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PPH)是在"肛垫学说"的理论基础上设计的一个新的术式,意大利的Longo于1998年首先将此技术痣的脱垂,认为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PPH)环形切除直肠下端2~3cm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恢复直肠下端正常组织解剖结构,即肛垫回位,同时黏膜下组织的切除,阻断痔上动脉对痣的血液供应,术后痣体萎缩。  相似文献   

2.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即吻合器环形痔切除钉合术,又称痔上黏膜环切术、肛垫悬吊术。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等首先报道,国内姚礼庆、傅传刚等于2000年7月开展该手术。我院自2005年7月~2008年8月行PPH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艳华  王芝静 《河北医药》2012,34(7):1111-1112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在我国发病率为46.3%[1].近年来已被广泛接纳的"肛垫学说"认为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的血管垫,并非病理改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肛垫下移,并产生症状时才被称为痔病.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基于肛垫下移引起痔病这一新认识而发展的一种新手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Ⅲ~Ⅳ期痔及以内痔为主的环状痔,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PPH术后出血也不容忽视,有报道统计其术后出血发病率为1%~5%[2].本文就我科PPH术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罗红 《淮海医药》2003,21(6):493-493
使用吻合器行痔切除术 ,又称痔上粘膜环切术 (PPH)。它是近年来根据内痔形成的新理论 ,主要针对重度 (Ⅲ、Ⅳ期 )环形内痔的新的治疗方法[1] 。手术通过特制的吻合器环形切除齿线上方紧靠肛垫的直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 ,同时对远近端粘膜进行吻合 ,将肛垫及肛管部组织整体向上悬吊 ,使其不再下移和脱垂。同时 ,由于直肠粘膜下末端血供被切断 ,使术后肛垫供血减少 ,痔块逐渐萎缩。与传统的术式相比 ,PP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2 0 0 2年 2月~ 2 0 0 2年 8月开展PPH 34例 ,疗效满意。现将该手术配合体会…  相似文献   

5.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全称为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吻合术(PPH手术),是目前治疗内痔的一种最新手术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一种特殊的黏膜切除吻合器,可以环形切除痔上黏膜,上提肛垫,从而达到治愈内痔的目的.PPH手术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加快康复周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等优点.笔者现将PPH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主要适用于Ⅱ,Ⅲ度内痔环切混合痔和部分Ⅳ度内痔。其方法是环切除齿状线上2cm以上的直肠黏膜2~3cm,在下移的肛垫上固定。该方法治疗安全彻底,其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相似文献   

7.
PPH全称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该手术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学者Longo在1998年提出用来对重度内痔进行治疗。PPH具有减少手术时间、未对肛垫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以及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等优点,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该手术方法对Ⅲ~Ⅳ期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或环状痔进行治疗[1]。为了探讨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50例以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或环状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痔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1975年,Thomson提出了“肛垫”学说,推动了人们对痔的重新认识,也带动了治疗方案的变革,尽可能保护肛垫功能已形成共识。意大利人Longo在1998年报道了环形切除直肠下部黏膜治疗脱垂性内痔的手术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国内中山医院姚礼庆教授2000年7月率先开展此手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产吻合器的改进,近年来,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术更得到了迅速推广。为进一步总结PPH术的经验以提高其治疗脱垂性内痔的疗效,将2002年4月-2005年1月采用PPH手术治疗25例脱垂性内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庞小燕 《淮海医药》2007,25(2):160-162
PPH(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手术,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或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1],是利用特制的吻合器,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环行切除[2],有效治疗Ⅲ,Ⅳ度脱垂内痔、直肠黏膜脱垂等[3],这一创新的手术方法是1958年意大利Longo首先提出,欧美已广泛用于临床,近年刚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10.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全称为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吻合术(PPH手术),是目前治疗内痔的一种最新手术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一种特殊的黏膜切除吻合器,可以环形切除痔上黏膜,上提肛垫,从而达到治愈内痔的目的。PPH手术  相似文献   

