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其可逆转稳定,亦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因此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地控制uA,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我院采用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UA患者3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若不经过正规治疗 ,20 %~25 %的患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斑块的不稳定、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本文旨在通过对不稳定心绞痛造影发现冠脉病变特点 ,以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996~1998年共50例资料完整的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患者。以胸痛为主诉 ,除外急性心肌梗塞 ,男32例 ,女18例。年龄32~82岁 ,平均59岁。不稳定心绞痛分型根据WHO心绞痛分型原则 :(1)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近1个月内发作的劳累…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不稳定斑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施霞  余细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722-172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梗、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虽然可以通过冠脉血运重建纠正严重狭窄,但并不能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过程,斑块不稳定问题仍然存在。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心绞痛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 ,约有 10 %的不稳定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约 5 0 %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1] 。因此 ,对不稳定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 1998~ 1999年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效果很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 :①符合WHO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标准 ;②无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和心电图改变 ;③无出血倾向。共 3 8例。分为观察组 2 2例 ,男18例 ,女 4例 ,年龄平均 61.9岁 ,其中恶化心绞痛 16例 …  相似文献   

5.
体外超声与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部分,少数患者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猝死。采用体外超声加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治疗和二级预防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有效地解决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中、术后的急性事件[1],较PTCA明显降低了靶血管的再狭窄率[2]。本文报告我院42例冠心病患者43个冠脉内Bestent支架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9月~1998年8月共收治42例患者,对43支冠脉内植入Bestent支架。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44~78岁,平均554岁。不稳定心绞痛12例,稳定心绞痛1例,非Q波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前壁13例,下壁12例,后壁1例),静脉溶栓12例,冠脉内溶栓1例,再通7例。并发高血压15例,糖尿病5例.高血脂9例,吸烟24…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Q波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猝死,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心绞痛是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积极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预防并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笔者将溶栓与抗凝同时应用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中,观察两种方法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5 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 7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 ,其范围大于 90° ;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 ,但后方无声影 ;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膜回声弱。不稳定斑块为纤维帽较薄、有脂质池的斑块或并有斑块破裂。稳定型斑块为钙化斑块及硬斑块。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特点以稳定型斑块为主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特点以不稳定型斑块为主。 6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3 8.0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软斑块 ( P <0 .0 1) ,2 8.9%急性冠脉综合征及 6.3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脂质池 (P <0 .0 1) ,并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斑块多伴有斑块破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病变各有自己的特征 ,血管内超声对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严重程度、预后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之间的一组冠脉综合征。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 溶栓疗法UAP的溶栓治疗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首选是病例选择,再则是溶栓剂量,溶栓方式及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的配合使用。Rakov等[1]对39/81例常规治疗无效的UAP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发现其能缓解UAP病症及改善预后。Itoh等[2]的研究显示:UAP患者冠脉内溶栓(ICT)的效果与冠脉造影的形态学改变有关。ICT后3种冠脉造影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1个月后减量至50 mg/d,继用0.5 a,观察1周内心绞痛控制情况,0.5 a内复发、心脏事件发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控制1周内心绞痛发作优于对照组,0.5 a内心绞痛复发、心脏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作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必须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笔者近两年内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以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研究表明在ACS发生发展中,炎症起着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敏感的炎症指标。有研究表明,血循环中hs-CRP水平反映了潜在的冠脉斑块炎症的强度,可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是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是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两者也可以合称为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激活血小板 ,形成凝血酶而致血栓形成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痉挛也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形成。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多为非闭塞性或形成闭塞血栓后短期内再通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发生闭塞性血栓仅占 1 5%~ 2 0 % …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非Q波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等的急性冠脉事件。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和/或血管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程度的急剧加重。心脏性事件发生率高,病情危重,临床心肌酶谱变化大,斑块破裂多为不稳定斑块引起,而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在大小、形态、结构与成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水蛭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有15%的不稳定心绞痛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约5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而来。因此,对不稳定心绞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使用水蛭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①符合WHO不稳定心绞痛的诊断标准;②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③无急性心肌梗塞的酶学和心电图改变;④无出血倾向。共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98)和标准治疗组(n=108)。标准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0-4.5 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与心绞痛、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CRP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PT-DER演算法。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FIB、CRP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结论:高水平的CRP、FIB与不稳定心绞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 ,应用肝素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可减少致命的和非致命的心血管事件。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临床已被广泛地用于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但是 ,理想的肝素治疗所需维持的APTT值的范围还尚不明确 ,为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APTT值与冠脉事件和出血间的关系 ,作者对OASIS 2 (Organiza tiontoAssessStrategiesforIschemicSyn dromes,OASIS)试验的肝素亚组进行了分析。方法和结果 研究对象为 1 0 1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选者均为在入院 1 2h内被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的病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