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海螵蛸具有涩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通过查阅近年来海螵蛸的相关文献资料,从海螵蛸的化学成分、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综合论述。总结近年来海螵蛸的相关研究现状,为今后对海螵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王世录 《新中医》1990,22(6):40-41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方由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膝、生地、甘草组成。笔者近几年将本方应用于临床曾治愈一例右侧  相似文献   

4.
苓桂术甘汤乃仲景为治疗痰饮而设,笔者以其为基本方,辨证治疗心室率较慢的各种心律失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麻黄、肉桂、炮姜、甘草组成。功能温阳散寒、通脉消滞。善治一切阳虚寒凝痼疾,如离照当空,则阴霾悉除,故有阳和之称。为外科治阴疽的鼻祖方剂。但对内科疾病,只要辨证准确,稍加化裁,颇获效验。现举数例介绍于下: 1 肺痈覃某,男,6岁,1987年8月9日初诊。患者发热28天,咳吐脓性痰液。1979年6月14日某医院检查:两肺呼吸音粗糙,并于右肺闻及湿性啰音。X线透视示:右肺上野见一约为2.5cm×2.5cm的后壁空洞。周围  相似文献   

6.
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之全草。其味酸性寒,入大肠、心经.具有凉血止痢、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涩敛之功。笔者临床上用其治疗细菌性痢疾、疗、疖、痈等疾病,疗效甚佳,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科 《陕西中医》1989,10(7):312-312
<正> 四逆散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内科多种病证,取得满意疗效,介绍于下。一、乳癖:白某,女,46岁,1983年6月15日诊。自诉乳房出现肿块且疼痛1年。1年前左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5个,大的如栗子,小的如花生豆,推之可动,表面光滑,情绪波动时疼痛加剧,伴有胸闷、纳呆,时喜叹息。曾在当地服用中西药物(药名不详)效不显。舌苔白根稍腻,脉沉滑右关弦。诊为乳癖,证属气滞痰凝,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处方:醋柴胡、海藻、昆布各10克,白  相似文献   

8.
天竹黄临床应用举隅山东省乐陵市中医院张延鑫,陈拥军(253600)天竹黄味甘性寒,入肝、胆、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清心定惊,笔者将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介绍如下。1风热痰嗽李×,女,58岁,10日前发热咳嗽,胸闷,痰粘稠而黄不易咯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相似文献   

9.
刘志军 《河北中医》1990,12(2):13-14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七味药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笔者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哮喘、瘿瘤、痛经、崩漏等效果良好,介绍如下。一哮喘刘某,女,50岁。1985年9月16日初诊。哮喘7年,肺气肿2年。近日哮喘甚而昼夜不能眠,端坐呼吸,畏寒肢冷,面青,唇甲紫黯,舌质黯,苔白,脉细弱。此乃停痰宿饮,血虚阳衰之证。治宜温阳补血,散寒化  相似文献   

10.
1 肝硬化腹水刘某,男,76岁,农民。住院号3045。990年3月10日住院。患者胁痛10余年,腹大胀满2月余。1年前曾患“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住市传染病院,疗效不著。2月前又因腹大胀满在某院住院治疗20余天罔效而转我院。查体:身体瘦弱,精神差,巩膜轻度黄染,上胸部可见5只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腹部浅静脉轻度扩张,腹水征阳性,腹围104cm,体重75kg。B超诊断:肝硬化,大量腹水。刻下:腹大胀满,青筋暴露,倦怠乏力,掌心热,心烦口燥,纳呆,小便黄少,大  相似文献   

