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肺癌nm23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解nm23基因在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了nm23基因产物/核苷二磷酸激酶(nm23/NDPK)在肺癌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NDPK的总阳性率为76%,其中鳞癌78%,腺癌7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部位在细胞浆。nm23/NDK在腺癌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在鳞癌的表达随着肿瘤的增大及淋巴结转移增强,Ⅲ ̄Ⅳ期癌高于I ̄Ⅱ期癌。结果表明在肺癌nm23基因  相似文献   

2.
胃癌nm23和P53蛋白表达及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增生转移与P53,nm2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伴有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或)癌转移的胃癌进行P53,nm23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阳性表达529%,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nm23蛋白阳性表达77%,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者比淋巴结伴有癌转移者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和nm2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的淋巴结增生有关,多有相反的阳性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m23和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再发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胃癌中nm23和cerbB2的表达,并结合内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nm23低表达率及cerbB2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及术后3a内有再发癌组明显增高,nm23低表达率及cerbB2阳性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为689%(31/45)和422%(19/45);无淋巴结转移组为368%(7/19)和158%(3/19);术后3a内再发癌组为810%(17/21)和524%(11/21);术后3a以上无再发癌组为488%(21/43)和226%(11/43)(P<005).而且nm23低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浸至浆膜及周围脏器组nm23低表达率为786%(22/28);浸至粘膜及粘膜下组者为400%(6/15)(P<005).结论胃癌nm23低表达和cerbB2阳性表达者具有较强的浸润、转移能力,且术后易发生再发癌,二者的表达变化对判断胃癌术后再发癌的发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抗转移癌基因nm23_H1mRNA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nm23_H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程度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胃癌组织112例(男84例,女28例,年龄29岁~70岁)中nm23_H1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肿瘤区、移行区及癌旁区nm23_H1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9%,276%和18%,阳性表达呈梯度下降趋势;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nm23_H1mRNA表达阳性为872%(41/47),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为108%(7/65);随访88例中,≥3年生存者中686%(24/35)nm23_H1mRNA表达阳性,<3年生存者中379%(11/29)nm23_H1mRNA表达阳性,故nm23_H1mRNA阳性表达在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非转移中差异显著(P<001).结论nm23_H1mRNA表达率的升高与淋巴结的转移呈负相关性,与胃癌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nm23-H1与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探讨抑癌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7例NSCLC nm23-H1、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nm23-H1阳性92例(62.6%)。Ⅰ、Ⅱ期阳性率65.3%(62/95),Ⅲ、Ⅳ期为57.7%(30/52),两组比较x^2=0.20。P〉0.05。高、中分化组阳性83例(68.6%),与低分化组阳性(34.6%)比较x^2=10.55,P〈0.01。腺癌中nm23-H1阳性52例(78.8%),鳞癌中阳性32例(50.8%),两类型肺癌比较x^2=11.12,P〈0.01。CD44V6阳性率64.6%(95/147)。在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66.3%(63/95),Ⅲ、Ⅳ期阳性表达59.6%(  相似文献   

6.
