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1986年第6卷第3期刊登“用记分法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一文后,笔者在3年多临床实践工作中运用该记分法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50例,观察结果满意。其记分方法:发病急1分,活动时发病2分,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近一年来我科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66例,其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死亡1例;脑血栓、脑栓塞45例,死亡1例。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的作法与体会如下。一、急性期护理(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应安静卧床休息,出血病人应取头高斜坡位,床头抬高15~30°,供血不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治疗时应紧紧抓住改善脑血流量,补充能量,防止脑水肿,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四个主要环节。在无法立即做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常见的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群。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亚临床预测、超早期诊断、病情各期的脑功能评估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tomography ,CT)开创了采用数字成像方式提供优质断层解剖图像的先河 ,被称为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发展非常之快 ,硬件方面已从平扫到往返式螺旋扫描 ,滑环技术的应用又使CT单向连续旋转扫描成为现实 ,螺旋扫描随即产生。电子束CT更是扫描速度在短短 2 0余年时间内 ,由以分钟计算到由毫秒为单…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它可以是缺血性的,也可以是出血性的;不但可累及动脉,也可以累及静脉;既有先天发育的血管异常,也有后天获得的血管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科医师可以很好地学习和利用现有的影像技术来辅助诊断不同的脑血管疾病,根据临床实际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影像检查申请策略。下面结合临床经验及国内外影像进展对不同脑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策略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4~1996年间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疾病114例。全部病例住院期均进行颅脑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脑血栓形成60例、脑出血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现分析报导如下。临床资料1 性别、年龄;本组114例,男86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3.1:1。年龄35~85岁。以50~70岁发病多,共85例占74.5%。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465例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最重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心脏病变和动脉硬化;其次是血脂与血脂蛋白异常、糖尿病、遗传因素等,并阐明多因素并存较单因素危险性更大,若并存3种以上危险因素则易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并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法,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72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诊治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处置组)各36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分析综合诊治护理的特点及意义,指导临床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诊治实践。结果 4周后依据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综合诊治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病情危急、凶险、多变,及时的观察诊断病情采取综合诊治护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救治患者,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科1988年1月~1994年12月因急性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进行死亡时间的分析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64例意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男ZI!例,女153例,年龄29~87岁,平均59.3土2.5岁。均经头部CT或展穿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109例,脑栓塞28例,脑出血176例,蛛网膜下胜出血sl例。采用死亡时间24小时节律分析,即根据死亡时间的记录进行统计,以每2h为一组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检验。2结果本组观察结果,364例患者死亡时间高峰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内,分别为6:00~8:00死亡的有119例,占3巳7%;16:00~18:00死亡的有78例,占ZI…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升血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eerebral vaseLilar disease,ICV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病因。对ICVD的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血压是其最重要的病因之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已成为临床惯例,但ICVD发生后出现的急性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补体系统在人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激活情况及其作用。方法 分别于脑卒中后4h、12h、2 4h、4 8h、72h、7d、14d、30d抽血,检测新发脑卒中病人血液中补体C3 的表达情况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相同的血液标本从对照组获得。结果 对照组和病例组CRP的表达在早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CRP于卒中后2 4h显著增加,至4 8h仍增加明显,72h逐渐降低,至7d仍保持较高水平,30d基本恢复正常。C3 的浓度在卒中早期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 0 5 ) ,从72h开始显著增加,7d达高峰,14d已有降低,以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存在短暂的补体激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40例老年人脑血管疾病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结果,初步认为SPECT对脑梗塞的诊断有肯定价值;对TIA的诊断优于CT;对痴呆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液供应的观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就糖尿病病人的脑血管病变的发现情况、病程变化及其预后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血糖升高的意义和机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常发生高血糖。高血糖可提高脑组织内葡萄糖浓度,通过加重乳酸酸中毒、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脑组织ATP的恢复、减少局部脑血流量等机制道理加重脑损伤。原因是中线结构受刺激和应激反应造成的皮质醇、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T3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选取武汉市10农大型综合性医院,按诊断标准确诊的脑出血患者95例,脑梗塞患者206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农族史、打鼾史、嗜成食、A型性格、高脂饮食,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吸烟、严重外伤、严重精神刺激与脑血管疾病有关,饮酒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饮酒与脑梗塞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以及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30例急性脑出血、50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的血糖(GLU)、胰岛素(INS)、及C-肽(C—P),治疗30天后再次复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NS、C—P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空腹血糖水平均正常。脑出血组急性期餐后血糖水平升高、糖耐量(IGT)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恢复期餐后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而脑梗死组急性期及恢复期餐后血糖水平均升高,IGT减低,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存在IR,脑出血餐后血糖水平升高为一过性,与应激有关,脑梗死的餐后血糖水平升高存在于急性期及恢复期,与应激无关。因而IR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处理的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由于开展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积极治疗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宣传不吸烟和不酗酒等措施,近30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已有所...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生化和激素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AICVD)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是脑血管疾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因素 ,多种病因可导致缺血性脑损伤 ,如心跳骤停引起全脑损伤 ;颅内脑动脉或小动脉闭塞则引起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 ,临床常见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 ,均为临床急危重症。AICVD发生后 ,不仅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脑损伤 ,而且由此继发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 ,如细胞内酸中毒、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兴奋性毒性、钙超载等共同作用导致脑损伤 ,同时机体应激性代偿反应导致机体内生化指标及激素发生明显的改变 ,对临床AICV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血糖升高的意义和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脑血管疾病后常发生高血糖。高血糖可提高脑组织内葡萄糖浓度,通过加重乳酸酸中毒、自由基损伤、抑制缺血脑组织ATP的恢复、减少局部脑血流量等机制加重脑损伤。原因是中线结构受刺激和应激反应造成的皮质醇、生长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和T3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