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空气间隙及蔗糖间隙法分别记录大鼠及兔离体上颈交感神经节电位的慢变化,在不刺激节前神经的大鼠、兔实验中,梭曼不引起节电位去极化。在刺激节前交感神经干的状态下,梭曼引起神经节去极化,去极化电位持续整个实验过程。梭曼引起的去极化电位可为HI-6所恢复,但不被六甲溴铵、东莨菪硷所影响,也不因停止刺激节前神经而自然恢复。本文对刺激节前在梭曼阻断神经节作用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研究了刺激与不刺激上颈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对梭曼阻断神经节作用的影响。刺激节前神经,小剂量梭曼即可完全抑制瞬膜的持续收缩。这作用被HI-6所拮抗,在不刺激节前神经时注入梭曼,对瞬膜的持续收缩影响不大,提示梭曼阻断神经节的作用与当时上颈交感神经节的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颈上神经节分散交感神经元培养及膜离子通道的研究何湘平,刘青松,纪占欣,刘传绩(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建立了新生大鼠颈上神经节分散交感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接种在直径8.5mm玻璃环内的细胞,使相对密度增加,加入以ME...  相似文献   

4.
用微电极记录豚鼠上颈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及刺激节前神经干诱发的动作电位。在刺激节前神经干状态下,梭曼使细胞膜电位逐渐升高,诱发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减少,15min后节细胞膜电位持续在一较高水平,刺激节前神经不再诱发动作电位,梭曼引起节细胞的这些变化未见有自动恢复的趋向。另外,在不刺激节前神经条件下,梭曼对节细胞的膜电位和刺激节前神经诱发的动作电位无影响。提示突触前状态在梭曼阻断神经节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检查方法,为甲状腺毗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50例受检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00侧甲状腺毗邻解剖结构,记录甲状腺毗邻结构关系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扫查方法。结果 :以甲状软骨、甲状腺、颈部大血管和颈椎横突作为解剖标志,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了甲状腺毗邻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结构的声像图特征,显示了颈动脉鞘、封套筋膜、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在甲状腺毗邻分布的声像图特点,描述了甲状腺上下动脉、喉返神经、迷走神经和中下神经节的超声解剖关系。超声图像清楚显示甲状腺上动脉伴行喉上神经声像和甲状腺下动脉伴行的喉返神经声像,受检50位(100侧)志愿者中,颈中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检出率分别约53%,77%。结论: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甲状腺周围肌肉、软骨、神经、血管的毗邻关系与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甲状腺及其毗邻结构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研究了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对已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阻力的作用。 方法 在14条麻醉开胸犬,人工通气,维持动脉PO_2于70~80mmHg,pH7.35~7.45。分离冠状动脉左旋支主干,分别测量左旋支流量,左旋支远端冠状动脉压及胸主动脉压,记录心电图。预先冠状动脉内输人心得安1mg,以显露心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电刺激左侧星状神经节(LSGs)。在冠状动脉上系缩窄环,造成临界(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冠状动脉节段阻力的  相似文献   

7.
颈交感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交感神经的方法.目前的研究表明,颈交感神经阻滞可调节血管舒缩物质,降低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 70表达的上调以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1,2].并在增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正常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3],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运用及其脑保护作用目前未见报道.笔者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的贲门癌组织对神经节突起的促生长和诱向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肿瘤组织和原代培养肿瘤细胞对鸡胚神经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贲门癌组织块和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共培养;(2)贲门癌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液与鸡胚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共培养;(3)贲门癌组织/原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otr,NGF)抗体后与鸡前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共培养。结果:(1)贲门癌组织块及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对神经  相似文献   

9.
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取胚胎大鼠背根神经节,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采用降钙素基因相关的缩氨酸和神经丝蛋白双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并测定神经元的纯度。结果分离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纯度可达到93%左右。结论此培养方法简单、易行,能培养和纯化出大量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加深对其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交感神经源性肿瘤5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7例,副节瘤10例。结果 22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均位于肾上腺区或沿交感神经链分布,其中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的节细胞神经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及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良性神经鞘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嗜铬细胞瘤4例,良性副节瘤4例,恶性副节瘤肿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平扫呈明显低密度,形态不规则,边界尚光整,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可见有较粗大无规则钙化及腹膜后大血管的包埋征象。副节瘤强化最显著,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具有特征性,神经鞘来源的肿瘤形态差异较大,强化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根据其好发部位、CT表现,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大多数在术前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神经节苷脂的制备及其某些化学、生物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制备牛脑神经节苷脂的方法,由本法制得的节苷脂在薄板层析上显示12条带,其唾液酸含量达29.5%;在体外培养实验中,所制得之节苷脂能够促进鸡胚背根神经节的生长;并能定量的结合霍乱毒素。  相似文献   

12.
乔中伟  缪飞 《放射学实践》2006,21(9):974-975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肿瘤发病的10%。仅次于白血病和原发性颅内肿瘤,位居小儿恶性肿瘤第三位。男女发病之比为1.2∶1,发病年龄高峰为2岁,5岁内占90%。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脊细胞,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颅底、颈胸部、腹主  相似文献   