肿瘤抑制基因p53及p16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和p16异常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原发性胃癌(男38例,女20例,年龄37岁~76岁),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变化.所有组织均新鲜取材,并迅速用850ml/L酒精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结果受检组织中p53和p1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和483%(28/58).P53蛋白在低分化胃癌(700%)、进展期胃癌(569%)、淋巴结阳性胃癌(741%)中的表达率高于相应的高分化、早期、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表达率(273%,143%,323%)(P<005),且p53高表达多见于弥散型胃癌(同肠型胃癌比)、累及浆膜的胃癌也较局限于粘膜层的胃癌有更高的P53蛋白表达(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关系,但其在淋巴结阳性胃癌中的表达率(333%),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中的表达率(613%);相关性分析显示;p53阳性组织大多伴有P16蛋白阳性表达(P<005).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对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广泛影响,P16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和p21基因改变的意义.方法32例胃癌石蜡标本,其中乳头状腺癌6例,管状腺癌9例,粘液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7例,未分化癌2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标本23例,32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作对照.应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p21基因改变.参照文献确定p21蛋白表达的阳性标准及SSCCP检测p21基因异常标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率56.3%(18/32),其中管状腺癌77.8%(7/9),乳头状腺癌83.3%(5/6),粘液腺癌37.5%(3/8),低分化腺癌42.9%(3/7),未分化癌0%(0/2),存在淋巴结转移组为43.5%(10/23),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8.9%(8/9),癌旁组织为90.6%(29/32).P21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与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未见差异显著(P>0.05).PCR-SSCR分析18.8%(6/32)胃癌组织存在p21基因改变.结论p21基因以异常表达及基因改变的方式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nm23蛋白检测对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食管鳞癌nm23蛋白表达。结果34例(40%)呈nm23阴性。nm23阴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1,P=0.001和P=0.001),nm23低表达表达者相经,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比例(OR值)为72.187。因此认为,对原发瘤或活检组织nm23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价食管鳞癌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16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产物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本组5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37例,腺癌1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PCR法检测患者肺癌新鲜标本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6例肺癌标本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9%(33/56),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41.4%(12/2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阳性表达率为77.8%(21/27),P<0.01)。P16蛋白阴性表达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7%、44.1%,显著低于p16蛋白阳性表达者85.2%、71.8%。结论 p16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肺腺癌的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p16蛋白状态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胰腺癌组织果树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与方法用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法,以果树凝集素识别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糖蛋白。结果正常胰腺组织无阳性细胞着色;慢性胰腺炎阳性表达率为8.1%(1/12),胰腺癌组织总阳性率为62.96%,其中分化差者为100%(9/9),中分化者为85.7%(6/7),高分化者为18.2%(以11),高分化与中低分化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反应强度以低分化腺癌为最强,有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69.23%(9/13),与无转移者差异无显著性。胰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P<0.05)。结论果树凝集素结合糖蛋白在胰腺癌的表达明显增强,与胰腺癌的分化有关,与肿瘤的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配对淋巴结标本中CD表达。结果66%(42/64)的肺癌组织CD表达阳性,其中鳞癌为57%(17/30),腺癌为74%(25/34)。在35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20例57%CD阳性。Ⅲ~Ⅳ期肺癌病例中,肺癌组织CD表达高于Ⅰ~Ⅱ期病例(P<0.05)。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CD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1)。结论肺癌组织CD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CD有可能作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材料取自河南省肿瘤医院1987~1993年肝癌切除的部分手术标本,共54例。抗NDPK小鼠单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Dako公司。研究方法按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操作技术常规进行。结果:54例肝癌组织中,nm23表达阳性率为59.3%(32/54),患者年龄、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大体分型、肿瘤分期、分级等在nm23表达的阳性和阴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性(P>0.05)。生存期分析表明,nm23表达阴性组的生存期短于阳性组。结论:nm23表达阴性与肝癌预后不良有关,但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不能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nm23H1基因被认为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此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抗人nm23H1单克隆抗体,采用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m23H1蛋白在5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结果nm23H1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原发癌中nm23H1表达阳性率(365%)明显高于转移癌(12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nm23H1表达的阳性率(667%,6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及浆膜累及者(275%,270%,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m23H1蛋白在抑制胃癌浸润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p170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糖蛋白p170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对80例内镜活检及术后确诊的胃癌组织用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p170基因表达均增强,其阳性率达66%及71%,并且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管状腺癌中p170阳性表达率高,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低分化、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等。