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病因,病机,症状,体症及诊断治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认为椎间盘退变所致腰椎失稳和关节突骨性关节炎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对本症的病理机制做了认真论述,提供了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供诊断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和腰椎滑脱症(一)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 腰椎滑脱研究简况腰椎滑脱是指因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spondyl -,-olisthesis为希腊文词根 ,分别为“椎体”及“滑移”之意。妇产科医生Herbiniaux于 1784年注意到了此种病变的存在 ,Killian于185 3年首先提出腰椎滑脱的名称。至 1882年 ,德国人Neuge bauer研究认为腰椎滑脱是由于先天性的椎弓发育不良所引起 ,从此成立该诊断 ,对其病因 ,Putti ,Willis及Roche ,Siard先后提出了先天发育异常学说及创伤学说。随着放射…  相似文献   

3.
马远征  李大伟 《中国骨伤》2014,27(9):709-711
<正>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虽然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但目前对其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清、界定和探讨,当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不是本文浅谈片语能够解决的。立足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观点阐述[1-7],笔者仅对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典型的几个问题梳理如下。1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脊椎滑脱的英文名称为spondylolysis,其字根来源于希腊语,spondylo(椎体)和listhesis(滑移)。两个  相似文献   

4.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先虎  冯世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9):1473-1474,1479
早在1782年比利时的产科医生就发现了由于L5椎体前滑脱导致难产的现象,而脊柱滑脱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人Killan于1854年提出来的。1930年,Jumghamns报道60例滑脱尸检中有14例没有椎弓峡部缺损,因而提出了假性脊椎滑脱一词:Macnab对22例病人的解剖、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后进行分析,提出应称为“椎弓完整的脊柱滑脱症”。1955年Newmall发现Macnab所称的“椎弓完整的脊柱滑脱症”不是唯一类型的伴有神经弓完整的滑脱。所以,他将这种滑脱结合其病理变化称之为“退变性脊柱滑脱(degenaralive spondylolisthesis.DS)”,并将其定为Ⅲ型腰椎滑脱。近年来,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研究愈来愈多,在许多相关问题上的看法不一,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对63套退行性腰椎滑脱(DS)的Ⅹ线正侧位和两对照组.CI(50例同龄因腰腿痛拍片而非滑脱者)、C Ⅱ(50例无腰腿痛的大学生志愿者的Ⅹ线片)作了形态学的对比分析,发现DS组椎间小关节间隙更近矢状位,下关节突靠拢(P<0.0005),下关节突长度短(P<0.0005),小关节椎弓根角大(P<0.0005)。以上特征使得DS组椎小关节对抗椎骨的前滑分力作用小,可能是引起退变滑脱的局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X线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相似文献   

7.
退行性腰椎滑脱外科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退行性滑脱也称“假性滑脱”,是由于腰椎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退变引起的存在完整神经弓的椎体滑移.多数行保守治疗有效,大约30%的滑脱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持续性或反复的腰骶部疼痛或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最少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休息、睡眠或学习等;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有膀胱和直肠症状等.现就其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33-1937
[目的]探讨BacFuse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应用BacFuse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共32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7.3±5.1)岁,平均随访(15.6±5.0)个月。Ⅰ度滑脱29个节段,Ⅱ度滑脱11个节段。临床疗效评估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情况,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功能情况;在X线片中测量椎间盘后缘高度(PDH)、椎间孔高度(F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和上下椎体间的相对位移。[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55.0±12.4)min。VAS评分由术前的(6.75±1.39)分降至末次随访的(2.41±1.78)分、ODI评分由术前的(35.47±11.15)分降至(13.22±7.66)分,JOA评分从(12.25±1.52)分增至(24.16±3.46)分;PDH由(6.75±2.43)mm增至末次随访的(8.44±2.56)mm、FH由(19.98±3.34)mm增至末次随访的(21.72±2.74)mm、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由(15.95±4.31)°降至末次随访的(3.75±1.36)°、上下椎体间的相对位移由(5.02±0.93)mm降至末次随访的(0.35±0.27)mm。[结论]BacFuse棘突间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滑脱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高龄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临床最常见的脊椎滑脱。目前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包括手术还是非手术保守处理,腰椎融合还是非融合,以及开放还是微创术式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关于退行性腰椎滑脱治疗的研究进展,从循证医学证据的角度,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范顺武  赵兴 《中国骨伤》2010,23(4):241-244
<正>腰椎不稳或腰椎滑脱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然而在临床上,有关不稳和滑脱的界定、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滑脱的复位等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小关节影像学结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测退行性腰椎滑脱(DS)患者的小关节形态结构,探讨引起退变滑脱可能的局部因素。方法:观察并测量44例L4退行性滑脱患者及50晨滑脱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上的小关节,包括:L1下关节空间距(D)与椎板腰部宽(W)之比、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 角和小面的改变,对比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滑脱组L4/W/1,小 关节间隙接近矢状位,两组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弓根角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关节突  相似文献   

13.
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天胜  赵广民 《中国骨伤》2010,23(4):239-240
<正>腰椎滑脱症和腰椎不稳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腰椎疾患。在同一个病例中,两种病变经常同时存在,但两种病变的概念是有区别的,腰椎滑脱应是一种静态概  相似文献   

14.
SOCON内固定器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空间植骨和SOCON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退行性腰椎滑肿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7年12月~1999年1月,21例腰椎退行性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经长期(6~12个月)严格保守治疗失败后,入院接受腰椎管减压、横空间植骨和SOCON内固定手术。21例中表现为下腰痛、间歇性跛行者19例,下肢疼痛者8例。经术前X线检查证实MeyerdingⅠ度滑脱18  相似文献   

15.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3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通过随机选择,分为两个手术治疗组。所有病人均得到随访,其中16例施行单纯椎板减压术,优良率仅43.7%;16例施行开窗减压+后外侧融合术,优良率达93.8%。我们认为,开窗减压+后外侧融合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腰椎稳定性好,硬膜及神经根不易发生疤痕粘连。因此,术后在稳定腰椎、缓解腰腿痛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的椎板减压术(P<0.001)。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退行性滑脱属于中医"腰腿痛"范畴。本病的治疗要分清滑脱的程度,对腰椎假性滑脱Ⅰ°及Ⅱ°而且不伴有峡部裂的患者我们运用保守治疗为主,对真性滑脱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不稳症(degenerative lumbar instability syndrome,DLIS)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关于腰椎退行性不稳症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文献报道的方法多样,总体上来说,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外科治疗仍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减压和重建腰椎稳定性.我科2001年3月~2004年9月共收治腰椎退行性不稳症19例,采用一期前路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联合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阳建  谢景运  钟坚  罗建  匡广彪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1014-1016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与不稳症122例,为单节段融合术,其中腰椎滑脱症75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47例。术后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侯树勋等疗效标准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生活功能情况。结果本组122例随访22~64个月,平均(33.2±6.4)个月,122例中109例获骨性融合,骨融合率89.34%。下腰痛VAS术前为(6.85±1.35)分,术后为(3.15±1.02)分;腿痛VAS术前为(8.21±1.82)分,术后为(4.35±1.1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8.5±14.5)%,术后为(13.5±1.5)%。按侯树勋等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50例,良53例,可14例,差5例,优良率84.43%。结论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