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30例DKA的资料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95%以上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7%入院前有糖尿病史,血糖平均22.98mmol/L,CO2-CP平均8.08mmol/L。昏迷11例,休克1例,死亡率3%。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早期个体化治疗、快速扩容补充足够的液体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用微泵进行胰岛素维持是安全、可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157例服用口服格华止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FBG≥7.0mmol/L)的患者随机进行甘精胰岛素与优泌林N治疗,随访12周。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优泌林N组的胰岛素平均每天用量分别为19.21单位和18.68单位,FBG分别从10.63mmol/L和10.88mmol/L降至6.96mmol/L和7.20mmol/L,hbA1c分别下降了0.96%和1.25%。分别有21.25%和28.81%者发生低血糖(P=0.0919)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者分别占9.07%和16.10%(P=0.0334)。两种治疗方法对T2DM病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4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发现近90%有明确的诱因,其中以感染多见,86%患者入院前有糖尿病史,平均血糖水平21.9mmol/L、CO2-CP 10.8mmol/L,昏迷12例,休克3例,死亡4例,死亡率9.3%.结论:快速有效扩容补充足够的液体,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等是抢救DKA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选择30例T2DM患者合用诺和灵N及诺和龙治疗,每周根据血糖调整剂量,在0周及12周测定血糖及体重等。结果:12周后FBG下降4mmol/L、PBG下降5.5mmol/L、HbA1c下降2.9%,P〈0.01。无一例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诺和灵N与诺和龙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FBG、PBG和HbA1c,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对72例经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计数≥10^5/ml,确诊为UTI的DN病人的临床特点与细菌学进行分析。结果:72例DN并UTI病人中有症状者14例,占19.44%(14/72),有典型膀胱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者仅5例,(6.94%),9例临床表现均不典型。其余5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为无症状性菌尿(ASP),占80.55%,(58/72)。UT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1.33%,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株,占50.67%(38/75),其次为变形杆菌9.33%(7/75),枸橼酸杆菌5.34%(4/75),肺炎克雷白氏杆菌9.33%(7/75)。球菌占16.00%(12/75),其中肠球菌8.00%(6/75),表皮葡萄球菌4.00%(3/75)。白色念珠菌2.67%(2/75)。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DN并UTI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症状性菌尿(ASP)为多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36例,以同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初诊T2DM47例为对照。按初诊时空腹血糖(FBG)浓度分为A组FBG〈13.9mmol/L,B组FBG13.9-15.6mmol/L,C组FBG〉15.6mmol/L。观察2~3月后各组FBG、P2hBG、HbA1c变化情况。结果:B组和C组胰岛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BG≥13.9mmol/L有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7.
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OAD治疗组)26例,B组(Glorrgine联合平平唐苹治疗组)28例。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FPG)≤7.5mmol/L,7.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h2PG)≤10.0mmol/L。治疗时间12周。结果: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A组BM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Glargine联合唐苹能更好的控制老年T2DM人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优于其他组,是老年T2DM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30例口服降糖药物(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应用Glargine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24小时血糖从15.7±2.8mmol/L降至7.1±1.3mmol/L,空腹血糖(FBG)从12.7±3.6mmol/L降至6.1±1.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从19.1±5.9mmol/L降至10.9±2.8mmol/L,HbAic从11.8±1.8mmol/L降至6.8±1.3mmol/L,低血糖从0增加至5次,来得时平均剂量为27.1±4.8μ/d,二甲双胍平均剂量为1500mg/d,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7例DKA合并血小板减少者和192例DKA未合并血小板减少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DKA治疗无效者(死亡6例+病危自动出院4例)4.5%。DKA合并血小板减少治疗无效者(死亡3例+病危自动出院2例)71.4%。结论:DKA合并血小板减少者预后差;血小板减少是DKA患者病情危重的警示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上海市2004至2005年新诊断的114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1V-1)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确定上海市流行的HIV-1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监测依据。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多聚酶基因,DNA测序后进行进化系统树分析确定基因亚型并与国际耐药数据库比对辨别耐药性突变位点。结果1.114例中除1例不详外,本市户口33例,占28.95%,外来人口80例,占70.18%;经性传播感染51例,占44.74%,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43例,占37.72%,经采供血和输血感染3例,占2.63%,感染途径不详17例,占14.91%;2.基因亚型分别为B亚型9例,占7.89%,B’亚型15例,占13.16%,C亚型1例,占0.88%,G亚型1例,占0.88%,CRF01_AE38例,占33.33%,CRF07_BC46例,占40.35%和CRF08BC4例,占3.51%;3.耐药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研究人群的耐药性主突变率为18.42%。与蛋白酶抑制剂(PRIs)和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相关的基因主突变率分别为2.63%(3/114)和17.54%(20/114)。蛋白酶基因主突变位点突变频率为M46I,占66.67%,M46L,占33.33%。逆转录酶基因主突变位点突变频率分别为M41L,占7.69%、A62V,占7.69%、T69S,占7.69%、V75I/L,占15.38%、K103R,占25.00%、V118I,占23.08%、V179D/E/T,占33.33%、G190R,占8.33%、L210K/M/X,占38.46%、F227L/I,占16.67%、M230R,占8.33%和P236R,占8.33%。结论上海市新诊断的HIV-1感染者依然以静脉吸毒和性传播为主,感染者以外省市流动人口为主。HIV-1基因亚型流行呈多样性,主要以CRF01_AE、CRF07_BC和B/B’为主。在114例新诊断、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已存在与PRIs和RTIs耐药相关的基因主突变。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4例经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计数≥10^3/ml,确诊为UTI的DM病人的临床特点与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84例DM并UTI病人中有典型膀胱刺激征者32例,占38%(32/84)。其余52例为ASP,占61.9%(52/84),UT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83.3%。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株,占60.7%,其次为变形杆菌9.5%,枸橼酸杆菌8.3%,球菌占11.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8%。金葡萄球菌占3.5%,酵母菌占4.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DM合并UTI者,以ASP为多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2.
