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动过缓临床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宝梅 《陕西中医》1995,16(3):120-121
心动过缓多系阳虚寒凝,夹杂气、血、痰、瘀而致的本虚标实之证。作者根据以上病机,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阳虚寒凝、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肾阳虚气血不足、肾阳衰微水气凌心5型,并提出以温阳散寒为主的相应治法、辨证、辨病施治。  相似文献   

2.
阮士怡根据冠心病本虚标实交互为病的病机特点,认为本虚以脾肾亏虚为重,标实以痰瘀互结为重。临床论治冠心病时,提出益肾健脾、软坚散结、育心保脉治法,并注重心、脾、肾三脏同调,养心育心,同时顾及情志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房室传导阻滞是难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心肾阳虚为本,寒、痰、瘀为标。主要病位在心,常涉及肾、脾。心肾阳虚证辨治以温补心肾;寒凝血瘀证辨治以温阳通脉;痰瘀痹阻证辨治以祛痰化瘀;另据病情佐以益气养心阴等法。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气虚与心肾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阻、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临床辨治主要分为个证型即痰瘀互阻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脱证。并举病案2例以验证之。  相似文献   

5.
肝豆状核变性骨代谢障碍,属于肝风范畴,病位在肾肝,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而产生脾肾阳虚,标实为铜毒湿热、痰瘀互结、肝气郁结,其中痰瘀贯穿始终,采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肝豆扶木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所致。其病位在骨,病本在肾,为本虚标实之证;以五脏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临证时宜辨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热毒炽盛、痰毒瘀阻、脾肾阳虚5型,分别以骨痹系列方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阴两虚挟痰瘀、气阴两虚挟瘀、阳虚挟痰瘀、气虚挟痰瘀、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心肾阴虚挟痰瘀7个证型.探讨各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由多到少排列为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气阴两虚夹瘀>心肾阴虚夹痰瘀>气虚血瘀>阳虚夹痰瘀>气虚挟痰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夹痰瘀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居多,气虚血瘀夹瘀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居多.结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有相关性,可以为中医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虹 《中医研究》2015,28(1):36-38
"脑心同治"的提出为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虚标实、久病入络是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络脉瘀阻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其实质是虚、瘀、痰并存。在临床上从改善脑和心的供血入手,采用逐瘀通络,益气生血等治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传统观念多从"阴虚阳亢"论治,虽能改善症状但难以巩固或提高疗效。吴颢昕认为高血压病在血脉,脉道不利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在"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理论基础上,提出本病核心部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张从心论治高血压,认为本病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最为常见,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化痰逐瘀为辅,尤其注重活血并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1.
"虚、痰、瘀、毒"是心悸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尚与"胸痹"、"心痛"等有所关联。历代医家多认为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及体内痰瘀蕴蓄日久所化之毒为标,治疗当以扶正补虚、温阳化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之法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杨勇  陈新宇 《光明中医》2013,28(4):666-668
概述陈新宇教授温阳益气强心、利水消肿法治疗心悸(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其认为心悸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心气虚和心阳虚)是本病的内因,痰与瘀是本病继发因素。气虚、阳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心悸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一般来说心悸以气虚(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当疾病到了中后期,或心肌梗死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治疗上,强调以心脾相关、心肾相关、痰瘀相关理论作指导,临床上运用温阳益气强心、利水消肿法治疗心悸,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相似文献   

14.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肺心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虚中夹实,痰、热、瘀是其主要病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气虚血瘀是其主要病机。在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瘀证均作为兼证存在,所以活血化瘀法应贯穿肺心病治疗的始终。临床应辨病与分期辨证相结合,在辨证基础上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常用益气活血、行气活血、消痰逐瘀、清热活血、温阳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15.
注重益气固本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新中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59-59,62
目的本文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因病机为久病肺虚,痰饮伏肺,痰阻气道,痰瘀互结,本虚标实;本虚标实为COPD基本病理特征,本虚的病位是肺、脾、肾。稳定期以本虚为主,治疗突出补土生金。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呼吸肌疲劳,固脾护胃重视COPD的营养障碍。提出益气固本为COPD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6.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17.
刘良丽教授认为肺胀病为虚实夹杂的病症,早期为肺气虚,继而累及他脏,导致肺、脾、肾三脏俱虚;标实则为痰、热、瘀错杂互结致病,急性加重期以标实为主,兼有本虚,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痰瘀互结贯穿本病的整个病程,因此治疗该病,无论加重期还是稳定期都应扶正与祛邪并用,并随时注意本虚标实的侧重点,随证化裁,达到本虚标实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施治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文献资料 51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其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重在血瘀、痰浊、气滞;辨证分型以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痰瘀互结、气滞血瘀、心血瘀阻等为主.用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某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扶正培本法和清热解毒法为目前中医治疗肿瘤的主流,而温阳疗法很少涉及.肿瘤的病机本为脾肾阳虚,标在痰瘀毒互结,治则以攻补兼施,重在顾护阳气.笔者认为,肿瘤治疗应注重整体观,晚期肿瘤患者宜温阳为主,温阳是驱除痰、瘀的有效方法,放化疗后更应注重温阳.  相似文献   

20.
总结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经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传统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真心痛"等,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和瘀血较为常见。本文从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治疗等方面系统分析、总结了李延教授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