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牙周临床治疗Ⅱ.牙龈肥大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肥大(gingival enlargement)是指牙龈体积的增加。由于牙龈肥大的病理学改变并非仅为牙龈组织的实质性增生,作为诊断名词,侧重于形态描述的牙龈肥大更具有普遍意义。牙龈肥大包括多种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妊娠期龈炎(妊娠期龈瘤)、遗传性纤维瘤病、白血病的牙龈病损、Kaposi肉瘤等。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2599名患口腔粘膜疾病和牙周病病人(2~84岁),进行了冷冻治疗。其中牙周炎819人,增生性龈炎175人,龈乳头状瘤132人,牙龈纤维瘤49人,牙龈瘤84人,冠周炎84人,白斑237人,扁平苔藓91人,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139人,纤维瘤103人,血管瘤97人。冷冻治疗牙周病的目的,在于消除3~7mm 深的牙周袋和增生的鳞状上皮,清除脓性分泌物。外科则用于治疗增生性龈炎、乳头状瘤、纤维性增生物、牙龈瘤、白斑、扁平苔藓、深的唇皲裂、皮角、血管瘤、潴留性囊肿,面部皮肤色素及疣等。一般冷冻治疗需1至3次,以病变的组织范围及深度而定。冷冻时间(冷冻温度为-120至-135℃)  相似文献   

3.
<正> 自1980年11月起,我科使用CO_2激光治疗增生性龈炎48例,龈瘤5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病例及治疗:48例增生性龈炎,男:女为1:2,年龄绝大多数在15~28岁之间,22例为单个龈乳头增生,26例为下颌前牙或上、下颌前牙弥漫性龈增生(其中5例苯妥英钠性龈增生)。5例龈瘤均为青年。  相似文献   

4.
5—氟脲嘧啶龈袋处理治疗增生性龈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生性龈炎好发于青年。前部龈(尖牙~尖牙)多见,本文对26例增生性龈炎以5—氟嘧啶龈袋局部处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以资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 资料和方法 随机收集就诊于门诊的增生性龈炎患者26例。其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在14~29岁之间。牙龈增生患牙达4个以上,左右发病情况基本对称,发病部位85%局限于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发生于口腔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例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前牙区牙周手术治疗后,牙龈形态得到改善。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该病可在幼儿时就发病,一般发生在恒牙萌出后,表现为牙龈广泛地逐渐增生,可累及全口的牙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甚至达膜龈联合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牙龈上皮的棘层增厚,上皮钉突明显增长,结缔组织体积增大,充满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大量成纤维细胞,血管相对较少,炎症不明显。在临床上需与药物性牙龈增生、以增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龈炎等疾病相鉴别。目前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的治疗以牙龈切除术为主。该病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与口腔卫生维护有关,复发后可再次手术治疗。结论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较为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冠边缘位置和密合度对牙龈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冠的边缘位置、密合度与牙龈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非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2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冠修复,修复时间为2~5年.其中龈上边缘61颗,边缘齐平龈缘51颗,龈下边缘120颗.检查其边缘密合性和龈炎发生率.结果①全冠边缘位置位于龈下者龈炎发生率较高,平齐龈缘者龈炎发生率较低.②边缘密合性良好的全冠修复体龈炎发生率较低,即使发生龈炎也多为轻度龈炎.密合性差的修复体龈炎发生率为100%.③边缘位置不同,密合性相同,龈炎发生率不同,程度不同.④龈下边缘的密合性较龈上或平齐龈缘者差.结论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龈健康有影响,但边缘密合性对牙龈组织健康比边缘位置更为重要.因美观及固位等因素的需要可设计龈下边缘,但后牙区如无特殊要求,尽量利用齐平龈缘的边缘设计.  相似文献   

