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阴茎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 报告1例阴茎神经鞘瘤病例,患者以阴茎根部肿块收治,术前细胞学穿刺报告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阴茎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阴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确诊需依靠病理学证据,必要时可加做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收治的46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贫血。术前胃镜检查发现肿块27例;肠镜发现肿块5例;CT发现肿块17例;B超发现肿块13例。术中本组术前诊断率10.8%。肿瘤部位:胃27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10例,结肠5例,直肠1例。良性13例,交界性8例,恶性25例(其中肿瘤直径≥5 cm的占20例,<5 cm5例。)行胃楔行切除术13例,近端胃切除术8例,远端胃切除术6例,全胃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病变肠段切除1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Dixon术1例,旷置术1例。术中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本组所有恶性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1例服用格列卫治疗。随访6~48个月,良性和交界性患者无复发;恶性患者中2例胃恶性间质瘤术后26个月死于肝转移,1例结肠恶性间质瘤术后死于局部复发、腹腔转移。结论: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内镜和CT、超声是临床检查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切除范围决定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的结果和肿瘤大小等指标对其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胃神经鞘瘤四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炎  许国平 《腹部外科》2000,13(6):339-340
目的 探讨胃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 4例胃神经鞘瘤病例 ,其中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5 2~ 6 1岁 ,3例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急诊剖腹手术 ,1例术前胃镜拟诊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果  3例病灶位于胃底 ,1例于胃窦部 ;3例肿瘤附近并胃粘膜溃疡出血 ,1例溃疡已并发穿孔 ;肿瘤直径最小 3cm ,最大 7cm ;4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治愈 ;4例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胃神经鞘瘤。结论 胃神经鞘瘤多为良性 ,临床常并发溃疡大出血。肿瘤对胃壁的机械性刺激及局部压迫 ,胃粘膜血运障碍以及来自迷走神经本身的肿瘤诱发的迷走功能亢进等因素 ,可能是导致溃疡及出血的原因。本病易误诊 ,常靠术后病理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或胃大部切除对本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报道1例58岁的女性病人,因"上腹部不适2年余"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胃神经鞘瘤。结合既往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情况。结果该病起源于雪旺细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CT检查可辅助发现及定位病灶,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核分裂象罕见,肿瘤周围淋巴细胞套形成,免疫组化:S-100(++),CD117(-),CD34(-),DOG-1(-)。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胃神经鞘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恶性胃神经鞘瘤更为罕见,确诊需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类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对1980~2000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胃类癌2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中8例术前经胃镜活检确诊,3例术中经快速病理诊断,11例为术后病理证实。全组均予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局部切除,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为全胃切除术,1例做了全胃切除加肝左叶切除术。随访1~10年,死亡9例,其中6例死于类癌复发伴广泛转移;1例伴有胃腺癌者死于胃腺癌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经支气管镜证实合并支气管类癌,而后死于肝转移。结论胃镜检查是术前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确诊的主要方法。胃类癌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方法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9例NE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新的WHO分类法对其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重新评估。结果29例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5岁。全部病例均无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分别行根治性全胃切除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3例位于十二指肠,其中2例为神经内分泌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瘤,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小肠神经内分泌癌均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位于阑尾,其中1例神经内分泌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2例神经内分泌瘤行阑尾切除术;1例升结肠神经内分泌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18例位于直肠,其中4例神经内分泌癌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或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14例神经内分泌瘤则予以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经肛局部切除术或内镜黏膜切除术。全组13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38.4%,3年生存率为7.7%;16例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8113%。结论消化系统NEN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位于直肠,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方法;神经内分泌癌预后较差,而神经内分泌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胃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经我院诊治的10例胃神经鞘瘤患的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 胃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黑便、上消化道出血亲休克。可通过胃镜、X线、B超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确诊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术前确诊率低,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g K  Shen JK  Zhao WG  Hu BC  Lin D  Cai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46-1148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1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应用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应用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并行三维CT血管成像术(CTA)模拟手术人路9例。结果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肿瘤的诊断、分型及三维CTA的模拟对手术入路选择具有一定意义,选用远外侧入路能良好显露、切除该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1例,恶性2例,良性6例,交界性3例,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均随访2年以上,9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17个月发现肿瘤复发而行全胃切除术,1例术后16个月死亡。