13.
从新生小鼠、大鼠及鸡胚背根神经节分离的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背根神经背细胞培养的作用,我们建立了背根神经节分离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培养过程中观察了新生小鼠、大鼠以及鸡胚背根神经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结果表明:在节根节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早期1~2天NGF为必需的营养因子,而培养后期则不为背根神经节细胞生长所必需,在无NGF的条件下背根神经节细胞能继续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1)颈中交感神经阻滞组 (下简称阻滞组 ) :34例。 (2 )对照组 :30例。两组在脑梗塞常规用药上相同 ,阻滞组采用气管旁颈 6横突法 ,隔日阻滞 1次 ,共 6次。 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阻滞组总有效率 (88 2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0 % )。结论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创伤较小的侵入性交感神经阻断技术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前文报道,30日龄大鼠(断乳鼠)颈上神经节(SCG)于去神经支配后,节前末梢及部分节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而节内含小致密核心囊泡的去甲肾上腺素能(NE)末梢增生。去神经术后6周及半年时,节内有新的胆碱能末梢出现。但是,幼年大鼠去神经支配后,对SCG的发育影响如何,则是本实验的观察目的。文献报道,大鼠SCG内的突触及节前节后各种标志酶的发育主要出现在生后3周内。Raisman实验室在关于神经再生的一系列研究中,观察到切断节前纤维后成年及新生大鼠SCG内突触数量的变化,但对  相似文献   

16.
超声超声鉴别颈部交感及迷走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颈交感、迷走神经鞘瘤的彩超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2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为颈交感16例和迷走6例神经鞘瘤,均行彩超检查。结果:其中7例仅以肿瘤本身的声像图特征为诊断依据者,其术前作出神经鞘瘤诊断的4例,神经鞘瘤可疑、占位病变或淋巴结肿大各1例。无一例能确定神经来源。另15例以动脉、颈内静脉和肿瘤三者间的相关位置作为彩超诊断的根据:发现11例交感神经来源者,颈总(颈内)动脉移位并紧贴于肿瘤的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分类以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探讨腹膜后不同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43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排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1例经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注射流率2~3ml/s。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43个病例中神经鞘膜来源肿瘤28例(良性神经鞘瘤19例,恶性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副神经节瘤9例(良性8例,恶性1例);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神经鞘膜来源肿瘤由低密度的细胞稀疏区和中等密度的细胞密集区构成,两种结构强化程度不同;神经鞘瘤多呈圆形,神经纤维瘤呈丛状或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境界清楚,恶性神经鞘瘤境界不清,可见晕样结构和毛刺。副神经节瘤实体部分密度偏高,密度与腹主动脉相仿,变性明显,强化显著;良性和恶性难以鉴别。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富含水分,形态不规则,密度低;节细胞神经瘤密度较均匀,境界清楚,容易铸型并形成伪足样突起,强化轻微;神经母细胞瘤密度不均匀,境界不清,容易包绕血管和脏器,钙化显著,分叶明显,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表现介于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之间。结论: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鞘膜来源肿瘤,副神经节瘤和交感神经节细胞来源肿瘤。不同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表现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区别,结合肿瘤的病理基础,突出其根本征象并与其他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源性肿瘤可起于神经的非特异性神经膜、特异性神经膜、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等不同组织成份。起于非特异性神经膜者为神经纤维瘤,有孤立型与多发型,恶性为神经纤维肉瘤;特异性神经膜即许旺氏神经膜细胞,发生的肿瘤即神经鞘瘤或神经膜瘤,少见恶性;神经细胞可发生神经节细胞瘤或神经节瘤,恶性为成神经节细胞瘤或成交感神经细胞瘤;嗜铬细胞发生嗜铬细胞瘤或付神经节瘤,恶性为成嗜铬细胞瘤。纵隔神经肿瘤还可起于大血管壁内之神经丛。作者报告76例纵隔神经源肿瘤,其中49例起于神经膜,内中神经鞘瘤最多(28例),10例源于神经细胞,4例为其他类型,13例未行手术。在临床上,男女无别,神经鞘瘤平均38岁,神经纤维瘤平  相似文献   

19.
文献中在体神经放电的慢记录方法报道很少.为了解~(60)Co照射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变化与照射后胃运动抑制的关系,建立了大鼠埋藏电极慢记录膈下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记录电极,取直径0.4mm、长4mm的铂丝,一端与长约18cm的塑料绝缘的细导线(截面积为0.035mm)焊接,另一端弯成圆环形,但不封口,环的内径略粗于神经.做同样的二个环形电极.电极套管,套管用聚乙烯管制做,管的直径为2mm,长6mm.电极套管起固定电极并使之与周围组织绝缘的作用.电极的埋藏,实验动物为大白鼠,体重150~200g.用1%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剪去腹部的毛,在无菌条件下沿中线作一切口.切开腹腔后将胃向下拉,使食道下段充分暴露.用细玻璃针分离食道腹侧迷走神经,分离长度约1cm.将两个电极环套在神经上,封闭环口.从套管开口处将套管套在连有电极的神经上.电极引线自套管的两个小缺口引出.用丝线结扎套管的三个部位(引线两边及中间),使套管的纵向切口紧闭,紧  相似文献   

20.
脂质体有明显的免疫佐剂作用,同时还对其它佐剂起载体作用。有关它的制备,目前多采用AD Bangham等1965年建立的多层脂质体制备方法(又称经典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经超声波处理制成单层脂质体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脂质体的研究尤其是生物膜理论和药物载体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70年代出现了其它改进技术,但对大批量制备仍有不足之处。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启发下,设计并建立了醇醚水混溶制备脂质体的方法(醇醚水法)。同时,对某些影响脂质体载荷率的因素、脂质体的免疫佐剂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试剂卵磷脂,本组自制。胆固醇为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