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6,(6):414-4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适量锻炼、胰岛素注射、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及计对症支持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分别测定患者体重(BW)、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舒张压(SBP/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BW,BMI,FBG,2 h PBG,Hb A1c,SBP/DBP,TC,TG,LDL-C,hs-CRP,IMT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协同降低BM,BMI,FBG,2 h PBG,Hb A1c,SBP/DBP,hs-CRP的作用,同时又能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起到了综合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n=60)和单纯胰岛素组(n=60),单纯胰岛素组只进行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组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 (FINS、PINS、HOMA-IR)、糖脂代谢指标(FBG、PBG、HbAlc、TG、TC、LDL-C、HDL-C、FFA)、脂肪因子(瘦素、内脂素、抵抗素、脂联素、网膜素、Vaspin)。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HOMA-IR、FBG、PBG、HbAlc、TG、FFA、瘦素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甲双胍组治疗后FINS、HOMA-IR、FBG、PBG、HbAlc、TG、FFA、瘦素和抵抗素水平均低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后的水平(P<0.05)。而两组患者的PINS 、TC和HDL-C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二甲双胍组的内脂素和Vaspin水平均明显降低,网膜素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二甲双胍组的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单纯胰岛素组内脂素、Vaspin、网膜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糖脂代谢及脂肪因子的水平,特别是对内脂素、Vaspin、网膜素等脂肪因子的影响,提示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不仅是通过改善糖脂代谢,还可能与改善内脂素、Vaspin、网膜素等脂肪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肥胖型高血压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4.82%,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BP及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BG,Hb A1C,BMI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 A1C,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调脂、降压,降低BMI、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与甘精胰岛素组,各40例,分别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以甘精胰岛素组为对照,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和餐后2 h C肽、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空腹水平(P<0.05或P<0.01),且利拉鲁肽组餐后2 h C肽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和2 h PG、FMN和Hb 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拉鲁肽组治疗后的FMN降低幅度大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恢复,治疗T2DM的短期临床疗效可能优于甘精胰岛素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加用恩格列净及格列美脲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瘦素水平等指标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B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MI、SBP、DBP、LDL-C、TG、UA、mAlb、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BMI、SBP、TG、mAlb、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恩格列净后,可使血糖控制得以改善,并能明显降低体质量,间接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可降低血压、UA及mAlb水平,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风险,且对比格列美脲低血糖风险更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胰岛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 PBG、Hb A1C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NS、PINS、HOMA-β值均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值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使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减弱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蒙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53-154
目的分析罗格列酮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的降压效果。方法收集超重或者肥胖且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服用雷米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片。结果结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处于正常范围,HPMA-IR、FINS及PINS也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者应用罗格列酮可有效降压,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有效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危血管病变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紊乱因素及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高危血管病变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单用氯沙坦钾组(100mg/d,n=86)、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250mg,3次/d+氯沙坦钾100mg/d,n=87)。入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胰岛素(INS0)、服糖2h血胰岛素(INS120)、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的各代谢紊乱指标下降幅度:单用氯沙坦钾组[FBG(0.55±0.21)mmol/L、PBG(0.82±0.14)mmol/L、INS0(1.91±0.28)mU/L、INS120(8.5±1.5)mU/L、BMI(0.012±0.003)kg/m2],联合用药组[FBG(1.19±0.14)mmol/L、PBG(3.71±0.14)mmol/L、INS0(8.90±0.44)mU/L、INS120(43.7±7.2)mU/L、BMI(5.35±0.79)kg/m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血管病变指标降低幅度:单用氯沙坦钾组[TC(0.050±0.020)mmol/L、TG(0.011±0.003)mmol/L、SBP(38.1±3.3)mmHg、DBP(34.6±2.2)mmHg],联合用药组[TC(2.24±0.06)mmol/L、TG(0.800±0.020)mmol/L、SBP(56.4±2.3)mmHg、DBP(43.9±2.8)mmHg],2组间比较,血脂及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对高危血管病变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多项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降低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钱虹 《中国医药》2014,(1):62-6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口服40mg,1次/d;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10mg,2次/d;2组均治疗4个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观察组:(131±7)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136±5)mmHg]、舒张压[观察组:(82±4)mmHg;对照组:(91±6)mmHg]与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163±11)mmHg,舒张压:(102±5)mmHg;对照组收缩压:(162±9)mmHg,舒张压:(100±3)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1±0.9)mmol/L]、三酰甘油[(1.6±0.8)mmol/L]、空腹胰岛素[(15±7)mIU/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5.7±1.7)mmol/L、(3.3±1.4)mmol/L、(21±13)mIU/L](P〈0.05)。