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章跃民  尚现章 《腹部外科》2009,22(2):125-12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胃肠道间质瘤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5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收治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治疗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5例为完全切除.52例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52例(100%),CD34阳性表达46例(88.5%). 结论 GIST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GIST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CD117和CD34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GIST.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起源于的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自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胃肠道间质瘤(GIST)这一概念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对GIST的诊断和其恶性程度的判断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83年Mazur首先提出GIST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99年人们认识到GIST起源于肠道间质干细胞-Cajal(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目前国内认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其中食管间质瘤(尤其恶性间质瘤)多为个案报道。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证实为原发性食管间质瘤6例,现总结其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r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虽然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保它有较高的肝转移发生率[1-2].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6例,其中11例发现肝脏转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3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诊断为GIST的病例愈来愈多。GIST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临床医师提高对间质瘤的认识水平。本研究回顾分析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改变等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胆囊的胃肠道间质瘤国内外罕有报道.笔者收治了一例,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胆囊的胃肠道间质瘤国内外罕有报道.笔者收治了一例,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与平滑肌肿瘤和间皮瘤不同,其基本肿瘤细胞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多潜能的梭形或上皮间叶样细胞,它包括了以往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等[1],其中胃间质瘤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病理学概念,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常使GIST的确诊和及时治疗遇到困难。现将我院外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GIST20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及转化因子 (TGF α)与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3 1例GIST(其中 9例恶性间质瘤 ,8例良性间质瘤 ,14例潜在恶性间质瘤 )的EGFR、TG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EGFR在恶性间质瘤、潜在恶性间质瘤、良性间质瘤 3组中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出率分别为 88.89%、64 .2 8%、3 7.5 0 % ,后两组与恶性间质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80 .65 %胃肠道间质瘤表达TGF α ,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的TGF α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所有EGFR阳性的GIST均TGF α表达阳性。结论 EGFR在恶性间质瘤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 ,在潜在恶性间质瘤中亦呈较高表达 ,表明EGFR在恶性GIST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IST存在生长因子自泌循环 ,可能是癌细胞失控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6例GIS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20例,交界性10例,恶性6例。30例患者获随访2~3年,其中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1例术后28个月复发再行手术治疗。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对我院1999年2月-2009年7月收治的46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间质瘤36例临床诊治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临床上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认识不足,使GIST诊断及治疗遇到困难。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1]。多发生于胃、小肠等部位,GIST主要以膨胀性生长为主,瘤体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十厘米不等。其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有关。巨大GIST早期可无症状,仅在中晚期因肿瘤较大出现相关压迫症状或肿瘤破裂出血等才被发现。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了2例侵及脾脏的胃巨大间质瘤,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质肿瘤。以往GIST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雪旺瘤等,近几年其诊断标准才确定,研究和治疗也有一定的进步。收集本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24例,将其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的异源性肿瘤之一,但胃癌合并胃间质瘤的相关报道仍较少,发生机制尚不明确。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GIST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 θ(protein kinase C θ,PKC θ)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作为GIST鉴别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1例GIST肿瘤组织及51例配对瘤旁间质组织和70例非GIST间叶源性肿瘤组织中PKC θ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组GIST肿瘤组织中PKC θ的阳性表达率为91.7%,其中包括8例CD117阴性GIST,而51例GIST瘤旁间质组织及26例平滑肌肿瘤中均无PKC θ表达,其他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PKC θ阳性表达率为18.2%.PKC θ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细胞形态、恶性风险程度分级无关.结论 PKC θ可能作为GIST,尤其是CD117阴性的GIST鉴别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个随着临床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成熟的概念。大量研究证明,以往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大多数都属于间质瘤,胃肠道间质瘤比平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等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8年,Hirota等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l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