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许思亮  朱智奇  候明 《海南医学》2012,23(16):74-76
目的探讨髋动力锁定钢板、重建钉与动力髋钢板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10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髋动力锁定钢板(ADHLP)组、重建钉(PFN)组以及动力髋钢板(DHS)组。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DHS组及ADHLP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与术后1个月、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且术后并发症较低,更加适用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王刚 《黑龙江医学》2013,37(7):561-56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抽样选取168例转子间骨折病人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医治,而治疗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对比,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例数为72例(占总数的85.7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例(占总数的6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对于治疗转子间骨折都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优良率高于使用动力髋螺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Meta 分析.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11 年发表的关于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采用Stata 10.0 统计软件对术中术后指标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33 篇文献,共包括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 679 例,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1 214 例(45.3%),动力髋螺钉治疗组1 465 例(54.7%).前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后者( 合并OR=2.21,95% CI:1.68-2.91,z=5.69,P<0.001),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 合并OR=0.46,95% CI:0.27-0.79,z=2.80,P=0.005),前者其他定量观察指标优于后者.结论 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显著优势,但在临床治疗中仍需综合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C臂X线机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观察预后.结果 术后经6~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3.5个月,无髋内翻畸形,无脱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分:优(100~90分):髋关节无疼痛,步态正常;良(89~80分):髋关节无疼痛,轻度跛行;可(79~70分):髋关节偶有疼痛,需扶拐行走;差(<70分):髋关节持续疼痛,无法行走.本组优31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92.3%.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病人易耐受,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2月接受DHS或LCP治疗的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的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和LCP均为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动力髋钢板(DHS)与锁定钢板(LCP)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治疗的48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患者实施DHS治疗,27例实施LCP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继发大转子骨折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DH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LCP组患者(P均<0.05),但对骨折疏松较重患者容易造成术中、术后继发大转子骨折,且远期可出现DHS主钉退出问题;LC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DHS组,但少见继发大转子骨折,无退钉问题.结论 身体耐受力差、体质弱、转子间完整的患者宜选择DHS固定;体质好、耐受力强、且骨质疏松较明显、转子间粉碎患者宜选择LCP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28例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余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其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2%),B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8.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从而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欣  杨朔 《广西医学》2014,(12):1811-1812
目的探讨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8例,其中68例采用ADHLP治疗(ADHLP组),60例采用LPFP治疗(LPFP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L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3/68),明显少于LPFP组的15.00%(9/60)(P〈0.05);ADHLP组术后Harris评分为(93.1±5.1)分,明显高于LPFP组的(82.3±4.2)分(P〈0.05);ADHLP组疗效优于LPFP组(P〈0.05)。结论 ADHLP较LPFP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9.
髋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髋动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2008年我院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选用髋动力锁定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对症及康复治疗。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0.3个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22例,良11例,中1例,差0例。结论:髋动力锁定钢板具有角度稳定性,多钉加压系统局部加压明显、均匀,抗旋转作用强,把持力大且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有利于骨愈合,减少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的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进行比较.方法 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48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EvensⅢ型以上及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年7月~2010年11月手术治疗的14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功能恢复时间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低于DHS组。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身体素质较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休息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硬骨素(Sclerostin)、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保护素(OPG)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休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G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Sclerostin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X、OPG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可快速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有效改善血清Sclerostin、CTX、OPG、NGF水平,减少并发症,缓解疼痛,可促进早期患肢锻炼,对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49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术组、DHS内固定组和PFNA内固定组,对3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3组患者住院后均在5 d内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PF-NA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人工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下床时间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明显短于DHS内固定组(P<0.05),而人工关节置换组明显短于PENA内固定组(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双喜  殷状  刘泉鼎 《四川医学》2012,33(1):130-132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我科2005年2月~2010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4例,对获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2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获11 ~56个月随访,平均37.1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无1例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优良率86.4%.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使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最大限度的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是治疗粗隆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9例,应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9例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病死病例,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0例,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结果:20例均顺利通过手术,随访时间6~36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Harris评分评定优良率为90%。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6月以来,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0~7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150~300 mL,平均180 mL。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36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髋内翻、钢板松动、脱钉、断板、断钉、骨折移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按照Matta髋关节评分:优19例,良1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