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医药》2012,(20):37-37
糖尿病抑郁症是指患糖尿病后而出现的抑郁症。国外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8%~60.0%,为普通人的3~5倍;国内的统计数据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及焦虑和一般情况与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有更多的焦虑而一般情况及抑郁症状与抑郁症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两者相互影响需及时处理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华西医院院门诊和住院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提供资料。对象和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来华西医院就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39例。用自填式问卷的方式调查其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行为因素和疾病情况。统计分析:①描述被调查人群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②用线性回归分析统计抑郁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①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接受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8.3%。住院患者患病率达57.4%,明显高于门诊患者34.6%。②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年龄、MNSI评分、HbA1c等。结论糖尿病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患者年龄越小、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越严重、血糖越高,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越大。今后可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机制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关系,为揭示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障碍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差别。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治疗,并符合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PHQ9量表进行抑郁症筛查,根据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共病抑郁组。采集患者晨尿,利用微型气体测试装置检测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合计161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141例,糖尿病共病抑郁组20例。微型气体测试装置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2.8%。两组患者的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存在差异。结论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可能发生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患病率达9.3%。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抑郁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极高,其不仅决定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与结果。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易发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糖尿病(DM)患者易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方法确诊的DM患者并发抑郁症者60例为A组,70例单纯DM患者为对照组B组,进行相关因素比较,就DM对其本人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应用zo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抑郁情况,分析抑郁与DM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治疗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DM患者60例(46.1%)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33例(25.4%)为轻度抑郁症,23例(17.7%)为中度抑郁症,4例(3.1%)为重度抑郁症。与无抑郁症的DM患者比较,DM患者的抑郁程度分别与下列因素相关: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经济状况、运动治疗、饮食控制、无法根治、服药麻烦。结论DM慢性并发症,认为DM无法根治,经济负担沉重,DM复杂的治疗方法是导致DM患者抑郁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对146例糖尿病患者(患者组)和98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调查评定,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41.1%,对照组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为10.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焦虑与女性、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使用胰岛素密切相关。结论抑郁、焦虑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对糖尿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伴发的抑郁状态是指与抑郁症存在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抑郁症的一种疾病状态。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需常年用药,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容易伴发抑郁状态。迄今为止,没有专门适用于糖尿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患者的用药指南,多数相关性指南仅推荐需及时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态。本文主要阐述了糖尿病与抑郁状态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神状态评分与分期的方法,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抗抑郁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7亿糖尿病患者,据统计,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1].因糖尿病足部病变而截肢的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4倍.  相似文献   

10.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而抑郁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显著提高,两者的共存给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影响,而两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故糖尿病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人类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快节奏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据世界精神病学会调查表明,现阶段全球抑郁症发病率4.2%,中国达到6.9%,且抑郁患者还以每年113%的增长率递增[1]。而抑郁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糖尿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得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至少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相关抑郁障碍,而抑郁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増加37%。2016年,第52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on for Structural Dynamics,EASD)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全球研究数据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10.8%。专家提醒,糖友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任宇  方铭  俞俊  徐峰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4):297-300
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可对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增加降糖治疗不顺从性。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可通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方式得到有效缓解,及时有效地治疗抑郁症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降糖治疗的有效开展。针对糖尿病抑郁共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共病诊断、慢性病治疗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108-109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药治疗基础上合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仅用降糖药治疗,疗程12周。采用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从第4周开始治疗组抑郁状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第8周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对照组从第8周开始抑郁症状才稍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P<0.001)。治疗组显效率70.0%,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23.3%,有效率33.3%,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两组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血糖也明显改善,优于单独使用糖尿病常规治疗组,对2型糖尿病并抑郁症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5.
重视糖尿病高血压并存这一特殊人群(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161-3162
1糖尿病高血压并存的临床意义1.1糖尿病高血压并存的概率较高: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极其常见的合并症,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很高,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我国大约是40%~50%,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3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广州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发作的患病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连续入组2型糖尿病患者308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发作的患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伴有抑郁障碍的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0.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病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BMI、伴躯体疾病、精神应激、联用抗精神病药等因素与并发糖尿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精神应激和联用抗精神病药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BMI、精神应激和联用抗精神病药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林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32-1433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28名老年T2DM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分为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发症,并进行对比.结果 该项调查中抑郁症患病率为36.7%,抑郁症组患者BMI、FBG、HbA1c、病程、并发症数目均高于非抑郁症组(P<0.05).结论 抑郁症在老年T2DM患者中发病率高,对血糖控制度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玉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299-1301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道》,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1]。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常伴发心理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抑郁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健康人[2]。反之,抑郁状态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血糖控制。控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对在我院住院的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情绪状况。结果本组病人焦虑患病率为91.23%,抑郁患病率为92.98%。干预后糖尿病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