11.
王海梅  贾志儒  王占琴 《河北医药》2011,33(17):2716-2716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出血的Ⅱ度痔、Ⅲ度及Ⅳ度的脱垂性痔、直肠黏膜内脱垂。PPH术不切除肛垫,术后精细控便能力不受影响。具有手术操作简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意大利学者提出通过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Ⅲ、Ⅳ期脱垂内痔的新方法(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此后在国际上迅速得到推广.但由于该手术需要特制的吻合器,价格昂贵,不能重复使用,对于广大普通患者来讲,仍不得不选择费用相对低廉的传统手术治疗.我院肛肠科在传统的Milligan-Morgon痔切除术的基础上,改良术式,采取内注外切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既能一次性切除外消静脉曲张及结缔组织,又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手术中肛垫受损、肛门水肿、肛门狭窄等不足.我科对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此术式治疗,治愈率达97.5%,随访1~2年未见复发,总体疗效令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1]首先报道了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PPH手术。2000年6月,姚礼庆教授完成国内首例PPH手术。PPH手术原理基于对肛垫学说的全新认识。Thomon提出的关于痔的新概念奠定了痔的现代概念的理论基础。他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的肉赘或肛垫,是人  相似文献   

14.
影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疗效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疗效的因素及改进方法。方法使用美国强生一次性PPH吻合器或国产PPH吻合器对68例痔病患者进行PPH手术,在手术改进前后分别对每例黏膜环切的标本以及症状的改善进行测量及观察。结果方法改进前,标本宽度为0.5~2.6cm,术后痔核回缩率75%;方法改进后,标本宽度为3.0~3.5cm,术后痔核回缩率100%。结论影响PPH手术疗效的因素主要是肛垫的提升复位与肛垫的固定。通过改进方法克服不利因素,使环切黏膜的宽度达到要求,进而使肛垫提升复位并得以固定,痔核回缩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肛垫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使人们改变了痔手术的观念, 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首先提出并使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作为治疗重度痔的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该手术以其术后无痛、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缩短疗程等优点在国内外迅速得到推广,我们从2003-04~2005-03用PPH术式治疗重度痔病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汤欣  梁正子  颜登国 《安徽医药》2023,27(9):1721-1725
痔是我国最常见的肛周疾病,内外痔的形成机制各有不同。根据“肛垫下移学说”提出的痔上黏膜环切术( PPH)至今已发展 20余年,对环状脱垂的 Ⅲ、Ⅳ度内痔、直肠脱垂等疗效较好,但传统 PPH术采用单荷包缝合单牵引线的方法,术中切除黏膜宽度较窄且均匀度差,术后复发率高。为改善上述不足,学者从单双荷包的选择、选择性分段缝合、降落伞缝合及荷包缝合的针数、高度及进针深度等方面作出改良,以求病人术中切除效果明显,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由Longon[1]在1998年首次提出通过直肠下端黏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术,切除治疗Ⅲ、Ⅳ期脱垂内痔的新方法。PPH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完全不同。理论上术后无肛门疼痛,不切除肛垫,术后精细控便能力不受影响。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PPH治疗Ⅲ~Ⅳ期内痔、环状混合痔300例患者巾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PP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3%(94/300),其中吻合口出血3例、尿潴留36例、吻合口狭窄7例、肛乳头肥大52例、直肠黏膜下脓肿1例、肛门口坠胀和残便感86例、肛门剧痛26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处理不规范是PPH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格手术指征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可以降低PPH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吻合器切除混合痔痔体,探讨PPH吻合器治疗混合痔痔体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以PPH吻合器对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痔体切除的23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236例病例中发生术后出血病例占总病例的0.85%,共2例;无大便失禁,无肛门狭窄,肛门外观正常,肛门功能正常;因疼痛明显需作临床处理病例共96例,占40.68%。结论 PPH痔体切除术治疗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肛垫损伤后的并发症、肛门失禁、便秘、术后易出血情况均未出现。患者对其治疗效果术后无并发症以及成功率高等较满意,因此PPH痔体切除术治疗Ⅲ~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强生微创痔疮手术又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运用吻合器治疗环状脱垂痔的新技术,于1993年成功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治疗Ⅱ~Ⅳ度重痔,不破坏肛垫正常生理功能且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减轻术后疼痛的痔吻合术。通过对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