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  相似文献   

2.
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了解乳糖化清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为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LHSAAraAMP25mg/(kg·d),1次/d,治疗10d,观察用药前后(0,5,10及13d)血清中DHBVDNA,DHBsAg,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LHSAAraAMP用药后能使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对血清DHBsAg作用相对较缓,治疗过程中未见LHSAAraAMP的毒副反应.结论该药既降低了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的使用剂量,避免了AraAMP的副反应,又能抑制DHBV的复制,在体内达到抗D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颖  武淑兰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63-665
为了解外周血中肿瘤克隆细胞的分化阶段,进一步研究MM(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理,采用针对B细胞不同分化阶段抗原CD10、CD19、CD20、CD45RA、CD45RO、CD38的单克隆抗体,用APAAP法(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同时检测17例外周血中不含浆细胞的MM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的免疫表型,其中10例外周血表达浆细胞抗原增高(P<0.001)且与骨髓一致。9例外周血表达CD38和CD45RO,3例表达CD38、CD45RA、CD45RO,1例表达CD38、CD45RA、CD45RA和CD10。此结果显示MM患者外周血的B系抗原表达既与骨髓具有一致性,又具多样性,提示MM的外周血中存在多分化阶段的肿瘤前体细胞,呈现自早期B细胞,经活化B细胞及晚期B细胞向前浆细胞的持续分化过程,并验证了文献关于MM发病途径的推测。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9~1994年在本院(A组)及日本仙台市立病院(B组)诊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71例从临床、免疫学、骨髓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期内A、B两组老年人发病率、老年平均发病年龄、最小及最大发病年龄、发病年龄高峰,B组均>A组;在多种临床症状中,老年组骨痛、反复感染、出血高于中青年组,骨质改变均为溶骨性,而成骨性改变的Crow-Fukase综合征见于中青年用;MM合并重复癌者老年组占10%,中青年组未见;免疫分型均以IgG型为主,IgA型次之;骨髓像改变各异,但均出现对本病有肯定性诊断、数量不等的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胰岛淀粉样蛋白(LA)是2型糖尿病(DM)人的胰岛特征性病理改变,其主要成分为胰岛淀粉样蛋白肽(LAPP),LA的形成可能与胰岛B细胞蛋白内切酶活性降低有关。临床研究提示IA沉积和胰岛素分泌下降相关,在DM动物的发生过程中IA出现先于血糖升高。实验研究发现IA原纤维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此外,LA沉积还可减少胰岛血供和直接侵害胰岛细胞,损伤胰岛功能。因此,LA在2型DM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的恶性疟原虫NF54(3D7)株配子体蛋白抽提液及我国云南现场采集的恶性疟原虫细胞骨架分别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IFA法筛选出8株抗恶性疟原虫有性期McAb杂交瘤细胞株。经免疫球蛋白类别鉴定,6株为IgG1(M2A10C9、M2C1B8、M4C7B10、M4G12C1、M5B7E6和M6E1G11),2株为IgM(M4D7F7和M6F4D6)。其中3株McAbs(M4C7B10、M4D7F7和M6E1G11)的靶抗原定位于配子体以及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期无性体原虫;其余5株仅定位于配子体。经Western印迹试验,McAb所识别的蛋白区带各异(16-120kD),与已发现的有性期特异性抗原相比较,32kD抗原国内外尚未报道。各株McAb与猴疟(P.cynomolgi)红内期、鸡疟(P.galinaceum)子孢子和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ApoA1,ApoB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惠然  陈丽 《山东医药》1998,38(8):22-23
对84例非胰岛素信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60例健康者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NIDDM患者血清ApoB增高、ApoA1降低;无血管并发症的NIDDM患者二者变化不大,有血管并发症者二者变化明显,且血管并发症越多,越严重,其改变越明显。提示血清ApoA1、ApoB的含量变化可作为NIDDM患者有否血管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外周血标本中HCV RNA检出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4例抗-HCV阳性患者,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不同检材(血清、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CV RNA,结果检出率分别为59.3%、50%、55.6%,以血清标本检出率最高。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亦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部分(6%)血清测不到HCN RNA时,PBMC中可测及,提示PBMC可贮存HCV RNA。  相似文献   

