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县农村中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探索该地区不同类型青少年的心理差异,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县农村中学的初中生700人,以班为单位,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四个因子对留守青少年、非留守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 结果 某县农村中学11~17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67.89%;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青少年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差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在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某县农村中学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的女生比留守青少年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初一年级的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
评估初中生忽视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究两者相关性,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某区城乡5所中学六~八年级的2 012名在校学生进行自拟青少年虐待问卷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调查.结果 初中生的忽视率为73.5%,忽视得分为(8.33±2.85)分,其中农村学生的忽视率和忽视程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P值均<0.05),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5个维度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健康状态.无忽视组学生心理健康的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忽视组(P值均<0.05).控制性别和城乡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忽视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负相关(r=-O.147~-0.221,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忽视状况较为严重,忽视经历不利于青少年认知、思维、意志行为、情绪和个性等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6,19.52,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OR值95%CI)=1.46(1.17~1.82)]、锻炼时间[OR值(95%CI)=0.60(0.47~0.77)])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张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414-416
目的 探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状况及其与个体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培养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贵州省572名青少年,采用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民族和学段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多个维度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健康各变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且能够显著预测个体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R2值分别为0.142和0.093).结论 青少年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通过家庭干预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武汉市整群抽取6所中学初一学生2 4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其进行测试。结果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为24.4%,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性别不同、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结论武汉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面临的压力普遍增多,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焦虑和孤独感是儿童在交往中产生的常见不良情绪,严重者容易导致儿童社交障碍.本研究对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现状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于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维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安徽省10~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H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陶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33-1335
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对南京市高一至高三10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3±0.64).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在学习压力感和情绪波动性因子上得分高于职业高中生.高中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为中等偏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自我调节效能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效能感都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呈负相关,自我调节效能感对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其因子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加大自我调节效能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人,其中留守青少年682人.应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安徽省10一18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其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均明显高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皖北差于皖南(MHT总分、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P<0.05);女生差于男生(MHT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初一学生MI-IT总分低于其他年级(P<0.05);农村差于城镇(对人焦虑、孤独倾向,P<0.05);非独生子女差于独生子女(MHT总分、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P<0.05).结论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中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皖北和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哈萨克族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家庭支持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阿勒泰地区的1 268名16~18岁哈萨克族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为(2.28±0.51)分.心理健康状况与消极应对、生活事件存在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家庭支持、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均是哈萨克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可解释因变量总变异的43.2%.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心理问题水平.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生活事件和家庭支持对哈萨克族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应在学校、社会、家庭和自身方面开展相关的干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民族青少年的焦虑流行现状,为西部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AS量表对云南省7个民族10~18岁的青少年4 711名进行测查.结果 云南省7个民族青少年焦虑状况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少数民族青少年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其严重程度排序为佤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汉族(F=91.38,P<0.01).15岁年龄组青少年焦虑情绪报告率最高(59.1%).结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心理健康令人担忧,采取综合社区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少年吸毒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吸毒病人100例,统计青少年吸毒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发生情况,并对青少年吸毒病人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青少年吸毒病人中,心理健康状况不良58例,占比58.00%。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吸毒时间>3年、静脉注射吸毒占比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吸毒时间>3年、静脉注射吸毒是青少年吸毒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文化程度低、吸毒时间长、静脉注射吸毒均是青少年吸毒病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故临床上针对该类病人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菏泽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460名,进行一般人口学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现场调查.结果:除躯体化因子外,中专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将SCL-90总分<160、≥160分别视为健康组、问题组,问题组生活事件各因子均高于健康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EPO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相关密切.结论: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和自编式调查问卷对322名妊娠青少年和295名未发生妊娠的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与对照组及全国青年组常模相比,妊娠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P〈0.05),而且15岁一组的妊娠青少年心理状康状况差于20~24岁(P〈0.05),北京地区妊娠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济南地区(P〈0.05)。结论非意愿妊娠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注意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下青少年居家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态及其与青少年学习倦怠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居家学习的740名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学习状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  相似文献   

16.
胡春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65-1366
现有的研究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情绪反应和学习适应[1-4]。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5]。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是每一个老师、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笔者对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7.
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生命愿景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徐州市2所高校7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4.49±12.29),性别、城乡、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肯定因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忧郁和焦虑体验较少,且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恋爱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在性别、专业、年级、城乡、恋爱状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1);生命控制感对自我肯定因子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3.0%),生命控制感、意义的追寻和消极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消极方面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3.6%).结论 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生命控制感、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了解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家庭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广东省某县级中学1155名普通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轻度水平(2.26±0.48);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家庭支持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及家庭支持可解释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变异的42.3%.结论 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及家庭支持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应分别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开展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犯罪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7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并选取相匹配的180名大、中、小学男生作为对照.结果 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情绪性(N)分和精神质(P)分高、内外向(E)分和掩饰性(L)分低的特点,其心理健康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7个因子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犯罪青少年个性情绪性(N)分、精神质(P)分2个维度与其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个性特征影响其的心理回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云南鲁甸地震6个月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云南省鲁甸县293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4名震后青少年(25.26%)处于心理健康中等危险状态,57名震后青少年(19.45%)处于心理健康高危险状态。男性(13.98±5.86)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15.75±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9,P﹤0.01)。间接受灾者(13.78±5.24)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直接受灾者(15.59±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P﹤0.01)。震后青少年的神经质、情绪控制、客观支持、精神质、主观支持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P均﹤0.05),解释变异量40.7%。结论震后青少年情绪稳定性越高、情绪控制力越好、获得的物质支持和心理关怀越多,越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