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肾不交是指心肾之间水火阴阳的交济失调。心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而属于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生,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相似文献   

2.
李成文  葛燕萍 《中医杂志》2005,46(7):492-493
心肾相交依据阴阳水火升降学说从生理方面阐释心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心属火、肾属水,心居上为阳,肾位于下属阴,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水火既济"心肾协调相交.然而历代在阐述心肾相交理论时混淆阴阳属性、错用五行理论,将阴阳位置属性,混同于脏腑阴阳属性,并运用阴阳理论将五行中的水火作为一对(阴阳)范畴论述心肾相互关系,因此,其理论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深度发掘,发现"升"为肝之性,"降"为肺之性。《素问.五运行大论》里"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所说的"右行"是下降,"左行"是上升。"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是"上下升降就是一周,如此反复往来",正符合《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相似文献   

4.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黄坤载《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  相似文献   

5.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对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悸、怔忡、不寐、健忘、遗精等疾病。历代医家大都采用交通心肾之法治之。笔者近年研读《医宗金鉴》,对其中“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感悟颇深。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且居人体中央,连通上下,灌溉四旁,是生命活动即气机运转的“枢纽”,协调五脏功能活动。五脏气机上下升降,内外出入均有赖于脾胃气机转输,脾主升,胃主降,主导着肝之升发,肺气宣肃,肾之纳气,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升胃降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有序,从而保持了脏腑活动正常。笔者将其验之临床…  相似文献   

6.
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是心火和肾水相互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的生理状态。脾胃气血充足,中气升降枢纽正常,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的必要条件。脾胃不能斡旋其间以致水火升降异常而致心肾不交。在临证遣方组药时应注意"脾(胃)主交通心肾",于交通心肾的方中伍以调理脾胃之药,每获良效。文章援引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方剂,以不寐方为例就脾(胃)主交通心肾理论在心肾不交的方剂配伍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心肾相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肾相交”理论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医学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探讨这一理论,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指导临床施治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心肾相交”理论的哲学基础“心肾相交”理论渊源于《周易》。《周易》的既济卦、未既卦、泰卦、否卦所表示的阴阳水火升降之哲理,对“心肾相交”理论的萌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既济”则水在火上,得以润下,火在水下,得以炎上,如是则水火相交,两相辅助,各得其用。象征着上、下交感,运动推  相似文献   

8.
“心肾理论”包括心肾相交与不交两方面,综观历代医论,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形成了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代表医家如孙思邈、严用和、朱丹溪、周慎斋等。笔者认为此观点以五行之变释生理,以五行之常释病理,有悖于五行归类特性。另外,全国统编五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心火旺肾阳虚型心肾不交的病机是“心火亢于上,火不归元,肾水失于温煦而下凝”。同为亢盛之心火,可出现心火旺肾阳虚与心火旺肾阴虚的不同转归,有臆测之嫌,难以统括临证诸多变化。笔者认为对心肾相交与不交应结合临床,深化认识,不可望文歧义  相似文献   

9.
心肾相交包括心肾水火相交、心肾阴阳相交、心肾之气相交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具体实现途径是心肾之气的升降相交,在此过程中心肾阴阳和水火完成各自的相交。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均会导致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女科》方剂配伍理论与升降相因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相因是指升降运动有着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变矣”。这种升降运动在人体主要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及脏腑、经络、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素灵微蕴》中曰:“水宜浮而火宜沉,木宜升而金宜降,土居中皇,是为四象,转运之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理论来源于《易经》,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文章以陈士铎著作中涉及的心肾相交理论为研究对象,提出心肾相交的原理:即以阴阳交感为内在动力,气机升降为基本形式,水火既济为外在证候表现。指出心肾相交包含了“经脉相连,肝胆为介”“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相安”四方面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提炼陈氏交通心肾的治法并举例加以说明,以期借鉴先贤经验,深入研究心肾相交理论,提高临证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左升右降"理论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提及,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素问·方盛衰论》云:"阳从左,阴从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这里的"左右上下"多指脾胃气机的升降。如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云:"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脾胃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若清阳之气不升,导致痰浊不降,两者互为因  相似文献   

13.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文章从人体水火阴阳盛衰、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引起心肾不交的原因,从火立论,分为实火、虚火、衰微之火;气机升降失常多从上下失交,上者不下行,下者不上走及上下的通路受阻。归纳古方的制方思路,从恢复人体心肾相交的机能入手,寻求心肾不交的主要病机,以期对临床遣方用药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4.
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是脏腑经络之阴阳气血运动的基本过程。如肺之宣降,脾升清,胃降浊,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胆之生发疏泄,谐调内外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升降平常,出入有序,则阴平阳秘,形神康健;升降出入紊乱则必然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外环境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平衡失调,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若肺失宣降则气逆喘咳;胃失和降则嗳腐呕恶;脾不升清则腹胀便溏;肝不条达则胸闷胁痛;心肾不交则惊悸梦遗等。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相似文献   

15.
综观历代医论,对于"心肾相交"仁智互现,各显其长。其中以水火升降观点来阐述心肾之生理、病理者为解释心肾关系的主流。"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病理改变"心肾不交"主要有上热下寒、阴虚阳亢、心肾两虚和火热伤阴4种证型,并分别列出治法、方药。如能尽快地制定出心肾不交的诊断和治疗标准,对于完善中医藏象理论体系,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学和临床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机升降,是宇宙运动的一种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天人”本是“相应”的。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存在着大量不同的学术观点。有关"心肾开窍"的阐释就有颇多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言"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而《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然而,通过对比与分析,发现这些不同观点有其产生的原因,且是从不同的中医思维角度进行阐述的。再以此为例,表明《内经》体现的百家争鸣之学术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肾不交是心肾两脏之间阴阳水火在升降出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相交关系受到破坏时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曹理璞 《河北中医》2010,32(11):1648-164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心与肾的关系,以五脏而言,心为阳中之阳脏,肾为阴中之阴脏;以五行属性而言,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从生理上,水升火降,坎离交泰,心火下降于肾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滋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这种阴阳升降平衡、阴阳相交之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相似文献   

20.
升降相因学说在治疗癃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康福 《中医杂志》2001,42(4):208-209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作变矣”。人体正是由于升降出入的相互协调,不断运动,促进了阴平阳秘,生命活动才得以正常进行,否则易产生疾病。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必须顺应气机升降的客观规律,遵循气机升降的辩证关系,这在治疗癃闭中有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