7.
由菌斑、牙石和软垢等所致边缘性龈炎,是牙周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WHO宣布:约50%的儿童和青年患有龈炎,约100%的成年人患有龈炎、牙周炎或二者兼有。龈出血与龈缘红肿是该病经久不愈的主要症状。本报告以含漱剂为治疗手段,观察对轻、中度龈缘炎的初步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牙周膜细胞及炎症龈组织中mCD14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PDLC及炎症龈组织中mCD14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结果正常人牙周膜细胞mCD14染色为阳性反应,但细胞经脂多糖刺激2天后,胞浆染色要比未刺激的细胞染色深。健康牙龈组织中mCD14表达阴性;边缘性龈炎和牙周炎龈组织上皮棘层细胞mCD14呈强阳性表达,增生性龈炎也呈阳性表达。结论mCD14可在非髓样细胞中表达;mCD14可能在局部作为脂多糖受体参与牙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龈炎     
<正> 牙龈病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各种类型的龈炎中,浆细胞龈炎有其独特的表现,本文就如下4例作一讨论: 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35岁。临床表现: 1.4例牙龈病损均呈现局限性,多见于上下前牙。 2.口腔卫生良好,牙石(+)。 3.病损以龈缘为主,呈鲜红色,海绵状,触之易出血,无痛。  相似文献   

10.
我科5年来共接诊牙龈出血患者380例。男性166例,女性214例,年龄10~78岁,出血时间0.5h~12年。病因分析380例牙龈出血中,龈缘炎179例,肥大性龈炎30例,坏死性龈炎2例,青春期龈炎16例,妊娠期龈炎38例,牙周炎25例,牙龈纤维瘤3例,牙龈血管瘤2例;拔牙后牙龈出血45例,洁牙术后4例,脓肿切开术后6例,外伤致牙龈撕裂出血25例;贫血2例,白血病2例,糖尿病牙龈出血1例。380例牙龈出血病因分析@王为户$安海医院!福建晋江362261@李秋玲$安海医院!福建晋江362261  相似文献   

11.
龈上菌斑在单纯性龈炎病因中的作用以及控制龈上菌斑对治疗单纯性龈炎的作用已有充分的论述,但是龈下菌斑在破坏性牙周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作用则认识较差。  相似文献   

12.
全冠的边缘     
铸造全冠修复体关键的部位是边缘,这也是全冠最薄弱的地方,15年来,通过实践与研究,对一些旧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多数文献都将全冠的边缘分为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即边缘位置、边缘外形和边缘密合性。边缘位置全冠的边缘有三种位置:(1)龈上边缘,(2)边缘与龈嵴顶平齐,(3)龈下边缘。最近出版的许多著作都十分主张用第(1)或第(2)种边缘。主张用龈上边缘的学者认为,龈下边缘常常引起龈炎,而龈上边缘则很少引起龈炎。另外,龈下边缘的菌斑指数和龈袋深度都比龈上边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龈下边缘容易聚积菌斑而造成的。主张用第(2)种边缘位置的学者们认为,边缘与龈嵴顶平齐的全冠,比龈下和龈上边缘的全冠更少引起龈炎。这种边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此处的牙龈存在着角化上皮,它与龈沟深部的上皮是不一样的。支持龈下边缘的学者大多是根据经验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古细菌与牙周疾病的关系,为深入研究古细菌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和古细菌的可能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侵袭性牙周炎23例、慢性牙周炎29例、慢性龈炎35例及牙周健康者38人的龈下菌斑,进行古细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古细菌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侵袭性牙周炎组65%,慢性牙周炎组72%,慢性龈炎组26%,健康对照组未检出.每微克湿重菌斑中的古细菌16S rRNA基因平均拷贝数:侵袭性牙周炎组6.66×106,慢性牙周炎组4.47×106,慢性龈炎组1.78×106.龈下菌斑中牙周炎组古细菌的检出率、古细菌16S rRNA基因平均拷贝数均高于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古细菌可能为牙周炎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游跃华 《口腔医学》2014,(4):285-287
目的评估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2 mm楔状缺损牙齿240颗随机分为排龈线组、推龈器组和联合组,各80颗。排龈线组使用排龈线排龈,推龈器组使用推龈器排龈,联合组使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各组均使用可乐丽菲露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可乐丽菲露AP-XTM树脂进行充填。治疗后1年随访,追踪观察3组充填材料脱落情况和牙龈健康状况。结果联合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4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76颗患牙中有3颗发生牙龈炎,充填材料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5.00%、3.95%。排龈线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2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8颗患牙中有9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5.00%、13.24%。推龈器组1年后充填材料脱落15颗,充填材料保存完好的65颗患牙中有11颗发生牙龈炎,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16.92%。联合组的脱落率和龈炎发生率比排龈线组及推龈器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线结合推龈器排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1986年的美国牙周病学会重新修改的牙周病学用语集第1章中,对牙周病作了新的分类,现叙述如下。一、牙龈疾病: 1、牙龈炎:在临床上具有牙龈色泽、形态、位置、表面外观的改变和以出血,渗出物存在为特点。其常见病因是细菌感染。 (1)、非特异性龈炎:是牙龈炎的最一般形式,多由于牙垢的细菌及其产物引起。 (2)、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ANUG):最初表现为龈乳头受损,并具有龈坏死及假膜形成等特点的感染性疾病。 2、全身性疾病及激素障碍性龈炎:多起因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等病毒性疾患;白血病等血液性疾患;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等代谢性  相似文献   

