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T2DM患者70例,其中合并UA组(G1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G2组)40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例。比较各组问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U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UA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UA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UA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及尿酸等。结果: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的共同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摘要收集2型糖尿病DN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60例),西药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严格血糖控制及口服洛汀新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结果:治疗组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UAER)、ET、hs—CRP及提高血清NO水平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c)和血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中药消渴保肾汤治疗,能进一步降低尿VAE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既往或入院后OGTT试验结果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其hs-CRP、血糖、血脂水平及平均动脉压,并对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hs—CRP、血糖、血脂水平、平均动脉压、性别及吸烟史等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无糖尿病组r=0.827,P〈0.01;合并糖尿病组r=0.89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吸烟史、hs—CR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等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hs—CRP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平均动脉压不是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强于非糖尿病组,且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与冠脉损伤正相关;糖尿病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监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与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后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140例(IMT≥1.5mm)和非斑块组100例(IMT〈1.5mm),测定各组间血脂、血糖、HbAlc、血浆Hcy、CRP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cy、CRP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斑块组Hcy、CRP高于无斑块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组和非斑块组Hcy与CRP明显相关(P〈0.05),与TC、TG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Hcy和CRP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反应可能是高Hcy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将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67例,非胰岛素抵抗组(非IR组)64例,同时选择正常对照组63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及相关代谢指标。结果IR组、非IR组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R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与非IR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增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水平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依次为腰围、甘油三酯、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结论慢性炎症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61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高敏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高敏感型超声测定IMT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值比健康对照组的IMT值明显升高(P〈0.001);以0.9mm为界点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IMT〉0.9mm组的us-CRP水平比IMT〈0.9mm组的u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us—CRP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034,P〈0.001)。多元逐步同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病程、us—CRP显著相关(P〈0.001)。结论血清超敏CRP水平与颈动脉IMT显著相关(P〈0.001)。us~CRP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炎症指标;血清FKN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组(50例)、超重组(44例)及肥胖组(45例),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差异(均P〉0.05);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FKN、hs—CRP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血清FKN、hs-CRP、ALT、TG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均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KN水平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与BMI、腰围、TG呈正相关(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KN与BMI具有显著相关性(β=0.32,P〈0.01,R2=0.40);血清hs—CRP与BMI独立相关(β=0.30,P〈0.01,R2=0.37)。结论单纯血糖控制达标不能完全纠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PCD组),OGTY正常孕妇40例(NGT组),健康的非妊娠妇女40例(NC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entraxin-3的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的水平,并检测BMI,糖脂代谢指标和HOMA-IR,并作相关分析。结果PCD组血清pentraxin-3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GT组和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89,P均〈0.05)。PCD组患者血清pentraxin-3均与FBG、FINS、hs—CRP和HOMA—IR呈正相关(r=0.23、0.47、0.32、0.54,P均〈O.05),HOMA-IR还是pentraxin-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B=0.36,P〈0.05)。结论血清pentraxin-3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初发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方法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91例初发T2DM患者(G2组)及60例对照组(G1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G2、G1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分析NF-κB活性与hs-CRP浓度相关性。结果G2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和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G1组(P〈0.01),而且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F-κB活性与血清hs-CRP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炎症状态,血单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表达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阚全娥  李全忠 《山东医药》2008,48(46):72-73
新诊断2型糖尿病76例,按照有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分成增厚组39例和无增厚组37例;另取正常健康者32例作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IM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进行分析比较。结果IMT增厚组和无增厚组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IMT增厚组IRI高于无增厚组和对照组(P〈0.05)。初诊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IR/、hs—CRP呈正相关(r=0.451,0.057;P均〈0.01)。认为颈动脉IMT的增厚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hs—CRP水平的升高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CRP水平,并与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FBG、BMI、WHR、HbA1c、SBP、DBP)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空腹血糖、BMI及WHR呈正相关;糖尿病组CSII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的血糖明显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CSII强化胰岛素治疗,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也使CR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胰岛素本身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指数无差异的2型糖尿病(DM)组、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DH)及健康对照组。测定其CRP、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及空腹血糖(FPG)等。结果:两组CRP(P〈0.001)FPG(P〉0.001)及FIB(P〈0.05)均高于对照组,且DH组CRP(P〈0.001)高于DM病组,两组间FPG、FIB及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病例组与对照组WBC及血脂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T2DM患者126例根据UAER分为无肾病组36例、早期肾病组45例和临床肾病组45例。测定血清TGF—β1水平,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无肾病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TGF-β1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对7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测定了血清CRP、HbA1c、血TG和血CHO水平。结果:血CHO、TG与HbA1c和CRP之间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CRP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在2型糖尿病与TG、CHO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60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皮质醇(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c)的水平以及血压、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尿病组皮质醇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3.33%vs26.67%,P〈0.05);糖尿病组高皮质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6.67%v820%,P〈0.05);糖尿病组0时皮质醇、8时皮质醇及日平均皮质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ACTH昼夜节律紊乱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0.00%vs36.67%,P〈0.05);糖尿病组0时ACTH及日平均ACTH高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组日平均皮质醇水平与WHR、FPG、HbA1c、HOMA-IR、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糖尿病组日平均ACTH与WHR、FPG、HbA。C、HOMA—I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HPA轴功能紊乱,以皮质醇和ACTH昼夜节律紊乱、皮质醇活性亢进为主。  相似文献   

18.
对44例T2DM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RP检查,并以血糖标准差(SDBG)为依据分组研究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与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TDM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平均血糖、HbA1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BG≤1.4mmol/L组与1.4mmol/L〈SDBG≤2.0mmol/L组之间平均血糖、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s—C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2.0mmol/L〈SDBG≤3.0mmol/L组与SDBG〉3.0mmol/L之间存在同样的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在T2DM中hs—CRP与HbAlc相关,在HbA,c相似的人群中,hs—CRP还与SDBG相关。结论:T2DM的hs—CRP不仅与平均血糖、HbA1c有关,而且与血糖的波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子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酮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将170例(TzDM)分为单纯DM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晚期DN组,测定ACR,CRP。结果(1)CRP水平及DN三亚组间及DN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DN程度加重而降低。(2)CRP水平与OGTT2h血糖(r=0.625,P〈0.01)、HbAlc(r=0.832,P〈0.01)、FBG(r=0.543,P〈0.01)、BMI(r=0.430,P〈0.01)、TG(r=0.225,P〈0.01)、LDL—C(r=0.438,P〈0.01)呈正相关;与HKL—C(r=-0.365,P〈0.01),ISI(r=-0.418,P〈0.01)呈负相关。结论CRP可能与2型DN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