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加强病情监护、对症干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结果 45例患者中44例(97.78%)好转出院,1例(2.22%)死亡。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和有关体征的改变能够改善疾病的预后,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若能早期发现,预后并不十分恶劣,而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的亚临床和隐性肝性脑病,不易早期识别,给病人预后带来很大的威胁.为探讨肝性脑病早期误识原因及正确的护理对策,提高早期识别肝性脑病能力,总结我院7例肝性脑病早期未能识别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性脑病(HE)系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肝性脊髓病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肝硬化自发性或手术门体分流后,临床主要表现可逆的脑病症状,进行性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瘫痪,仅1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无肌萎缩、感觉障碍。9例血氨增高,9例脑电图表现弥漫性θ波,其中2例有三相波,8例MRIT1像显示基底神经节高信号,脊髓MRI阳性率低。所有患者均限制蛋白摄入量,给予护肝、降血氨、神经营养等治疗,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9例患者脑病症状缓解,但瘫痪改善不明显;死亡3例,仅1例肝移植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脊髓症状与脑病症状并不平行消长,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为慢性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常规治疗脑病症状好转,但脊髓病变预后不良,肝移植为慢性肝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多由急慢性肝炎、肝癌,特别是肝硬化发展而来。由于该病发展迅速,预后差,病死率高,在护理工作中一定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或预防诱因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09—2013-09我院救治的10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针治疗,2组均给予护理措施,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4.0%,研究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治疗,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引起的代谢紊乱,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行为失常、意识障碍以及运动和反射异常。肺结核病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常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害,尤其是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治疗困难。终末期肝病易并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临床综合护理可有效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的良好转归。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异常,烦躁、睡眠颠倒意识丧失或昏迷。是肝功能衰竭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5—2010年收治该类病人38例,均为肝功能衰竭引起,现就早期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情观察1.1观察昏迷的程度Ⅰ度: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既性格开朗者可能表情淡漠、木讷少言,反之欣快易激动。生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患者在昏迷前常出现先兆症状,若能早期发现、诊断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1994年以来我科对39例慢性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取2005-01~2007-02有肝性脑病前兆25例为对照组,取2007-03~2009-05 24例前期同类病例做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病死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及时发现并消除乙肝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脊髓病(Hypatic myelopathy,HM)是各种肝病晚期由于门体静脉分流和肝功能不全导致的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肝性脊髓病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患者,男,51岁,因间断性意识障碍2个月,加重3天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胡言乱语、烦躁不安,给予六合氨基酸及精氨酸治疗,4天后意识障碍好转,但患者出现双下肢不能行走,无大小便障碍。既往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1年前因腹水、黑便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时查体:一般状态差,反应迟钝,计算力差,巩膜中度黄染,肝掌( ),扑翼样阵颤( ),脾大(肋下5.0cm),质硬,有…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对肝硬化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肝性脑病对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从肝性脑病等方面评价了150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其中47例在住院期间死亡,列为死亡组;103例病情改善,列为存活组。结果 死亡组肝性脑病期别较存活组有显著意义的增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有升高趋势,而白蛋白水平则有降低趋势。结论 肝性脑病期别、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及变化趋势可较好地反映肝硬化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指由肝功能严重失调或障碍所致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特别是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t ransfer imaging,MT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iffution-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能够获得活体脑功能和代谢信息[1~4],为阐明HE的病理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MRI在HE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HE的发病机制、定义和命名目前,HE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主要存在几种学说。①氨中毒学说(ammonia intoxication):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以维持血氨动态平衡被打破,致使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主要损伤脑星形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相似文献   

16.
正肝性脑病是肝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死因之一[1]。一般情况下,发生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和先兆症状。本研究通过早期实施预见性护理,清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拟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早期肝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性脑病分为4期:Ⅰ期(前驱期)以睡眠障碍及轻度性格改变为主;Ⅱ期(昏迷前期)以嗜睡及行为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出现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对比研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乙肝或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药物性肝炎、布-卡综合征合并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n=26)和乙酰谷酰胺治疗组(n=22),治疗7d后分析临床疗效,观察肝功能、血氨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7d治疗,发现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治疗组显效14例(53.8%),有效10例(38.5%),无效2例(7.7%),无死亡,总有效率为92.3%;而乙酰谷酰胺组显效6例(27.3%),有效9例(40.9%),无效5例(22.7%),死亡2例(9.1%),总有效率为68.2%;2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血氨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门冬氨酸和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指标,查找发病主要诱因。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晚期肿瘤、电解质紊乱、饮食不当为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但腹泻、便秘、镇静药物应用、利尿放腹水等因素与肝性脑病的发生亦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其诱因及早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少其诱发因素,对肝性脑病的预防、减轻其病情、促进意识恢复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由严重肝脏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以神经精神障碍为主的代谢紊乱性综合征。目前,HE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中氨中毒学说是HE发病的常见原因,故降低血氨浓度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本文对我院诊治的20例严重肝病所致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20例,给予乳果糖溶液10~30ml,口服,3次/d,以保证每日大便1~3次(软便)。对照组18例给予维生素C 0.3g,口服,3次/d,观察期间不限蛋白饮食。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分别测血氨及数字连接试验(NCT)。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氨(36±12)μmol.L-1,NCT(52±23)s;对照组血氨(52±18)μmol.L-1,NCT(81±26)s(P<0.01)。结论 乳果糖治疗SHE有效、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