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告1例以红色疣状斑块为主要表现的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女,79岁.外阴部出现疣状斑块0.5年.皮肤科检查见两侧大阴唇内侧下部各见约6 cm × 4 cm和4 cm × 3 cm的红色疣状斑块,会阴联合处同时受累.右侧大阴唇内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近全层间变,细胞核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Ki-67及p53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性.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分化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外周血T细胞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和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92例CINⅢ患者(A组)、87例宫颈癌患者(B组)、9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对比三组外周血T细胞LAIR-1的表达,统计A组和B组HPV的感染情况,对比A组和B组中HR-HPV感染者与无HR-HP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LAIR-1的表达,分析A组和B组外周血T细胞LAIR-1的表达与HR-HPV感染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的CD3+CD4+T细胞LAIR-1的表达明显较A、B两组低,同时B组的表达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的CD3+CD8+T细胞LAIR-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多重感染、双重感染和HR-HPV单一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同时A组患者的HPV16、HPV18、HPV52感染率均低于B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锥切术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清除情况,以评价HR-HPV检测在病变残留预测、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不同术式宫颈锥切术90例HR-HPV阳性患者,在患者术后2年内对患者进行HR-HVP检测,对患者HR-HVP检测结果在预测病变残留、复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感染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月HPV感染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病变进展较少。术后持续感染患者宫颈病变进展率显著高于HPV转阴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后HR-HVP检测结果持续为阳性提示患者手术存在病变残留或存在复发可能,需在CIN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以保证在发现病变残留或患者复发后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9,(10):115-11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微环境内HPV病毒组成,以及HPV62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舟山医院妇科门诊诊治的40例CIN患者病理组织及分泌物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个文库,通过提取病毒核酸、病毒富集制成病毒文库,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病毒文库HPV生物信息学组成。此外,收集110例CIN患者宫颈组织提取病毒核酸,通过巢式PCR检测其中HPV62阳性情况。结果 4个文库总体分析后,发现HPV16、HPV58、HPV51丰度较好,其次是HPV18、HPV62,其他还有HPV11、HPV6、HPV54、HPV56、HPV39、HPV52有少量表达。在110例CIN患者中,8例HPV62阳性,阳性率7.27%。结论病毒宏基因组方法对研究CIN患者微环境HPV感染型别动态变化及新序列的发现有一定优势,通过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在优化HPV临床检测试剂盒的型别组合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173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对术后6个月HPV转阴的患者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正常组(60例)、CINⅠ级组(68例)、CINⅡ级组(59例)、CINⅢ级组(46例)的HPV感染率分别为18.3%、63.2%、81.4%、95.7%。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个数等6项影响HPV转阴率的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增加而上升,严密检测HPV有利于预警病情发展,提高宫颈癌诊断准确率。年龄、病毒负荷量、病理切缘、避孕方式、性伴侣个数、配偶性伴侣是HPV转阴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吲哚胺2,3-二氧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型HPV,免疫组化法检测吲哚胺2,3-二氧酶表达.结果:高危型HPV感染与吲哚胺2,3-二氧酶同时阳性的患者占62.91%(95例/151例),同时阴性的患者占21.85%(33例/151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宫颈组织中吲哚胺2,3-二氧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型HPV感染阴性患者(χ2=62.1833,P〈0.01).高危型HPV与吲哚胺2,3-二氧酶表达有相关性(r=0.9611,P〈0.05).结论:高危型HPV联合吲哚胺2,3-二氧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HPV、T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筛查的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进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检测高危型HPV-DNA,并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标准。结果 290例患者中,检出123例HPV-DNA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2.41%);TCT检测出143例阳性涂片(占49.31%),其中7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占48.95%);这70例ASCUS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6例CINⅡ、CINⅢ(占8.57%)和50例LSIL(占71.42%);这50例LSIL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24例CINⅡ、CINⅢ(占48.00%)和23例HSIL(占46.00%);这23例HSIL中,组织病理学诊断共20例CINⅡ、CINⅢ(占86.96%)。随着细胞学诊断的提高,CIN检出率也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慢性宫颈炎患者162例,其中有HPV-DNA阳性22例(占13.58%);2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还有CINⅢ18例(占9.38%),这18例CINⅢ中,有HPV-DNA阳性17例(占94.44%)。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HPV-DNA阳性检查率越来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HPV-DNA、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具有便捷、高效的优势,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减少误诊及漏诊率,从而有利于医师对患者的及时阻断性宫颈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通过光敏剂和激光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肿瘤、癌前病变和尖锐湿疣等,损伤小,属于非侵入性治疗手段。我们采用以635 nm半导体激光治疗光源的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5,(8):21-2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6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TCT检查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探讨年龄与发病率的关系,同时对比研究TCT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结果。结果:TCT阳性率多见于36~45岁年龄段;TCT细胞学诊断ASC-H 60例,ASC-US 222例,LSIL 89例,HSIC 14例,SCC 5例,AGC 2例;组织学诊断CINI 178例,CINⅡ114例,CINⅢ33例,SCC 13例,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ASC-H符合率为91.67%(55/60),ASC-US为34.23%(76/222),LSIL为87.64%(78/89),HSIC为92.86%(13/14),SCC为100%(2/2)。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是筛查宫颈上皮病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性科学》2015,(8):24-26
目的:分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高危型HPV)检测对筛查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12月选取2400例自愿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妇女,均行TCT筛查。对218例TCT检查结果阳性者(ASCUS及以上)进一步行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在218例TCT检查结果阳性者中,T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符合率分别为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0%,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84.6%,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100%。高危型HPV在不同程度的宫颈癌前病变中占的比例分别为CINⅠ87.8%、CINⅡ91.6%、CINⅢ93.3%,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明显升高。TCT检查及高危型HPV检测阳性与病理学符合率为65.9%。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提高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筛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两种受体(PDGFRα-和PDGFRβ-)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DGF,PDGFαR,PDGFβR在尖锐湿疣皮损(30例)和正常皮肤(10例)中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和两种受体均弱阳性表达,PDGF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阳性表达。在尖锐湿疣组PDGF和两种受体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DGF主要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强阳性表达,PDGFRα-和PDGFRβ-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核上均强阳性表达。结论PDGF和其受体PDGFRα-,PDGFRβ-在参与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IL-2不同给药方式加用微波治疗对尖锐湿疣疗效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对比观察IL-29不同给药方式加用微波治疗对尖锐湿疣(CA)疗效。方法 本文应用白介素-2(IL-2)局部组或静脉注射组方式,加微波治疗89例尖锐湿疣患者,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扩大敏感免疫检测(ELISA)技术检测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结果 所有CA患者IL-2水平均低于正常,Ⅰ组和Ⅱ组治疗后血清IL-2水平均有上升,其中以Ⅱ组上升显著,且Ⅱ组CA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结论 全身静  相似文献   

13.
