅CK值显著低于C组(P均〈0.01),而其AST、LDH、HBDH水平与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U组与K组AST、CK、LDH、HBD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最重,K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少,U组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改变较K组多,而L组心肌纤维的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乌司他丁伍用抗菌药治疗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大鼠急性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及抗病毒[病毒唑10~15 mg/(kg.d)]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治疗[1 ml/(kg.次),2次/d],对照组则给予一般治疗,连用7~10 d。观察患儿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在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惊厥控制、意识恢复、颅内高压控制、颅神经损害开始恢复及肢体瘫痪开始恢复),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具有拮抗内毒素、拮抗炎性介质、改善免疫功能、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的炎性反应,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蝮蛇咬伤患者血清心肌酶值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蝮蛇咬伤后心肌酶值增高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予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7天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值,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2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天观察组血清AST、LDH、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观察组有8例个别心肌酶值未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有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蝮蛇咬伤患者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肌损伤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性分析重组人活化蛋白C(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C,rhAPC)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11年12月关于rhAPC治疗脓毒症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篇RCT文献。Meta分析3个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用rhAPC治疗脓毒症的干预组总28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P=0.002);干预组应用rhAPC期间及28d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6,P〈0.00001;z=2.76,P=0.006)。结论rhAPC可降低高风险成人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出血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还有待更多设计更合理的大样本RCT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2h、168hPCT和CRP;0h、24h、48h、168h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比较两组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点PCT和CRP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4h、48h、168h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各指标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能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对改善病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曲美他嗪和PCI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BNP、LDH、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对照组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hs-CRP、BNP、LDH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有助于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改善其临床症状,较单纯应用曲美他嗪疗效高。  相似文献   

19.
In 1991, reported that therapeutic ultrasound (US) did not induce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SCEs) in patients whereas, in 1984, reported that each of 10 patients exposed to therapeutic US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C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planned to investigate if there was chromosomal damage resulting from therapeutic US by using a micronucleus (MN) method, and to counter the lack of reports in this area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 total of 20 female voluntee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10 of them with low back pain (mechanical low back pain and facet syndrome) were treated with US and 10 healthy cases constitute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received 10 sessions of US therapy at an intensity of 2 W/cm(2) and a frequency of 1 MHz for 10 min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ham US therapy for 10 min. Peripheral blood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fifth and tenth applications of US therapy was cultured for MN frequencies both for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 The scores of MN assessed before the therapy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at the end of the fifth session and the end of the tenth session in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 Pretreatment, end of the fifth session and end of the tenth session MN frequen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N frequencies between pretreatment and fifth session or pretreatment and tenth session in both groups. Nor was the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N frequencies of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between pretreatment, fifth session and tenth session evaluations. In conclusion, we observed that therapeutic US did not induce increases in MN frequency, which are a sign of cytogenetic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