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医护人员血源性锐器伤疾病传播的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发生的医护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126例,回顾性分析其职业分布、暴露源分布及处置方法等。结果:126例职业暴露,及时伤口处置及预防等处理后,追踪观察,未发现病源感染者。结论: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损伤多发生在医疗操作中,虽然通过针刺伤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可有效降低损害程度,但仍然会对医务人员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本院医护人员对乙、丙型肝炎职业危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防护.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发生乙、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追踪监测.结果 发生乙、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232例,以针刺伤为主,追踪半年,无相关疾病感染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损伤情况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护员工针刺伤登记表,对2009-2010年报告登记的43例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各级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存在高度差异,其中实习生被针刺伤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护理人员。拔除静滴时被针刺伤的构成比最高,卫生工友对被针刺伤的处理最不及时。结论:医院各级人员均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正确传递手术器械、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等措施控制锐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佟亚宏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37-1938
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McComick等[1]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卫生保健人员的职业危害以来,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害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临床护士成为职业性针刺伤害暴露及其引起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每年全球大约有10万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害[2]。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上报的30例针刺伤医务人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医生占36.7%,护士(含实习生)占63.3%,暴露源是乙肝的血液性传播疾病占76.7%,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整理医疗废弃物时占26.7%,手术占23.3%,拔针占20%,穿刺占16.7%,回套针头占6.7%,患者突然移动时注射占6.7%;暴露后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经追踪随访,目前没有发现一人被感染.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规范针刺伤后的处理程序,可有效的预防与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暴露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02-480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情况。方法选取我院46名医务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的解决措施。结果护士的职业暴露率最高,职业暴露原因主要为针刺伤,职业暴露种类主要为空心针针刺伤,职业暴露主要污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结论大多数医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掌握欠缺的情况,为改善职业暴露情况,需要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加强培训,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职业暴露导致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7.
钟瑞琼 《吉林医学》2015,(8):1682-1683
目的:了解护士人群职业暴露现状,分析暴露原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记录在册的职业暴露人员名单采取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形式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护士职业暴露易发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违规操作、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和护士短缺致超负荷工作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果:183次职业暴露,其中针刺伤暴露167次,占91.2%;经皮肤黏膜接触暴露16人次,占8.7%。167次针刺伤中,发生在输液结束拔针环节55人,占30%;被放置不当的锐器物刺伤35人,占19%;丢弃针头等锐器物时被扎伤和手术中的切开或缝合等分别占15%和12%。操作不当、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不强、职业防护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导致护士人群职业暴露高发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刺伤是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事件,强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增强岗前和岗中安全教育培训,同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对减少护理人群职业暴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加强护士职业防护,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对兰州石化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3年5月护士共发生14例针刺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操作中、后阶段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时机,主要是:采血时与穿刺中拔除导管心时;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注射器用后毁弃时;操作后处理用物时;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完善防护措施,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做好针刺伤的防范,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9.
苏飞群  卢祝新 《广西医学》2009,31(5):724-726
目的通过医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状况的调查,分析工勤人员因针刺伤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我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74人被调查者中,2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29.7%;共发生29人次,其中暴露源有4例是艾滋病患者。结论工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防护意识不强,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发生率还比较高;医院管理者应该加强工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意识教育,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是因职业暴露而致职业感染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特别是在教学医院,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如何加强临床实习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是有效控制职业感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于海霞  黄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581-2582,2592
目的: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以便更好地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问卷调查1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年限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71%的护士被针刺伤过。结论: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春燕  杨文伟  汪可可  蒋良芝 《海南医学》2020,31(24):3252-3255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风险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锐器伤的333名医务人员及其所致职业暴露资料。结果在发生针刺伤的333名医务人员中,医生56名、护士235名、医技人员7名、工勤人员10名、其他人员25名,其中工作年限为1~5年占73.38%;受伤发生的环节排名前三的是连接静脉输液器、静脉注射(直接注射或加药)、肌肉/皮下注射;损伤主要发生在锐器使用后处理前和器械使用过程中;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损伤部位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手指、手腕和手心;24.62%的职业暴露与接触血源性病原体有关,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是主要的病原体。结论锐器伤给医务人员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教育,规范医务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职业伤害后紧急处理能力,对预防和减少护理人员锐器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层级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收集148例临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上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主,N0/N1层级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且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针刺伤占22.3%,急、危、重、手术科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结论对护士职业暴露进行分层级培训及规范化管理,工作中要落实安全注射、规范护理操作,科学合理排班,以减少针刺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特点,以制定正确有效防护措施。方法:根据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各科室上报登记的“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卡”,对职业暴露人员的职业、工龄、操作环节、暴露源分布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主要是护士,占85.42%;(2)发生职业暴露工作年龄以1~5年所占比例大;(3)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以HbsAg为主;(4)发生职业暴露的48例医务人员中有25例针刺伤,占52.08%,18例抓咬伤,占37.50%,黏膜接触5例,占10.42%。结论:针刺伤和抓咬伤是精神病医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制定内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新上岗职工职业防护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另外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加强职业安全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暴露后的监控管理等,是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也是有效预防血源性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科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因素和职业防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临床中急诊科常见职业暴露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科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为针刺伤,占针刺伤比例的92%。职业分布以护士为主,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急诊抢救室。所报告病理经过感染管理科的及时指导,无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结论急诊作为职业暴露高发科室,医院应完善相关举措,将其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规范相关操作,将职业暴露纳入到日常绩效考核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对2006年发生的61人次护士锐器损伤原因、损伤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对医护人员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锐器伤中护士占84.0%,医生占12.0%,其中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72.0%,发生锐器伤主要场所病区占88.0%,手术室占12.0%。其中职业暴露占56.0%,暴露源主要为HBV占57.1%、HIV占35.7%。结论:低年限医务人员锐器伤最多见;加强低年限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预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蜀岚  陈先云 《西部医学》2008,20(4):883-884
目的掌握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全院填报的医务人员121例针刺伤报告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占96.36%。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病的71例,无血源性传播疾病50例。暴露地点依次为病房50例,手术室39例,治疗室、检查室12例,检验科9例,废物处理室6例,产房5例。暴露发生主要环节:手术中40例,抽血25例,拔出输液针头15例,各种穿刺及注射14例,各种检查11例,处理废弃物6例。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意识;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注重高发科室和高发人群的风险管理,并在职业暴露发生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收集并分析近4 a院内护士发生HIV职业暴露的案例,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近4 a院内护士共发生79例HIV职业暴露,其中针刺伤暴露53例,黏膜暴露17例,伤口暴露5例,刀片划伤4例;发生职业暴露后均及时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无1例感染HIV病毒。结论护士为HIV职业暴露的高发群体,针刺伤为暴露的主要方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持续的职业防护培训能够减少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职业损伤是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伤包括:针刺伤、锐器伤、破损玻璃器械、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等造成的生物性损伤:化学消毒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引起的化学损伤。锐器伤是医务人员最常遇到的一种职业损伤,护理人员是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的高危人群。因此,熟练掌握防护措施是每一名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