结论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测定,适宜的手术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27、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58例胃癌组织中p27、nm23的表达,分析p27、nm2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27、nm2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胃正常黏膜中的表达,p2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nm2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p27蛋白的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p27、nm23蛋白表达水平与胃癌的进展及恶性程度相关,p2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出现淋巴结转移。p27、nm23蛋白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探讨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实验组行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后随访1~3月,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显著增强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Roux-en-Y胃旁路术(RYGBP)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降糖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77例胃癌合并T2DM的非肥胖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据肿瘤部位、大小分别行全胃切除RYGBP(37例)、胃大部切除RYGBP(40例),对术前(0月)、术后1、3、6、12个月空腹血糖(FPG)、OGTT 2小时血糖浓度(2hPG)、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FGLP-1)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胃切除RYGBP组、胃大部切除RYGBP组术后FPG、2h PG较术前均逐渐降低(P〈0.01);F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一时间点组间对比FPG、2h PG、FGLP-1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和胃大部切除的RYGBP均对血糖具有控制作用,且保留不同术后胃容积的大小与血糖的控制作用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9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99例GIST病例资米斗。结果:1)GIST好发年龄在40岁以上,以60岁以上最多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2)胃间质瘤好发于胃底和胃体。3)术前胃镜、上腹CT、超声内镜等有助于提示诊断,但最终确诊需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其中DOG-1、CDl17是目前诊断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其他CD34、SMA、S-100等可协助鉴别诊断,CEA对胃间质瘤的诊治无价值。4)手术仍是目前胃间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肿瘤可局部切除,手术切缘距肿瘤3cm已足够;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胃大部切除,必要时行全胃切除;若侵及其他脏器,应争取-并切除;因淋巴结转移极少见,故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症中的意义。方法:对26例T2DM合并肥胖症的患者行胃减容和胃肠短路手术,观察术后血糖、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空腹血糖4.9-8.8 mmol/L,平均6.3 mmol/L。治疗T2DM有效率100%,治愈率42.3%。体质量降低5-42 kg,平均降低17.5 kg。BMI降至20.8-32.0,平均25.5。结论:胃减容和胃肠短路手术是治疗T2DM合并肥胖症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腹腔镜外科急腹症探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腹腔镜探查全部明确诊断,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急诊腹腔镜探查及手术,可以提高急腹症的确诊率,降低剖腹探查阴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SPT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包括21例女性及1例男性,平均年龄为23.4岁。首诊原因多为查体发现胰腺包块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另可伴有腹痛、腹胀。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胰腺或腹腔内边界清楚的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CT强化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部分无明显改变。手术方式包括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6例,胰尾部肿瘤切除合并保留脾脏4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1例,1例发生肝脏转移者行肿瘤局部切除联合肝脏转移瘤切除。术中发现肿瘤分界清楚。除1例发生肝转移外,余患者肿瘤未发现周围器官、血管明显浸润。术后随访无复发及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尽量首选肿瘤局部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及麻醉深度对胃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采取合理的麻醉方法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组内再各分为深麻醉组(AH组,BH组)和浅麻醉组(AL组,BL组)。深麻醉组和浅麻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分别为35~50和55~68。两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及术后72h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术毕各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同种麻醉方法AL组、BL组较AH组、BH组下降明显(P〈0.05);术后72h各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在相同时段不同麻醉方法深、浅麻醉组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与单纯静脉麻醉均可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深麻醉状态较浅麻醉状态影响小,可能与患者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腹部手术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治疗的73例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着重观察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34例患者(46.6%)出现并发症,7例患者(9.6%)死亡,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肝功能不全(12.3%)。患者年龄、术前白蛋白、肌酐、凝血功能、腹水、并存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腹部疾病合并肝硬化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积极治疗术前并存病,提高白蛋白水平,网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可能会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2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腹腔镜诊治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经验。方法:对2004年至2007年用腹腔镜诊治的22例腹部开放性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腹壁穿透伤14例,小肠破裂5例,结肠破裂1例,胃破裂1例,大网膜血肿1例。腹壁穿透伤患者均行清创缝合术;3例小肠破裂及1例胃破裂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胃肠破裂修补术,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结肠破裂患者中转开腹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对腹部开放性刀刺伤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