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与对照组[三酰甘油:(3.5±1.4)mmol/L,空腹胰岛素(22±13)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3%(53/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安全、有效、依从胜好,并且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非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来院门诊就诊的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以治疗12周为观察节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三酰甘油(TG)、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FINS、HOMA-IR、WBISI、TC、TG、HDL-C、LDL-C、BMI、WC、HC、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HOMA-IR、WBISI、BMI、WC、HC、TC、TG、HDL-C、LDL-C、SBP、DBP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例。观察组有4例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利拉鲁肽治疗经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不但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并且可以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水平,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分别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及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十一酸睾酮加绒促性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建立PCOS大鼠模型,连续口服给予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6周,观察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OGTT-2 h BG)、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NF-α、睾酮(testosteron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factor-1,IGF-I)、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瘦素(leptin,L)、脂联素(adiponectin,A)、抵抗素(resistin,R)等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sensitivity index,ISI)的变化。结果:PCOS大鼠FBG、OGTT-2hBG、Ins、hs-CRP、TNF-α、leptin、resistin、IGF-I、TC、TG、LDL-C和T水平明显升高,而ISI和adiponectin、HDL-C含量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的上述病理改变(P〈0.01~0.05)。结论:溴隐停、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和血糖、血脂代谢异常,以及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嘌呤饮食并口服别嘌醇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A降低SUA治疗并不能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方燕红 《中国药房》2011,(40):3802-3803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9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49例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空腹血糖(FBG)、24h尿α1-微球蛋白(α1-M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BP、DBP、FBG、α1-MG和mAl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α1-MG和m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FBG和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糖、血压和蛋白尿,减少对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lycated hemoglobin Alc,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PBG)、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HbA1c、FPG、PBG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SI均有改善(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体重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体重稍增加(P〉0.05);低血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出现5例一过性的恶心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0例。结论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美脲疗效相当,但具有减轻体重及低血糖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1)溶液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血糖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低(0.4 g·kg^-1)、中(0.8 g·kg^-1)、高(1.6 g·kg^-1)剂量组和二甲双胍(0.2 g·kg^-1)组,取同批次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胰岛素(Ins)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和血脂四项的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肝脏指数,将空腹血糖(FBG)绘制成曲线,计算AUC值。结果: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可降低FBG-AUC(P〈0.05)。两色金鸡菊醇提物三个剂量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HbAlc、Ins含量(P〈0.01);显著降低AST、ALT、TC、TG和LDL-C含量(P〈0.01),同时增加HDL-C水平(P〈0.01);显著降低IRI和肝脏指数(P〈0.01),增加ISI(P〈0.05)。结论:两色金鸡菊醇提物具有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3月至10月在浙江省11家医疗机构入选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7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随机分为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354例)或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组(B组,346例),进行早期联合药物降压治疗,随访观察8周。根据血压控制情况,A组中分为血压控制亚组(290例)和血压未控制亚组(64例),B组中分为血压控制亚组(272例)和血压未控制亚组(74例)。结果:A、B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分别达81.9%和78.6%。A组中血压未控制亚组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BMI)均显著高于血压控制亚组(P〈0.01);心率、合并脑血管疾病史较高于血压控制亚组(P〈0.05)。B组中血压未控制亚组的血尿酸、蛋白尿均显著高于血压控制亚组(P〈0.01);收缩压、舒张压较高于血压控制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心率和舒张压是氨氯地平加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6、1.047和1.074)。尿酸、尿蛋白是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联合降压治疗血压未控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04和1.536)。结论:舒张压、心率和肥胖是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降压疗效欠佳的主要相关临床因素。尿酸、蛋白尿是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降压疗效欠佳的主要相关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