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并发血栓事件组和无血栓事件组,选取年龄、性别、血常规、骨髓分类、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作为观察指标,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PV患者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大于60岁、血红蛋白伴白细胞或伴血小板增高、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及存在细菌感染。结论对年龄大于60岁、存在血红蛋白伴白细胞或伴血小板增高、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及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预防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特点,提高PV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PV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PV患者误诊,误诊率36.7%;3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缓解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结论 PV临床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治疗以羟基脲加干扰素较佳. 相似文献
4.
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的临床、血液、骨髓象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真红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45例真红患者中,41例具有多血症状占91%,30例具有出血症状占67%,40例具有脾脏肿大占89%,20例肝肿大占44%,血栓形成5例占11%;45例中8例仍“肝硬化、脾肿大”0.5-2年,其中1例行脾切除术;6例误码率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3年;1例误诊“结膜炎”3例;45例中3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以脑卒中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PV并发脑卒中患者25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胀头晕无力健忘,以及皮肤黏膜红紫,同时伴有肢体麻木,皮肤瘙痒,脾肿大,高血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运动障碍、面瘫、意识障碍等。血液检查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慢性升高。骨髓检查显示各系造血细胞显著增生,红系明显,粒红比例下降。头颅CT或M RI检查提示丘脑梗死、基底节区脑梗死、脑叶梗死、脑干梗死、小脑梗死、脑出血。对于脑梗死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他汀类药物、改善脑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对于PV的治疗:静脉放血,羟基脲治疗,干扰素治疗。结果25例患者经治疗,其中22例神经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达到临床缓解,2例病情加重,1例死亡。结论 PV并发脑卒中治疗困难,虽然有缓解的情况,但致残率高,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是以红细胞增高为主,并同时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增高的慢性克隆性骨髓增生异常的疾病。好发年龄为30~60岁。而脑血管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容积(HCV)增高,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而促进脑血栓形成。HCV高,全血容量增多,血管内压力大,损伤了血管内膜,又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而脑血管病的发生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威胁,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V的发病机制及与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又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不同。现将近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的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外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脾大,病程中可出现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8岁,于2008年2月1日因泌尿系感染收入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时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9.8×10~9/L,血红蛋白180g/L,血小板341×10~9/L,住院期间多次查血象白细胞14~29×10~9/L,红细胞7.11×10~9~7.53×10~(12)/L,血小板340×10~9~458×10~9/L,腹部B超发现肝多发血管瘤, 相似文献
10.
11.
Thrombotic disease i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mul-tiple interactions between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This review summarized some risk factors reported forarterial thrombosis and venous thrombosis in recent fewyears. 相似文献
12.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03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按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生血栓事件患者占47.57%(49/103),与无血栓事件患者对照,其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性别、民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心磷脂抗体IgG及IgM均阳性在血栓组有较高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年龄大,抗IgG抗体及抗IgM抗体均阳性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易并发血栓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两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确诊的PV患者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以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表现,伴有皮肤、黏膜改变及脾脏肿大,测脑脊液压力均升高,但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血液形态学检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增多,骨髓象检查显示细胞增生活跃,颅脑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显示受累静脉窦内条索状长T1长12信号影,颅脑MRV显示受累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清。结论PV可以继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常规颅脑MRI检查及行血液形态学、骨髓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干预的28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置管后血栓形成情况分成血栓组(n=86)和正常对照组(n=202)。对两组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吸烟史、抗凝剂使用情况、既往血栓史或栓塞史、活动量、导管置入时穿刺次数、PICC专业护理人员干预情况、导管管径等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肥胖情况、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每日活动量偏少(每日活动时间1 h)、导管管径大(≥5 F)、未接受PICC专业护理人员干预等是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栓的形成同活动量、导管管径、合并糖尿病及专业护理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颗粒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栓弹力图K值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例PV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羟基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脉颗粒。治疗6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PV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象及血栓弹力图K值。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弹力图K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升高至正常值范围,其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活血通脉颗粒可明显改善PV患者中医证候及外周血象,并通过诱导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改善PV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并发脑卒中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PV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并发脑梗死14例(87.5%),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12.5%).均符合PV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显示脑梗死主要为多发小梗死灶,常见于脑叶、基底节、内囊。应用Heamonctics MCS+全自动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的红细胞,同时口服羟基脲0.5g,每日3次,4周后脑卒中痊愈13例.显著改善3例。结论PV并发脑卒中主要见于多发性小梗死灶。一旦明确诊断。应用红细胞单采术可迅速使患者红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辅以羟基脲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行羟基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液参数指标及骨髓象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血液参数及骨髓象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系、粒/红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过程中行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控制病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ELISA法检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参照文献报道方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直线回归分析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形成率、红细胞花环促进率、红细胞促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红细胞花环抑制率则明显增高(P〈0.05),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浓度亦明显增高(P〈0.01),且与除红细胞促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外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诸指标均具有相关关系。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降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和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抽选我院40例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以同期40例进行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未发生下肢DVT的患者作为比较组,对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年龄、术后D二聚体、高血压和恶性肿瘤有关。结论在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中,高龄、高血压和恶性肿瘤是其易感因素,而D二聚体对下肢DVT有着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