16.
边缘伸入龈下的 PFM 核桩冠对龈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茂春  郑弟泽 《口腔医学》1990,10(4):172-175
<正> 在前牙牙体缺损修复中,为满足美观的需要,常将冠边缘设置于龈下。不过,这是否会损害龈的健康,一直存在着争论、反对者认为冠边缘与龈的位置关系是影响龈健康的重要因素。冠边缘伸入龈下是促发局部龈炎和引起牙周炎的主要原因。冠边缘伸入龈沟内越深,对组织的破坏越严重。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在修复体影响龈健康的诸因素中,冠边缘适合性较其位置不同更有意义。只要伸入龈下的冠边缘适合性好,不波及龈附着,则不会对龈有  相似文献   

17.
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牙龈增生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牙龈增生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随机选择门诊牙龈增生病例50例,女18例,男32例,年龄35~55岁,其中药物引起的前牙区牙龈增生6例,青春期前牙区龈炎21例,磨牙区妊娠龈瘤18例,磨牙区牙龈纤维瘤8例.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1982年起用灭滴灵治疗坏死性龈炎共387例。将坏死性龈炎分为轻、中、重和合并口炎四度。 轻度:无自觉症状或有间断小量出血,龈缘呈白色波纹状环死线。 中度:龈坏死较重,龈乳突形态未完全丧失,但失去圆钝外形呈不规则状,上覆灰白色污秽假膜,易出血。  相似文献   

19.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超微结构及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超微结构特征及染色体基因突变的位点。方法:对1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谱系进行分析;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病变龈组织;用微卫星DNA标记诊断遗传病的方法标记基因位点。结果:① 此列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②病变牙龈组织有大量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可见上皮样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等,细胞分化成熟,但排列紊乱。③微卫星定位标记,疾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13-q22。结论: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可能并非仅由单一的纤维细胞成分构成,本例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牙龈组织有类似于“错构瘤”样病理改变;染色体基因定位是确认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P53蛋白和Bcl-2蛋白在环孢菌素和硝苯地平龈增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在药物性龈增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例环孢菌素性龈增生、5例硝苯地平性龈增生牙龈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8例正常人牙龈作对照。结果 17例环孢菌素性龈增生中有11例、5例硝苯地平性龈增生中有3例的牙龈上皮中有P53蛋白的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均无P53蛋白的表达。Bcl-2蛋白在环孢菌素及硝苯地平性龈增生的牙龈上皮中,表达比较明显,而在对照组的牙龈上皮中,染色明显偏淡。结论 本研究结果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增强,提示细胞凋亡抑制可能在药物性龈增生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