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 1 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 5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57例 ,男 35例 ,女 2 2例 ;发病年龄30~ 78岁 ,平均 50岁 ;发病到入院时间 9小时~ 2年 ,平均为 3个月 ;左侧 43例 ,右侧 1 0例 ,双侧 4例 ,共 61条肢体。二、血栓形成诱因 :手术或手术后长期卧床等诱因者 2 7例 :骨科下肢手术 1 8例 ,大隐静脉术后 3例 ,骨科非下肢手术后长期卧床 6例。无手术诱因 30例。三、诊断标准 :(1 )患肢持续性疼痛、肿胀。 (2 )腓肠肌牵拉征 (+)、腓肠肌挤压征 (+)。 (3)深静…  相似文献   

2.
董桂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03-19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下肢静脉病变,是临床上急需早确诊、早治疗的疾病,如未及时诊断与治疗,可使患肢残废,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DVT86例,旨在探讨CDFI在DVT诊断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玉红 《天津医药》2002,30(7):442-44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严重并发症之一,笔者分析了38例产后下肢深部血栓性静脉炎,并对其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柳林县人民医院骨科共诊治的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通过溶栓和抗凝治疗15d后肢体消肿,肢体变软,通过复查B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血流通畅,均未行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常见,应通过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美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60万,其中近20%死亡,占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有6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和盆腔静脉血栓,而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疗法。结果:治愈41例,好转24例。结论:溶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胡晓惠  黄杰 《贵州医药》1999,23(1):23-23
例1:男性,43岁。因车祸致T3、T4椎体骨折,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收入外科住院。在全麻下行胸椎探查术及内固定术。术后经抗炎、止血、神经营养治疗5天后大小便恢复正常,2周后转入康复科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查见:被动体位。T3、T4椎体后突畸形,棘突明显压痛,腰椎活动受限。T2平面以下感觉消失。全身皮肤无压疮。观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Ⅰ级,双下肢肌张力低,双跟、膝胜反射消失。Babinsld征(+).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胸椎X线片示:T3、4椎体压缩性骨折,呈楔形改变。诊断:(1)T3、4椎…  相似文献   

8.
对43例用尿激酶治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46岁。发病到治疗最短为12h,最长为2月,中位数为10天。周围型6例,中心型10例,混合型27例。1.2发病原因:骨折手术后12例,外伤或骨折8例,腹腔手术后7例,腰椎手术后6例,小腿软组织感染5例,静脉穿刺及用药5例。合并糖尿病17例,并用特殊体位15例,发病前用止血药物21例。1.3治疗方法:均用尿激酶静滴,疗程7~14天,每日尿激酶用量:3万 U2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96例除2例因外院治疗3个月以上,其余均取得一定疗效。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妇科手术后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7例患者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个疗程,病情均明显好转,继续口服华法林3-6个月后治愈。1例因早期家属不配合治疗,1周后转上级医院血管外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给予抗凝、祛聚治疗好转,2周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继续给予口服华法林6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应高度重视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积极做好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月38例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行抗凝治疗26例,溶栓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4例,36例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缓解,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血栓全部再通痊愈者10例,部分再通有效者26例。结论脑肿瘤术后患者为下肢DVT中高危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诊断DVT的发生,抗凝治疗为主要方法,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防止肺栓塞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44例、联合用药组31例和尿激酶组19例。3组均给予相对应药物溶栓治疗并辅助使用抗凝、祛聚药物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结果尿激酶组总有效率低于联合用药组和巴曲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均低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巴曲酶组t-PA水平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巴曲酶组和尿激酶组因子Ⅴ和Ⅷ水平均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结论单用巴曲酶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病人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2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分为溶栓组(n=51):静脉滴注尿激酶(100-150万U/d),持续5-7d,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常规治疗组(n=41);静脉滴注肝素钠(500-1000U/h)持续5-7d,再服用华法林3-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疗效与病程关系密切,病程小于2周者疗效显著,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准,其病程在6周~6个月,全部病例均给予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中药,同时配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结果 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1例(36.7%),有效16例(53.3%),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90.0%。结论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云  赵渝 《海峡药学》2009,21(12):16-18
目的评价蕲蛇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蕲蛇酶溶栓(0.75或1.5U.d^-1)治疗的LEDVT患者23例,并与尿激酶溶栓(50万U.d^-1)对比。结果20例患者症状缓解,深静脉核素显像、血管多普勒彩超或静脉造影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2例并发轻度出血。蕲蛇酶对不同时期LEDVT的疗效均类似于尿激酶。结论蕲蛇酶用于LEDVT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预防老年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内常规行患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0天有1例出现患肢明显肿胀,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DVT,观察组患者未发现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能有助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多途径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T导致的下肢肿胀、疼痛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常见。血栓可能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对57例经静脉造影证实DVT的患者,根据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程度及对血栓形成时间的估测,采用多途径的方法联合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廖维斯  蔡伟良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797-179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和经验.方法:对40例DVT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总结护理效果和经验.结果:本组40例患者肢体肿胀均在用药后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平均住院日为(15.20±2.25)d,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4.29±2.00)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2.10±2.02)Cm.3个月后随访,经彩超、血管造影观察完全再通31例,部分再通9例.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病例出现股白肿及股青肿.结论:下肢DVT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加强防治和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