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高频电离子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单纯高频电离子烧灼(电离子组22例)、ALA-PDT治疗(ALA-PDT组25例)和烧灼联合ALA-PDT治疗(联合治疗组25例)。治疗后患者均作治疗期访视和治疗后访视,拍摄治疗前后照片,进行疗效判定,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ALA-PDT组治疗周期(3~6周)长于电离子组和联合治疗组(3~4周)。ALA-PDT组的痊愈率(72.00%)低于电离子组(90.90%)和联合治疗组(92.00%)(P0.05),且通过一次治疗达到痊愈的患者比例(56.00%)低于电离子组(86.40%)和联合治疗组(92.00%)(P0.05)。ALA-PDT组达到痊愈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2.60±0.80次)多于电离子组(1.80±0.70次)和联合治疗组(1.50±0.60次)(P0.05)。6个月内,电离子组的复发率达40.10%(9/22),而ALA-PDT组和联合治疗组无一例复发。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和血性分泌物增多。电离子组59.10%以及联合治疗组68.10%的患者出现阴道内轻微灼热和刺痛不适,并分别有90.90%,88.00%的患者出血较多,ALA-PDT组无以上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独给予ALA-PDT或高频电离子治疗相比,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能更有效治疗女性宫颈尖锐湿疣,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CA)疣体表面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尖锐湿疣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CA标本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用刮片法(刮取疣体表面细胞法)及涂片法(切除疣体涂片)取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均进行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诊断和PCR法检测。结果 刮片法取材CA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1.92%和0。涂片法取材分别为76.92%和0。提示在CA的检测中用刮片法取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92%和100%;涂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2%和100%。刮片法的敏感性低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法检测示CA中HPV-6阳性率53.85%和HPV-11型为42.31%。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PV时用表面刮取细胞法取材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可以作为诊断CA的辅助手段,可提高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早期检出率。PCR法检测提示HPV-6和11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多发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8例,用CO2激光祛除疣体后口服阿维A30~40mg/d,共4周,克拉霉素0.5mg/d,共14天;对照组35例仅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10.53%;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48.5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可有效地抑制多发性尖锐湿疣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咪喹莫特预防宫颈尖锐湿疣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波术后应用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宫颈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对96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采用微波祛除疣体(A组);微波祛除疣体后局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4周,每周2次(B组);微波祛除疣体后局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8周,每周2次(C组);随访患者微波治疗后第4,8,12周时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随访4,8,12周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2.58%,13.33和10.00%,B组为12.50%,10.00%和6.45%,C组为12.50%,3.45%和0,3例患者在首次用药时有一过性下腹部坠胀感,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波治疗后局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能有效预防宫颈尖锐湿疣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上皮细胞Fas和Bcl—2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CA上皮和18例正常上皮分别采用免疫组化ABC况法检测Fas、Bcl—2及PCNA的表达。结果:CA上皮Fas和Bcl—2指数显高于正常上皮,Fas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上皮细胞存在Fas、Bcl—2的过表达,且二呈正相关;CA角质形成细胞的这些变化可能与C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体疣组织埋植治疗尖锐湿疣(CA)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意分成两组,A组采用自体疣组织埋植+CO2激光治疗,B组单用CO2激光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A组复发率低,疗效优于B组,A组与B组比较,CD8^ 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CD4^ 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疣组织埋植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能降低复发率,其机理可能是自体疣组织埋植能改善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的酶免疫检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采用ELISA技术检测30例CA患者血清IL-2水平,其中18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2水平比对照明显低下(P<0.05)、sIL-2R则无明显改变,说明该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可能是CA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技术检测30例CA患者血清IL-2水平,其中18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检测。结果发现CA患者血清IL-2水平比对照明显低下(P<0.05)、sIL-2R则无明显改变,说明该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此可能是CA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