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微泵注射替罗非班的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采用PCI治疗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59例,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并实施临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给药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48h后ST段值及缺血导联数均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48h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7%,对照组为13.56%,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微泵注射替罗非班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情况,对相关血管的心肌血液供应有明显的改善,对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尹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46-14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应用微泵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8月入住本院心血管病房并行PCI手术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观察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发现,实验组的MACE和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预防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心肌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出血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即各项数据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冠脉血流以及心肌灌注情况,还有利于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对于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将AMI急诊PCI术中发生冠脉无复流89例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4),20min后行冠脉造影观察冠脉血流情况,术后90min比较术前以及两组间心电图变化,术后1周内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替罗非班组用药20min后88.9%的患者冠脉血流恢复TIMI2~3级,高于对照组的43.2%,术后90min心电图明显改善,缺血导联数减少,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中死亡、顽固性缺血、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术中冠脉血流,减少术后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不会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需进行PCI治疗的患者59例,按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常规PCI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术前静脉输注替罗非班,起始30min内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起始输注量完成后,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维持输注,术后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36~48h。观察PCI前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出血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TIMI、CTFC及LVEF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出血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的无复流和慢血流,提高TIMI 3级血流,并能改善心肌灌注和左室收缩功能,且不增加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注射硝酸甘油。比较2组治疗后的TIMI、MAEC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TIMI1~2级、3级患者例数分别为4和56例,CTFC帧数为(21.3±7.0),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2组MACE发生总例数分别为5和20例,发生率分别为8.3%和33.3%。其中,观察组顽固性缺血、新近AMI、死亡例数为2、0、3例。与对照组相比,MACE差异明显,P<0.05。但是2组出血事件例数均为7例,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APTT、Hb、Ph分别为(33±8)s、(132±16)g/L和213±55×109/L,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以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结果、减少MACE发生率。但是治疗安全性与硝酸甘油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吕静 《北方药学》2014,(11):70-70
目的:观察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副作用。方法:对12例行PCI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应用。结果: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观察不良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结论: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以减少PCI围手术期缺血事件,但可增加出血危险,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9例,分成A、B两组,A组45例患者为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B组34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者肌钙蛋白cTnT水平低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8例,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d,观察两组患者4d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发生,中度出血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出血观察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联用替罗非班可增加出血的危险,使用时要加强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S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48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对照组(n=22),替罗非班组给予替罗非班持续静脉输入(48~36)h,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尿激酶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顽固性缺血、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8%与18.2%,P〈0.01),1周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15.4%与63.6%,P〈0.05),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临床预后。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肖泽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27-12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资料,依据药物和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局部轻度血肿、牙龈出血、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研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后无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实行介入术后无再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以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改善显著,血小板的聚集率及住院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显著,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可加强微血管的灌注,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改善介入术后患者无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后期影响。方法:从某院接收的急性心梗并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中抽取42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抗心梗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替罗非班治疗法,剂量控制400ml,每h注射12ml。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的含量,然后来判定病人心肌的受损状况。结果:通过一个月的治疗,治疗组中的C反应蛋白从原来的9.3±0.8mg/L降低到了5.4±0.9mg/L,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从原来的9.5±0.7mg/L降低到了9.0±0.8mg/L,两组都存在C反应蛋白降低,但对照组变化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P0.01)。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术治疗后,采用替罗非班可以有效地降低C反应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对心肌的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术联合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分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 min TIMI血流分级为Ⅲ级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联合关脉注射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患者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朱倩 《安徽医药》2008,12(6):566-567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由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性冠状动脉阻塞所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临床研究发现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减少急诊PCI术后心肌梗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因此近年来在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中越来越多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现将2006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行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抗栓治疗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ST段回落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护理工作的作用。方法对81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效果分析,同时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1例患者经过治疗与综合护理,显效49例(60.49%),有效24例(29.63%),无效8例(9.88%),总有效率90.12%。结论实践证明,应用替罗非班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理措施恰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PCI)中无复流患者TIMI(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ACS患者行支架植入术中判定无复流者51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27例,硝酸甘油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μg)24例。观察给药后30 min TIMI血流分级、2 d后安全性的终点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介入术中无复流患者30 min 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显著高于硝酸甘油组(67%∶29%,P<0.05);两组患者30 d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低于硝酸甘油组(0∶8%),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出血不良反应较硝酸甘油组略高(11%∶8%),但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冠脉内注射国产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介入术中无复流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观察15 d两组复合事件发生率(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和出血事件。结果替罗非班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出血事件主要发生在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事件。结论替罗非班在ACS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蒋建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68-16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入并术中维持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对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行PCI,常规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观察组与术前冠状动脉注入及术中持续静脉泵入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冠状动脉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无再流、慢血流)、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EF值、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1%,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2%(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及术后1周EF值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治疗时,术前与术中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防止术中、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降低无再流、慢血流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