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烟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影响。方法:对比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率。结果:吸烟组肝损出现率较对照组升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吸烟可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出现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谭军华 《首都医药》2014,(16):50-50
目的:探讨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都采用标准“2HRZE/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双环醇。对照组加用葡醛内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肝损伤发生情况。结果80例治疗组患者发生肝损5例。80例对照组发生肝功能损伤17例,发生率分别为6.2%和22%,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烟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影响.方法对比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率.结果吸烟组肝损出现率较对照组升高,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吸烟可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出现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治疗组予以甘草酸二胺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72.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吸烟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影响。方法 对比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率。结果 吸烟组肝损出现率较对照组升高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提示吸烟可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出现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且达到停药标准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每天用灯盏花素注射液30ml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则以维生素C 2g替代灯盏花素注射液,疗程均为25~30d,以肝功能恢复到正常为治疗有效,观察两组的有效率,用χ2检验两者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实验组治疗药物性肝损有效率83.3%,比对照组50%高(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肝损害有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30%(21/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4%(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2/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环醇在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4例住院的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双环醇和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治疗组无一例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对照组发生药物性肝损害4例,发生率分别为0%和12.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双环醇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可有效预防抗结核治疗的药物性肝损害,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2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及肝损害的处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抗结核保肝治疗中,保护肝细胞,减少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加欣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肝加欣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保肝药物。治疗后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肝加欣能够显著降低使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可有效避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诊断与及其预防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根据临床用药史、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本站2004年至2006年管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6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8例结核病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有61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发生率17.53%,348例病人中HBsAg阳性32例,其中13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占40.63%。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且多发生在用药的第1~8周。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28.OO%(56/200),DILl的发生率为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ALT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一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O、apo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程玲  武正菊 《北方药学》2015,(3):173-173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保肝作用。方法:将121例初治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1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对照组未加用任何保肝药。每月复查肝功能,若出现轻度肝功损伤则加用当飞利肝宁胶囊保肝治疗。结果:肝损伤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肝损害者肝功能治愈率达80%,有效率100%。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试验组218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217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450mg治疗。结果试验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病人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12.4%,33.3%)低(P<0.01,P<0.05)。试验组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2.3%,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4%;与对照组(6.9%,4.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抗炎保肝药对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CNKI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比较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预防性保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0个RCT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加用预防性保肝治疗组发生转氨酶异常、胆红素异常等肝损害的病例数少于常规抗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报道抗炎保肝药临床应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加用预防性保肝治疗可减少肝损害的发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所限,降低了该系统评价结论的可靠性,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的RCT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治疗肝损伤(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本所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出现肝损害的14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对照组加用复合维生素B、肌酐片及联苯双酯,实验组应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54.05%;实验组总有效率91.89%.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率更高(P<0.01).结论 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对抗结核药物引发肝损害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学苗  赵欣  任秀华 《中国药房》2011,(34):3218-322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第1周期化疗后出现Ⅱ°药物性肝损伤且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的恶性肿瘤患者94例,在进行第2周期化疗的同时,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治疗组,47例)或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2g(对照组,47例)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均为1次/d,疗程2周。肝损伤<Ⅱ°者为有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9%、55.3%(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别为(20.8±9.4)、(35.4±7.1)U·L-(1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于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