9.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病人骨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DM)骨转换的影响。方法 测定43例2型DM患者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尿脱氧吡啶酚(DPD)和血尿钙、磷、镁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2型DM患者血BAP、尿DPD以及钙、磷高于正常对照;治疗后BAP、DPD降低。BAP和DPD变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尿糖和尿钙、磷变化水平正相关。结论 控制血糖能使2型DM患者骨转换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SDS-PAGE和ELIB技术分析马来丝虫成虫(MAA)和微丝蚴(MFA)可溶性抗原。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采自感染沙鼠腹腔。分析结果表明,MFA蛋白组分含有沙鼠腹腔液蛋白组分(64-67kDa和56-58kDa)。健康沙鼠血清与MFA作ELIB,可见3条淡反应带(60kDa、74kDa和100kDa),与MAA无反应带可见。MAA蛋白组分中的42kDa和14.5kDa可被感染6个月的阳性沙鼠血清识别,而不被阴性沙鼠血清识别。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1996—1998年收治6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症状、体征、生物化学指标及病理特征。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中PBC占59.68%, AIH 40.32%。自身免疫性肝病中83.8%是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1∶10,而AIH 1∶5,发病年龄平均35岁。PBC中血循环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85.29%,AIH 78.95%。在阳性病例中 AMA, AMA-M2阳性率 100%, ANA阳性率 80%,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 PBC IgM增高占80%, AIHIgG增高占82.25%, P值<0.05和P值< 0.025。 PBC肝脏活组织病理显示,胆管炎和胆管增生、炎症、损伤或三者共存的特征。AIH显示门静脉区炎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结论PBC和AIH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上两个常见类型,其中AIH以Ⅰ型为主;而血中AMA-M2是PBC特征抗体,强的松龙治疗效果AIH优于PBC。  相似文献   

12.
用蔗糖丙酮抽提的鼠脑Ⅳ型登革病毒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免疫小鼠制备Ⅳ型登革病毒腹水抗体建立IgM抗体捕捉-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BA-ELISA)检测55份Ⅳ型登革热患者血清的IgM抗体。急性期阳性率为42.4%(14/33),恢复期阳性率为95.5%(21/22)。在一些Ⅳ型登革热患者血清中,IgM抗体的出现可早至第2或3病日。本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快速和仅需单份血  相似文献   

13.
于47例受试对象,同时采集冠状静脉窦(CS)及升主动脉(Ao)血进行血浆及血清凝血烷B2(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了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及血小板聚集性测定。结果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TXB2CS/Ao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UA及AMI患者血清TXB2CS/Ao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UA患者血浆cAMPCS/Ao比值明显低于SA及正常对照组,UA与正常对照比较其CS中血小板聚集性明显低于Ao中者。结果提示,UA及AMI患者冠状循环中血小板明显激活,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4.
1.以纯化的YadA蛋白免疫普通小鼠4只,获得小鼠YadA多克隆抗血清;2.利用上述免疫血清建立了YadA多克隆缺本的ELISA检测技术,并对其最适条件进行了观察;3.用纯化的YadA蛋白免疫BALB/C小鼠2只,以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获得17株分泌YadA-McAb杂交瘤细胞株,将其中4株进行了再克隆,经过半年左右的反复传代及冷冻,复苏测试,抗体分泌稳定,4  相似文献   

15.
菟丝子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自然衰老小鼠,观察菟丝子水煎剂对老龄小鼠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脑组织脂褐素含量,肝单胺氧化B(MAO-B)活性及血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菟丝子可使老龄小鼠红细胞膜SOD活性增高,血清LPO水平和脑脂褐素含量显著降低,肝MAO-B活性降低,对血硒水平无影响。揭示菟丝子可增加老龄小鼠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及终产物生成,抑制MAO-B活性,进而延缓机体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一例陈文明朱嘉芷未定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是患者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但无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或其他相关疾病的证据。现报道1例MGUS患者随访17年转化为MM。患者男,70岁。入...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滑液和滑膜组织中转化生物因β1(TGFβ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3(ICAM-3)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及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患者血清、滑液和滑膜中TGFβ1、ICAM-1和ICAM-3的浓度和阳性程度。结果:RA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ICAM-3含量正常,滑液中ICAM-3含量低于血清含量。RA血清中TGF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有生物活性的TGFβ1蛋白水平和HBX蛋白阳性率.方法AHB和CHB患者各24例,用Promega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GFβ1浓度,并用自产的抗HBX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X蛋白的存在.结果AHB组和CHB组的TGFβ1水平(μg/L)分别为236±77和197±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4,P<001),但两组之间区别不大.血清中HBX阳性率AHB组为250%,CHB组达500%,HBX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15例中有10例(83%)TGFβ1血清水平高于中位值.结论AHB和CHB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明显升高,CHB组有半数患者血清呈HBX蛋白阳性,而这些HBX阳性患者中83%显示有较高的TGFβ1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19.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炎疗效观察:附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试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慢性肝炎64例,对照组48例,随访观察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9.06%,对照组为64.58%,治疗前、后观察肝功、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免疫复合物(CIC)及乙肝标记物(HBsAg/IgM,HBeAg,抗HBcIgM)治疗组各项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临床验证,我们认为UDCA老药新用治疗慢性肝炎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为治疗慢性肝炎开辟了一条新  相似文献   

20.
尿系列微量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ELISA)及分光光度法,对70例糖尿病(DM)患者随意新鲜10ml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排泄率联合检测。结果表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RBP、ALB、IgG、NAG增高,DN早期肾损害并非局限于肾小球,同时伴有肾小管病变。病程、年龄与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提示联合检测DM患者尿系列微量蛋白有助于早期、确切判断并发肾病时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