11.
马小允  张志深 《河北中医》1999,21(2):107-108
血海穴出自《甲乙经》,别名百虫窝,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屈膝时,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2寸处。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阴部痒痛、腹胀、腿内廉诸疮、湿疹、荨麻疹、脚气、逆气、贫血等。我们临床或单用或加配穴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兹举例如下。1 小肠痉挛李某,女,27岁,工人。初诊日期:19941010。左少腹疼痛5日。5日前受凉后出现左少腹剧烈疼痛,呈绞痛,时轻时重,经B超及妇科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并且不值经期。查少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面色略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12.
陈晓序 《陕西中医》1995,16(4):180-181
<正>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某些与肝脾或阴阳气血失调有关的疑难病症,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1 胁痛 王某,女,36岁,工人。1989年5月初诊,右胁胀痛2年,加重1月余,神疲倦怠、胸闷不舒、便溏,2~3次/d,每因情志不畅而剧痛、脉强、舌质淡红、苔薄白;B超检查:胆囊4.5cm×2cm×3cm,囊壁厚0.3cm~0.4cm,回声粗糙;化验室检查:WBC11×10~9/L,N 0.78,L0.22。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辨证属:胁痛,肝郁脾虚,气机郁滞所致。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为主,方药用消遥散去生姜、薄荷,加元胡、香附各10g,郁金12g。水煎服,每日煎服1剂,进药6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知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继续开原方连服15剂后,诸症消失。B超、实验室检查均正常。随访1年余而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下法是中医治法之一,早在<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已有论述.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总结了八种治疗方法,下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凡肠内积滞、体内积水或实热蕴结等,均可采用下去.因此下法的应用已远远超过通利大便、解除便秘的原始意义.而往往包括了广义的逐邪下行,如泻火、泻痰、泻水、破积、消食、下气、破血、下虫、下石、消徵、利胆等,均属下法范畴.  相似文献   

14.
松香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香,又名松脂,味甘苦,性温,有祛风、操湿、化瘀艄痰、排脓、杀虫、生肌止痛之功,擅治痈疽、疗毒。恶疮、强疡、金疮、痹痛、痨疾久咳,前人多为外用。笔者临证多年,运用松香内服外涂治疗各种顽症,每起沉何,兹简述于后。1胃病用松香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报道罕见。溃疡病系胃壁或肠膜受损,逐渐形成溃疡。试现人体各部溃疡,多由瘀毒为患,投以祛腐生肌之品而取效。松香为消炎定病去腐生肌医疡良药,凡确诊溃疡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皆投以松香为主、常常应手取效。常用松香、田七、乌贼骨、枳实各5g,白艿10g,研未…  相似文献   

15.
内关穴源于《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2寸,出于两筋之间,”“内”指内面,“关”指关口,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穴,通于阴维,并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其中焦为脾胃,针内关可镇静安神,宽胸利膈,舒肝理脾,降气和胃,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穴治疗多...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临床应用举隅孙成生靖远矿务局职工医院(730913)1治带下宜利尿除湿陈某,女,30岁,1990年3月14日初诊,自述近2月来白带多,质地稠厚,无异常气味,肢体困重,口淡无味,纳差,时有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体胖,苔白腻,脉濡缓。曾在妇科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17.
18.
王永超 《陕西中医》1993,14(10):468-468
<正> “柴平汤”又名“柴平煎”,出自《内经拾遗方论》一书。治疗“湿疟,一身痛重,寒多热少,脉濡”。方药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草、生姜、大枣、陈皮、厚朴、苍  相似文献   

19.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20.
六君子汤出自《医方考》有补脾气 ,化痰湿 ,扶脾治本兼化痰湿之功。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疾病收到很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1 慢性支气管炎林某 ,男 ,1999年 10月 9日诊 ,6岁。咳嗽反复发作 1年 ,痰白量多 ,以夜间、晨起为甚 ,体虚多汗 ,纳呆 ,舌淡红 ,苔白 ,脉细滑。全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用六君子汤加味 :陈皮、白术、僵蚕各 4g,半夏 3g,甘草、蝉衣各 2 g,党参、茯苓各 8g,山楂、浙贝、杏仁各 5 g。水煎服。服 4剂咳嗽减 ,痰少 ,胃纳好转 ,上方去杏仁 ,加黄芪、五味子 ,服 5剂 ,以后配合陈夏六君丸服用 ,咳嗽发作次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