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包腔中心静脉管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制定标准的经心包腔中心静脉管围置管期教育计划;对实施经心包腔中心静脉管留置放液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100%,最长留置21 d,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是心包腔中心静脉管留置放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包腔中心静脉管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方法:制定标准的经心包腔中心静脉管围置管期教育计划;对实施经心包腔中心静脉管留置放液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教育。结果:本组病例置管成功率100%,最长留置21d,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置管期患者健康教育是心包腔中心静脉管留置放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视频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围置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行2周期及以上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健康教育;选择2017年1-7月行2周期及以上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158例为观察组,采用阶段式视频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围置管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有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有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围置管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阶段式健康教育视频在PICC化疗患者围置管期中的干预效果明显,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障PICC的正常使用,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输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包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定位穿刺点、并将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心包内,间断或持续引流积液.结果:均一次穿刺成功,心包内顺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导管留置时间5h~12d,平均5.6 d;置管操作及留置过程中未发生与导管穿刺相关并发症,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可避免一次性抽液过多或反复穿刺所致的并发症,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普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相关知识,提高置管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采用3日培训法、问卷调查和随访咨询对25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试验组采用PICC健康教育画册,对照组采用普通PICC文字宣传材料。比较2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置管期PICC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72%,较对照组的24.22%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导管使用寿命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画册培训PICC置管期患者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在四联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的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实施置管前后护理。结果2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无1例发生穿刺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缓解了心包填塞症状,缩短了疗程,心包积液引流干净,无1例因心包缩窄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效果肯定,加强置管期间护理、保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是整个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对3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护士配合主管医生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协助医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包括置管后观察及护理、如何预防感染、引流时护理、注药时护理等。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心静脉引流导管保留时间7—61d,反复多次放液、注入药物,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示中心静脉导管由特殊硅胶材料制成,长期携带不影响生活质量,可反复多次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控制积液再生。  相似文献   

8.
对3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护士配合主管医生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协助医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包括置管后观察及护理、如何预防感染、引流时护理、注药时护理等.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心静脉引流导管保留时间7~61 d,反复多次放液、注入药物,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示中心静脉导管由特殊硅胶材料制成,长期携带不影响生活质量,可反复多次向心包腔内注入药物,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控制积液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剑突左侧或心尖内侧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于心包腔内,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46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无心脏穿破及撕裂、冠状动脉损伤、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气体栓塞、气胸、腹内脏器损伤、医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置管引流1~2h后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置管引流3~28d,平均(14.0±5.0)d,本组病例均无术后心包继发细菌感染。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疗效迅速、创伤小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
触摸护理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触摸护理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87例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实施经不同路径置入不同腔数导管的操作中进行触摸护理,观察对患者情绪、心率、血压的影响及对置管过程、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施触摸护理,患者情绪均得到安抚,成功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结论:触摸护理简单易行,能起到镇静、镇痛等护理作用,适于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崔秀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795-8796
目的讨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中等量及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将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间断开放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81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放置导管期间无感染、导管堵塞及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严密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预防置管期间发生任何并发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护理与康复》2010,9(3):243-244
总结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延长置管时间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导管维护中正确换药、正确冲管,导管使用过程密切观察及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大量心包积液并行心包穿刺置管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剑突下或心尖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置管后做好体位、留置导管、心理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并密切观察病情,探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成功置入Seldinger导管。导管留置时间5~30 d ,中位时间17 d。置管后1例出现穿刺点渗液,1例出现导管松脱,1例发生导管堵塞。结论经皮心包置管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安全、简单、痛苦少、损伤小、并发症少、引流彻底、恢复快等优点,结合行之有效的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郑伟  何晓华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2):1118-1119
目的观察心包置管引流和心包腔内化学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晚期癌症合并心包转移患者36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抽取心包腔内积液,并向腔内注入顺铂50mg及地塞米松5mg进行局部化学治疗。结果36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6%。2例心房颤动患者中1例转为窦性心律;未出现导管堵塞及继发感染,未出现继发心包粘连;6例出现轻度恶心,3例出现白细胞减少;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和骨髓抑制现象。结论心包置管辅助腔内化学治疗是治疗癌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经锁骨下静脉置人CV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院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导管一般可以保留1年,但大部分患者移植术后要求不再留用。观察组患者院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留置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并在移植中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2019年1月31日在我院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的3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CRB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探讨CRB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发生CRB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置管次数≥2次、意识状态、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7 d、导管类型、静脉营养等因素与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置管次数≥2次、昏迷意识状态、导管留置股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 d、双腔导管、静脉营养是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影响神经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行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的189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置管方式,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189例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行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14例发生局部渗血,28例术后出现置管部位轻微疼痛,7例隧道口皮肤拆线时皮缘仍红、肿,伴少量渗液,所有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导管血流均能达到250 mL/min,最高达340 mL/min。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带涤纶双腔留置导管术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塞丁格(MST)技术置入双腔PICC与CV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62例和CVC(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组58例,两组均运用MST进行双腔导管的置入;观察两组置管的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PICC组在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上优于双腔CVC组(P0.05),PICC组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P0.05)。结论:双腔PICC和双腔CVC静脉导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但PICC导管置管较安全、留置时间长,对一个需长期静脉输液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双腔PICC导管可完成移植前、中、后的治疗并减轻了患者多次静脉置管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对置管患者制定PICC健康教育计划,按计划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置管成功率98%,最长留置时间431d,局部感染3例,静脉炎2例,无全身感染、导管断裂、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PICC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了置管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插管法。结果 :置管 34例次均成功。抽出心包积液5 0~ 4 0 0 0ml,平均 2 4 5 0 6 1± 1392 8ml。抽液次数 4~ 9次 ,平均 5 5 4±1 87次。导管留置时间 3~ 2 4d ,平均 12 33± 5 76d ,其中 3例患者带管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心包积液操作简便、安全、效果好 ,做好患者置管前后护理 ,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