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由于其高敏感性,血浆D-二聚体检测被广泛地应用于排除可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需与临床概率评估、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T及静脉造影等联合用于VTE的诊断。该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用于排除VTE、诊断VTE、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5种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方法在排除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传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ELISA法(VIDAS DD)、光电散射免疫比浊法(DD Plus)、免疫比浊法(Liatest STAGO DD)、胶体金免疫渗透法(NycoCard DD),检测75例临床疑似VTE患者血浆DD含量,其结果与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种方法的特点、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传统ELISA DD检测都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均大于0.7),其中Liatest STAGO DD 的敏感性(96.7%)和阴性预测值(95.5%)最高,AUC(0.814)最大,对排除VTE的诊断效能最大.传统ELISA法的特异性最高,为48.9%.各方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VIDAS DD与Liatest STAGO DD相关性最好(r=0.9106),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比较表明Liatest STAGO DD和VIDAS DD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8360和0.8764.结论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检测快速简便,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取代传统ELISA法用于临床;临床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DD检测方法并确定其用于排除VTE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3.
正常妊娠时,母体的止、凝血功能发生了许多改变,包括凝血因子活性增高,抗凝因子浓度和纤溶活性显著降低。这些改变有利于保证胎盘功能,降低分娩时出血风险,当然也容易导致血栓栓塞和胎盘血管综合征。妊娠并发血栓危及母婴,重者可导致母婴死亡。  相似文献   

4.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因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高而倍受国内外医者之重视。D二聚体(D-dimer,D-D)是经凝血酶及因子X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后产生的终末产物,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的理想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2985例,测定患者的空腹血浆D-二聚体水平,同时根据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诊断老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界值.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浆D-二聚体值逐渐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对老年人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排除时,其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也随之增高,同时诊断敏感度却有伴随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探讨二者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因ACS入院的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7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30例),另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AMI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及对照组(F=3.298、5.082,P<0.05),UAP组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AP组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关(P>0.05),AMI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2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的炎症反应及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而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葡萄糖(BS)、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来探讨其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对重症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重症疾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人性化护理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根据2组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来选择性使用肝素进行注射治疗。评价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并统计护理满意度。 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87.0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重症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配合D-二聚体检测后选择性使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防栓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降钙素原(PCT)在不同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100例脓毒症患者为对象,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将100例患者分为鲍曼不动杆菌组(n=16)、大肠埃希菌组(n=38)、肺炎克雷伯菌组(n=24)、金黄色葡萄球菌组(n=22).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10.
石建平  赵梦华 《医学综述》2011,17(24):3724-372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已明确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以上,发生VTE的风险大小根据癌症的类型而有所不同。癌症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可能有数种发病机制,放疗和化疗可增加发生VTE的风险。高龄、衰弱、长程和困难的手术、术后有并发症的肿瘤患者均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髋部骨折患者的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评价其在术后血栓中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79例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22例术后血栓为VTE组;57例无血栓者为非VTE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AT、D-D水平.结果 VTE组及非VTE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T、D-D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2 h均有显著异常(P<0.05);抗凝治疗后VTE组与非VTE组AT、D-D水平比较自显著异常(P<0.05).结论 通过动态监测骨折手术患者的AT、D-D水平对于术后VTE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抗凝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型Innovance D-dimer在Sysmex CS2000(CS2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的性能及其cutoff值的适用性。方法分别使用STA Liatest和Innovance D-D两种试剂在配套机型上检测100例患者的血浆D-D,分析两者的偏差和相关性,并根据排除静脉血栓的cutoff值判断两者符合率。结果在检测范围内两方法具有统计学相关(r=0.9516,P〈0.05),不稀释标本(〈4 mg/L)检测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r=0.9304,P〈0.05)。以0.5 mg/L作为cutoff值,两种方法阴性、阳性和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2.3%、98.6%和97%。结论Innovance D-D与现行主流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量值可比性和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组125例,均为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死亡前0~14天内血浆D-D水平,无肿瘤的肠息肉患者63例为照组.15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4周、-3周、-2周、-1周连续测定了血浆D-D,动态分析其变化.结果 观察组死亡前14 ...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和残余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后高浓度D-二聚体(>500 ng/ml)和残余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0,对国外7篇关于高浓度D-二聚体和残余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关系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D-二聚体水平增高组的静脉血栓再发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的对照组(P<0.00001);有残余血栓组与无残余血栓组间的静脉血栓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停止抗凝治疗1个月后,D-二聚体浓度>500 ng/ml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危险性相关,而残余静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再发的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D二聚体定量试剂检测临床标本的性能,探讨开展质量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使用STA Liatest、Innovance D-二聚体和HS500三种试剂检测149例临床标本血浆D二聚体,分为0.2~1.00、1.01~4.00和4.01 ~ 20 mg/L三浓度区间统计方法间的偏差和在中高值区间的相关性,并以cutoff值(0.5 mg/L)作为定性判断的依据判断阴性符合率.结果 Innovance、HS500与Liatest相比,低值区间偏差低于0.05 mg/L,中值区间偏差为0.75和0.87mg/L,高值区间2.18和1.82 mg/L;线性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y=1.14x+0.18(r=0.92,P<0.01)和y=0.96x+ 0.59(r=0.863,P<0.01).以0.5 mg/L为cutoff值,两者与Liatest相比的阴性符合率为91.4%和80%,总体符合率为94%和89%.结论 三种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作静脉血栓定性的定性筛查时有较高符合率,同时其定量结果的一致性为开展质量评价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卷烟纸上添加不同量的草酸钾,采用常规烟气分析、同步热分析,研究其对卷烟纸热解性能及主流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卷烟纸上添加草酸钾后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和CO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抽吸口数、CO和焦油释放量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在草酸钾添加量为1.5%时,其降焦及降CO效率最高;随着草酸钾添加量的增加,卷烟纸热解起始温度降低,在200~300℃时反应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邱旭升  谢晓肖 《医学综述》2013,(23):4290-4293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骨科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骨科患者种类繁多,VTE的发生率差异明显.目前,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VTE研究较多,国内外都有相关的VTE预防指南.而对于其他骨科患者,特别是一些VTE高危的创伤骨科患者,如骨盆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膝周骨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VTE预防指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动态变化,探讨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变化机制,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凝血功能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 6000全自动血凝仪对2011年12月~2012年4月我院78例静脉血栓病例不同患病时间与45例正常体检的标本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静脉血栓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FD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D-二聚体值在急性期内含量较高,治疗后20~30d下降至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FDP含量不同时期均存在动态变化,观察静脉血栓患者的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FDP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恢复的重要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客观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