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微型种植钉作为增强支抗措施的临床稳定性,分析影响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错骀患者48例(男性1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3.2±6.5岁),植入微型种植钉的总数量为152枚,微型种植钉的负载期为10个月,评价11个临床变量与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微型种植钉的总成功率为90.1%,口腔卫生状况、微型种植钉植入部位的牙周组织肿胀、牙周炎史、下颌平面角的高低等与微型种植钉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宿主因素(年龄、性别)、微型种植钉因素(长度)、微型种植钉植入的设计因素(上下颌骨植入部位、植入微型种植钉的角度、是否即刻负载、微型种植钉的加力方式)等对微型种植钉成功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使用微型种植钉的患者,维持好的口腔卫生、对下颌平面角较高的患者采取谨慎设计、防止微型种植钉周围组织肿胀,对于提高微型种植钉植入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钛钉正畸种植支抗即刻负载的稳定性.方法:选择恒牙列正畸病例需要最大支抗者,采用国产自攻型(钛合金)和非自攻型(纯钛)2种微型钛钉作为正畸支抗,前者采用自攻法植入,后者采用非自攻法植入.2种钛钉均为即刻种植、即刻加载.结果:共计种植国产微型钛钉正畸支抗20例52枚,直径(mm)×长度(mm)分别为1.5×12、1.2×7、1.6×11.3种规格.其中成功47枚,失败5枚.在体负载时间3~8个月,平均5.5个月.结论:2种国产微型钛钉用作种植支抗可以满足临床正畸需要.但微型种植钛钉植入后即刻加载约有10.4%的松动失败率,特别是1.2mm×7mm的微型种植钛钉.  相似文献   

3.
微种植体支抗两种不同植入方法稳定性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攻型与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成功率,比较两种不同植入方法的临床稳定性。方法:选择同一部位(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骨)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病例165例,共324枚种植钉(其中自攻型微种植体33例64枚,助攻型微种植体132例260枚),分别采用自攻型及助攻型微型种植钉,植入4周后使用正畸矫治力,力值控制在400g以内,比较自攻型与助攻型种植支抗的稳定性。结果:助攻型植入260枚,脱落16枚,植入成功率93.8%,自攻型植入64枚,脱落9枚,成功率85.9%,助攻型成功率高于自攻型(P〈0.05)。结论:助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方法临床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国产微型钛钉正畸支抗即刻负载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国产微型钛钉种植支抗即刻负载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犬下颌骨的一侧为实验组即加力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即不加力组,植入国产微型钛钉各两颗。实验组钛钉间施力200克。三个月后处死动物,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钛钉间的位移变化及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结果:实验组钛钉间位移平均减少0.47mm;对照组几无变化;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为367.42牛顿。结论:国产微型钛钉作为种植支抗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两种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方法的临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自攻型与助攻型两种方法植入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稳定性.方法:选择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病例94例共171个种植钉,观察比较自攻型与助攻型植入种植支抗2个月的稳定性.结果:助攻型植入成功率为89.0%,自攻型为97.7%,助攻型成功率低于自攻型(p<0.05).结论:助攻型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方法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分析不同愈合期加载对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于绵羊牙槽骨上植入微型支抗种植钉,建立颌骨-支抗种植钉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不加力为A组,即刻加力为B组,植入2周加力为C组,植入4周加力为D组),截取带有种植钉的上、下颌骨组织标本;上颌骨块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光镜下观察种植钉与骨组织界面的愈合情况,下颌骨块用材料性能试验机检测种植钉与骨组织松脱瞬间的最大剪切力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组种植钉的剪切力值总体上有差别,A、B组的剪切力低于C、D组。2)骨纵磨片显示:种植钉与周围组织界面的结合方式在种植钉的压力侧和张力侧无明显区别;横断磨片显示:4组界面既有纤维性结合,又有骨性结合,A、D组界面以骨性结合为主,B、C组界面以纤维性结合为主,C组种植钉周围可见新生的骨组织潜行生长。结论加载时机对支抗种植钉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微型种植支抗钉增强后牙支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微型种植支抗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8例须加强支抗的正畸治疗患者,植入微型支抗钉共60枚,术后1周使用弹力橡皮圈牵引加载150-200 g力,远中牵引尖牙及两步法关闭间隙,观察种植钉产生的牵引效果和临床的不适症状。结果60枚种植钉中,1枚术中折断,取出重新种植后获得成功;3枚龈黏膜轻度肿胀,2枚颊黏膜溃疡,对症处理后均自愈;2枚支抗轻度松动,旋紧后继续使用;1枚植入后局部疼痛,2枚加力末期松动明显,都给予拔除;1枚后期支抗钉头移位后去除重新植入。3-6个月内双尖牙间隙关闭速度为每月0.8-1.8 mm。结论种植支抗钉的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是初期稳定性不足,以及局部软组织反应;稳定的种植支抗可以有效地快速关闭拔牙间隙,增强后牙支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一种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评价其对种植钉植入位置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临床筛选20例(共40枚)上颌需要强支抗的患者,应用自制夹板作为定位导航装置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的植入,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植入种植钉,植入后进行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以15例(共30枚)未使用定位辅助装置植入上颌种植钉的患者作对照.结果 实验组4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10.3个月,其中有2枚脱落,成功率95%.对照组30枚种植钉在口内植入时间平均9个月,其中9枚脱落,成功率70%.微螺钉种植支抗的定位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a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05 mm;b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91mm;c点距角分线的垂直距离平均0.32 mm,种植钉距中轴角分线没有出现显著性偏差.对照组没有定位辅助装置种植钉植入方向明显出现了偏差.结论 三维种植钉辅助植入装置可以帮助初次使用种植支抗的正畸医师将助攻种植钉准确地植入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因上颌前突而行拔牙矫治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44例,均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技术内收上颌前牙.对其中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种植钉,对另14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于6、7间颊侧植入种植钉.比较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的松动率.结果 两种不同植入部位种植钉松动率的比较,位于上颌5、6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23.38%,位于6、7间颊侧植入组,松动率为6.74%,前者松动率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使用不锈钢种植钉支抗内收上颌前牙时,植入于上颌6、7间颊侧,种植钉稳定性优于植入于上颌5、6间颊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种植钉不同植入高度对隐形矫治配合颌内牵引远移下磨牙时所产生的生物力分布的影响,寻找有利于保护下前牙支抗的种植钉植入位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 2017、SolidWorks2016、Ansys workbench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六种工况进行力学分析。工况一:无种植钉(对照组);工况二至工况五:种植钉植入于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之间的颊侧骨皮质,距离牙槽嵴顶分别为10 mm、7 mm、4 mm、1 mm;工况六:种植钉植入于下颌升支前缘颊舌向居中,高于平面5 mm的位置。结果 矢状向,种植支抗使所有牙齿均产生远中向位移;相较于对照组,种植钉组前磨牙远中位移量超过第二磨牙。垂直向,对照组(无种植钉)为类似后倾弯对下颌牙列产生的作用;种植钉组侧切牙、尖牙压低,中切牙、第一前磨牙伸长。冠状向,对照组(无种植钉)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为舌向位移,种植钉组仅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出现了舌向位移;所有牙齿中,尖牙的位移量受种植钉植入高度变化影响最大。结论种植钉植入位置越高,保护前牙支抗的效果越强。方案设计时应根据种植钉植入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