将八种型号便携式血糖仪POCT的VBG与同步实验室VPG测定结果进行对比,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便携式血糖仪POCT测定不同血糖值浓度样本,其中低值为(2.83±0.23)mmol/L,中值为(5.73±0.60)mmol/L,高值为(8.71±0.76)mmol/L。结论:二十四台血糖仪的VBG结果与实验室VPG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均控制在NCCLS规定范围内。因此便携式血糖仪只可应用于DM人的日常血糖监测,不可替代生化仪对血糖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效或预混胰岛素治疗52例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24月,结果治疗前后:FBG:7.7±2.7mmol/L vs 6.3±1.1mmol/L,2hPG:11.4±3.9mmol/L vs 8.7±1.2mmol/L,HbA1c:7.4±1.8%vs 6.6±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2.6±1.7g/24h vs 1.9±1.2g/24h,胰岛素用量:26.8±5.2U/d vs 22.3±3.4U/d有显著性差异(P〈0.05)。Scr(148.3±82.8 vs 150.7±98.5)及CCr(38.5±14.4ml/min vs 38.7±14.4ml/min)仅轻度升高,体重轻度下降(66.0±9.3kg vs 65.5±9.5kg),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且不加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75例初诊T2DM患者,按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瑞格列奈1~3mg及二甲双胍0.25~0.5,每日各三次口服;强化组给予甘舒霖R(三餐前30分钟),甘舒霖N(睡前)皮下注射。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强化组下降更明显分别为(15.8±3.2)mmol/Lvs(5.9±0.5)mmol/L,(20.2±3.8)mmol/L(7.5±0.5)mmool/L,(10.4±1.36)%vs(6.96±0.74)%。均P〈0.01,(3.49±0.82)vs(5.32±2.20),(2.20±0.81)vs(1.02±0.41),均P〈0.05。结论:甘舒霖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增强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5.
T2DM患者分2组(口服降糖药组30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入院患者第二天早上空腹6:00和9:00各抽血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一次。结果:两患者:组内FPG6:00和9:00静脉血浆血糖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8.52±3.861vs9.50±3.68;8.92±3.83vs10.84±3.53,均P〈0.001);组内随着血糖的升高9:00血糖值-6:00血糖值/9:00血糖值的比值逐渐下降;FPG在16mmol/L以上,9:00血糖值反而低于6:00血糖值;组间9:00血糖值-6:00血糖/d~/9:00血糖值的比值也有统计学意义(0.126±0.091vs0.200±0.096,P=0.005)。结论:T2DMFPG9:00值高于6:00值(而6:00血糖在16mmol/L以上却相反),可用9:00值来估算6:00值,且口服降糖药组和胰岛素组是有差别的,为血糖调整提供较真实的血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比色法测定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30名正常妊娠孕妇的血清FRU.结果: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患者其FRU水平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血糖控制不良组(〉7.0mmol/L).其FRU与正常对照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控制不良组中其FRU与血糖水平明显呈正相关(P〈0.01)。结论:FRU的测定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观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降糖治疗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我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糖尿病控制、治疗的状况。方法选2007年6月~2008年6月本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94例,回顾分析住院期间的降糖治疗资料,并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其出院后的降糖治疗情况。结果79例患者出院前检测空腹血糖(FBG)为8.31±2.33mmol/L,36.71%患者的FBG〉8.3mmol/L;出院前检测餐后2h血糖(2h PBG)为12.70±2.42mmol/L,出院时39.24%患者达到糖尿病控制目标,相对来说FBG控制较好,2h PBG控制不理想。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FBG控制尚可,部分患者2h PBG达标不理想。表明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总体糖代谢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选择有DM酮症倾向的成年DM患者,以先胰岛素治疗待酮症消除后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他病人均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优降糖、二甲双胍、拜唐苹),使DM病情控制达标(HbAlc〈7.0、FPG〈7.0mmol/L、2hPG〈10.0mmol/L),病情控制不达标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结果:(1)口服降糖药治疗达标者为51例(51/57,89.47%)。(2)治疗前两组病人的FPG、2hPG及HbA1c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口服药治疗不达标者C肽水平更低,治疗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3)与治疗前比较,口服药治疗达标者,治疗后血C肽水平及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初诊有酮症倾向的成人DM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可酌情联用优降糖、二甲双弧、拜唐苹)治疗可使90%的患者病情控制达标,而且这种疗效可维护在1年左右,患者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选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2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采用门诊随访方式了解其出院后12周的治疗情况。依据治疗后血糖水平分为A、B、c三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在(FBG)≤8.3mmol/L,(2hPBG)≤11.1mmol/L范围内时(A组与B组),血糖水平与疗效之间无明显关系;但随着血糖水平的逐渐升高(C组FBG〉8.3mmol/L.2b.PBG〉11.1mmol/L),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呈显著下降。结论有效控制血糖能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意义。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行OGTT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的改变。结果:本组26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98例(36.8%),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29例(OGTT2h血糖≥11.1mmol/L),占10.9%。结论: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以发现可能的糖代谢异常,使患者能得到早期干预,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