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继续以1~0.4mg/min维持静滴48h,次日起加用口服片0.2g,每日3次,口服6天;0.2g,每日2次,口服7天;0.2g,每日1次,口服7天;0.1g,每日1次,口服5次/周维持。结果胺碘酮治疗房颤总有效率89.3%。结论胺碘酮治疗房颤有较高疗效,长期使用也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可以从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的10%上升至心功能Ⅳ级的40%[1],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对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控制心力衰竭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丙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律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2009年我院住院期间的年龄在20岁~70岁之间的阵发性或初发房颤的病人(病史<1月)共35人(均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15位患者予以先常规稀释后胺碘酮150mg静推,继以4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滴维持24h左右,后改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20位患者直接予以胺碘酮0.2tidpo,每2周减量,直至0.2qdpo维持。用药期间常规随访心电图,看QT间期,转律情况以住院期间,转律为有效,未转律为失效。结果:35人中转律33人,未转律2人,有效率为9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转律率高,短期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急性房颤行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房颤患者92例,取150mg胺碘酮,6小时维持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1mg,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转复即终止.结果:本次研究患者转复成功率为64%,未出现明显不适,无治疗事故发生.结论: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可达到理想疗效,转复之后需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可提升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心电血压监测、给氧及静脉通道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地兰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8<0.05);观察组出现呕心呕吐1例,窦性心动过缓及血压偏低各2例,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疗效确切,但用药后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8.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左房内径增大幅度小于单纯用药组(P<0.05)。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减少心房颤动次数,抑制心房重构,延缓心房扩大速度,治疗效果优于单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9.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据最近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目前的房颤患者已达1000万,房颤治疗已成为国内心内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胺碘酮自从上世纪90年代被多项临床试验确立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后,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中,胺碘酮与其它药物相比对房颤的安全性较高,它促心律失常反应少,而且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论替米沙坦与胺碘酮就阵发性房颤临床治疗阶段的联合疗效.方法 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诊收治的10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其治疗方案分组,单一组实施单独服用胺碘酮治疗,联合组实施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房颤动情况.结果 联合组临床疗效(94.0%)优于单一组(80... 相似文献
11.
沈冬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9,19(4):688-688,696
房颤是心房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已成为一个随着年龄递增的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胺碘酮(商品为可达龙),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心房、房室结、心室及旁道的不应期,并减慢其传导,具有很强的阻滞折返作用;同时还能降低心肌的兴奋性及外周阻力,扩张冠脉和降低心肌耗氧量,不引起心功能不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房颤动的治疗是胺碘酮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13.
胺碘酮自1961年应用以来,开始用于治疗心绞痛,后来又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室上速和其他心律失常。由于其疗效独特,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多用洋地黄类、IG类,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为窦性心律的疗效报道不多,我们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较好,现将我院1999年~2002年应用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病例90例疗效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和护理技巧。方法:对26例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转律治疗,先静脉匀速注射,后静脉微量泵注射。结果:26例患者中有22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84.62%,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能有效转复持续性房颤,且安全性高。加强护理,精确给药和严密监测是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静脉用胺碘酮(胺碘酮组,20例),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20例),观察各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对用普罗帕酮无效者再次予胺碘酮治疗,3例房颤转复,但未计入胺碘酮治疗有效组。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有效率优于普罗帕酮组(84.6%vs50.0%,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组〔(103±67)vs(172±51)min,P<0.01〕。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胺碘酮转复疗效优于普罗帕酮,安全性相似,但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得到了显著降低,增加了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患者心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前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92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2.4%。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心律失常的控制作用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倍他乐克和小剂量胺碘酮,观察对房颤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方法:开始用胺碘酮持续静注,48h后改用口服,按每天600mg,400mg,200mg每周减量;倍他乐克每天25~50mg起始,每周25~50mg增量,以心率和血压作为控制标准。结果:23例药物转复成功,6例电转复成功;0.5a、1a、2a有效率93.31%(27/29),89.66%(26/29),86.21%(25/29),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和倍他乐克维持房颤转复后的窦性心律.比单用胺碘酮疗效好,观察2a未发现明显副作用。认为:除两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外,长期应用更有综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更有利于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合并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以来,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