其分布形式基本相似,主要位于细胞浆内,其次在细胞膜内,细胞核内偶见,癌旁组织也有较强阳性表达。在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提示p170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结果显示糖蛋白P17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组织p170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糖蛋白p170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对80例内镜活检及术后确诊的胃癌组织用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p170基因表达均增强,其阳性率达66%及71%,并且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管状腺癌中p170阳性表达率高,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低分化、粘液腺癌、乳头状腺癌等。其分布形式基本相似,主要位于细胞浆内,其次在细胞膜内,细胞核内偶见,癌旁组织也有较强阳性表达。在转移淋巴结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提示p170与胃癌转移密切相关。结果显示糖蛋白p17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组织nm23/NDPK及p53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研究表明,nm23基因的表达与多种实验性肿瘤[1,2]及人类恶性肿瘤[3-5]的转移潜能密切负相关,提示它是一种能抑制肿瘤转移表型的转移抑制基因.p53在多种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并与肿瘤分化、转移和预后有关.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大肠癌中nm23/NDPK和p53的表达情况,以分析其与大肠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意义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外科手术切除大肠癌标本48例,其中结肠癌21例,直肠癌27例,组织病理学分型为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9例.组织经中性福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癌基因P53蛋白在大肠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46例良恶性大肠病变组织中P53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大肠粘膜及非肿瘤性息肉P53蛋白均阴性,而11例腺瘤,53例癌旁粘膜及76例癌组织中p53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1321%(7/53)及4211%(32/76).在腺瘤及癌旁粘膜组织中,仅有散在细胞核里p53阳性,但在32例p53阳性大肠癌中,75%呈现(++)或(+++)的阳性表达.在各组织类型癌中,以低分化腺癌与粘液癌p53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364%(7/11)及625%(10/1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3016%(15/40)(P<005),并且p53阳性大肠癌比p53阳性癌更容易穿透肠壁侵犯浆膜及浆膜外组织,其淋巴结转移率也明显高于p53阴性者(P<005).但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肉眼类型,部位,Dukes分期及术后3年生存率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或过表达是大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可能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分化型腺癌、低分化腺癌相比,在肿瘤大小(P值分别为0.048和0.023)和浸润深度(P值均为0.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淋巴结转移率(9.7%,11/113)明显低于低分化型腺癌(22.2%,2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与分化型腺癌(13.t%,42/3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7)、浸润深度(P=0.000)、组织学类型(P=0.030)、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0)和有无溃疡(P=0.002)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7)、肿瘤大小(P=0.010)、组织学分型(P=0.00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0)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癌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印戒细胞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化型和低分化型早期腺癌存在差异,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癌患者可行内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凋亡相关基因bcl-2, bax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目的 探讨bcl2 和bax 在人类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运用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 例人类大肠腺癌进行研究,并采用5 例正常人类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①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随肿瘤分化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 P< 0-01) ,肿瘤的分化程度越高,凋亡指数AI 值越大.②bcl2 和bax 基因在大肠腺癌中均具有较高程度的表达. ③bcl2 和bax 基因均与大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P< 0-05) ,肿瘤分化越低,其表达也就越低. ④bcl2 和bax 基因在大肠腺癌组织中阳性反应呈显著正相关( P< 0-05 ,γ= 0-523) .结论 HE 染色切片可以识别典型的凋亡细胞,大肠腺癌中的细胞凋亡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大,细胞凋亡越少;bcl2 与bax 基因均与大肠腺癌的细胞凋亡的调控有关,在此过程中二者也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在大肠腺癌分化的中晚期共同调控,以抑制细胞凋亡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23例胃癌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GF、EGFR与PCNA.组织学分型,乳头状腺癌3例,管状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14例.对EGFR阳性胃癌以镜面切片染色法,计算出EGFR阳性癌细胞以及EGFR阴性癌细胞PCNA数.资料以studentt测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EGF阳性胃癌14例(60.9%),EGFR阳性胃癌5例(21.7%),EGF与EGFR同为阳性胃癌3例(13%).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阳性率为49.95%±20.30%,EGFR阴性胃癌18例细胞PCNA阳性率为28.48%±18.18%,EGF与EGFR同为阴性7例,PCNA阳性率为18.82%±14.24%,差异性有显著意义(P<0.05).5例EGFR阳性胃癌镜面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R阳性癌细胞与EGFR阴性癌细胞PCNA阳性率分别为49.95%±20.30%与39.68%±17.88%.5例EGFR阳性胃癌和3例EGFR与EGF同为阳性胃癌中,全部为低分化型腺癌,且均有静脉浸润.结论EGFR阳性胃癌细胞PCNA高表达表明,EGFR与EGF配体结合可促进癌细胞异常分裂增殖.EGFR与EGF表达与肿瘤高浸润性低分化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