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8例FPG≥13mmol/L的新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Glarlgine组,n=35和NPH组,n=33,两组均采用1天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结果2周后,①两组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但(P〉0.05);②血糖控制相近的情况下,Glarlgine组Glarlgine用量NPH组诺和灵N剂量×140%,但每日胰岛素(Ins)总量显著减少(P〈0.05);③与NPH组相比,Glarlgine组日问血糖波动更小(P〈0.05),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相同的患者,Glarlgine用量一诺和灵N剂量x140%,且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6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随机分为Glargine组30例,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9例。FBG水平调整用量,口服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PPG)。治疗目标值FBG〈6.1mmol/L,PPG〈8.0mmol/L。治疗12周。结果2组患者FBG、PPG均低于治疗前(P〈0.05);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P〈0.05);两组BMI无明显差异。结论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影响小,安全、方便,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初诊T2DM人分别应用来得时、CSII强化治疗及预混胰岛素治疗2周,然后CSII强化治疗组停药。12周后比较治疗情况。结果显示2周后来得时组血糖、依从性、满意度与CSII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优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三组间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周后来得时组血糖、HbA1C明显优于CSI/治疗后停用药组及预混胰岛素组(P〈0.01),依从性、满意度优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胰岛素用量来得时组小于预混胰岛素组(P〈0.01)。结论一日一次注射的甘精胰岛素为糖尿病人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70例口服降糖药(OAD)但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Glargine治疗组(n=35)和NPH组(n=35),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Glargine和NPH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用量,以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12周,结果:平均FBG和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Glargine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Glargine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  相似文献   

5.
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OAD治疗组)26例,B组(Glorrgine联合平平唐苹治疗组)28例。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FPG)≤7.5mmol/L,7.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h2PG)≤10.0mmol/L。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A组BM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Glargine联合唐苹能更好的控制老年T2DM人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其他组,是老年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7.
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R组,泵治疗1周,结果FPG和睡前血糖下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PG诺和和锐组优于诺和灵R组(P〈0.05),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诺和灵R组(P〈0.05)。两组用药前后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泵输注诺和锐和灵R均能使高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诺和锐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一组给予中效和短效人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标时间:甘精组短于NPH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甘精组低于NPH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HbA2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两组HbA2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睡前加用诺和锐30可较好控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0.
3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glar+Na)组和甘精胰岛素加三餐前短效胰岛素(glar+RI)组各18例,疗程3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glar+Na组和glar+RI组FPG、2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FC—P、2hC—P较治疗前升高(P〈0.05)。所需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A1C〉9%的新诊断T2DM患者两种短期强化方案疗效均佳,有效控制高血糖,glar+Na组费用支出少,依从性更高,适合不愿住院者在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11.
30例DKA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各15例,两组年龄、血糖和体重指数(BMI)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CSII组与对照组的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CSII组较对照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pH值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是一种更安全、更快、更有效、更方便的DKA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入选40例T2DM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甘精组)20例和预混胰岛素(预混组)20例。两组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HbA1c及FB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在HbA1c下降幅度、体重增加、胰岛素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都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更具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将108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卡博平(A)组56例和二甲双胍(B)组52例,治疗4周结果A、B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HOMA-β、HOMA-I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间治疗后HOMA-β、HOMA-IR数值前者较后者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低血糖发生。结论两组早期治疗均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卡博平可能较二甲双胍更能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将初诊为T2DM的60例病人随机应用诺和锐30和格列美脲治疗12周,结果:两组的FPG和2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诺和锐30组HbA。c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T2DM初期使用诺和锐30比格列美脲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52例T2DM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CSII组和MSII组,结果2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CSII组IR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MSII组(P〈0.05),CSII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和所需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I组(P〈0.01and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2次/日·人,MSII组为0.07次/日·人。结论CSH治疗T2DM安全而有效,能更快速地控制血糖,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8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即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60例)和NPH组(r/=20例)。分别采用每餐前日服那格列奈片120mg,每晚10点注射来得时或中效NPH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0mmol/L为治疗目标,共12周。结果:来得时组HbAlc指标好于NPH组(P〈O.05)。晚餐后及睡前血糖水平低于NPH组(P〈0.01;P〈0.05)。低血糖事件少于NPH组(P〈0.007)。结论:来得时联合那格列奈,血糖达标率高于低血糖发生率少于NPH组。  相似文献   

17.
将56例病程在两年内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 n=28)及(MSII,n=28)。结果:FBG、PBG、晚餐前血糖、睡前血糖,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一年,20例患者中未使用磺脲类降糖药,个别肥胖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降低血糖,可以在一段时间不用降糖药。  相似文献   

18.
选择T2DM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46例(A组),T2DM患者42例(B组),健康对照者36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A组与C组比较,血糖、血脂及CRP均升高,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2)B组与C组比较,FBG、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3)A组与B组比较,仅有TG、CRP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脂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收集初发的T2DM合并脂肪肝3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加胰岛素,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BMI和WHR及TG、LDL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ASTHbA1c及ALT均明显下降(P〈0.05),尤以治疗组ALT明显(P〈0.01);治疗组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肝/脾CT值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对合并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不仅降血糖,尚能明显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对50例初诊的T2DM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结果随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的FCP、2hCP呈下降曲线(C组与A、B组比较P〈0.001)。并且所有患者的分泌高峰后移。经积极治疗,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使用胰岛素强化,FPG(P〈O.001)、2hPG(P〈O.001)、HbA1c(B〈C组P〈0.001)、FCP(A组P〈0.01,B组P〈0.05、C组P〈0.001)、2hCP(B组P〈O.05,C组P〈0.001)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结论有效的强化治疗均能改善糖代谢,胰岛素治疗尤为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