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髓损伤是一种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骨科创伤 ,常发生于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 ,有 3.19%的病人在外伤后发生颈髓损伤却不伴有颈椎骨折脱位 [1 ] 。1982年 ,Pang将此类损伤列为脊髓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 [2 ] 。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 ,自 MRI应用于临床后 ,对颈髓损伤的程度有较清楚了解 ,发现部份病人的颈髓损伤存在有压迫因素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改善了治疗效果。我院 1996年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19例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形成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近期疗效。结果:2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中,退变性椎管狭窄11例(42.3%),单一节段颈椎间盘突出7例(26.9%)。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3个月,3例轻度脊髓损伤患者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手术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1月平均为11.5分,最后随访平均为13.5分,术后改善率为72.7%。前路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路手术术后MRI检查显示椎管容积扩大,颈髓受压缓解。结论:颈椎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基础;合理选择术式,手术操作正确,前、后路手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的脊髓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影像学结果的分析 ,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 通过 2 9例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表现 ,结合临床损伤原因和机制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未见骨折脱位 ,X线片和CT表现为 :1)颈椎生理弧度改变 ;2 )椎间隙变窄 ;3)颈椎不稳 ;4 )椎体后缘骨赘 ;5 )后纵韧带骨化 ;6 )黄韧带肥厚、骨化 ;7)椎管狭窄 ,椎管 /椎体比值小于 0 .75。MRI表现为 :1)早期变化有脊髓肿胀、髓内水肿 ,髓内出血或血肿 ,脊髓压迫 ,前纵韧带撕裂、椎前出血 ,后纵韧带、棘上和 /或棘间韧带损伤 ,椎管后方软组织损伤出血等 ;2 )晚期变化有脊髓内囊肿、软化灶 ,脊髓萎缩。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多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定的非创伤性病理基础 ,创伤成为其诱发因素。创伤引起突出的椎间盘、椎体后缘骨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与肥厚的黄韧带皱摺从前后方呈钳夹状造成脊髓损伤。MRI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十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手术充分减压固定,按照JOA脊髓功能评分系统比较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改善率为71.3%,改善率为优.结论根据临床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方式选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24例,短节段(≤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6例行前路手术。多节段(≥3个节段)颈椎管狭窄18例行后路手术,其中1例合并C5~6髓核游离于椎管,二期再行前路手术。结果 JOA评分术前平均5.70分,术后6周评分平均8.47分,术后12周10.26分,术后24周为12.02分。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结论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彻底减压,可靠融合及内固定,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髓损伤多继发于颈椎骨折及脱位 ,但也有一部分颈椎过伸性损伤在 X线片上未见骨折和脱位征象 ,被称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此类损伤较易漏诊或误诊。我院自 1 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共医治颈髓损伤 1 0 2例 ,其中无骨折脱位型损伤 36例 ,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 ,男 2 8例 ,女 8例 ;年龄 2 8~ 66岁 ,平均年龄 45 .5岁。受伤原因 :车祸伤2 4例 ,高处坠落 8例 ,跳水伤 2例 ,其他 2例。本组病例均为过伸位损伤。1 .2 临床表现  2 4例不完全性截瘫 ,1 2例神经根过敏性疼痛。其中 …  相似文献   

7.
王永  吕守正  张健 《河北医学》2008,14(5):543-544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手术方式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根据损伤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并比较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12例,D级4例;术后患者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1例,及时手术清除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退变性因素是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损伤机制,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效果,了解患者椎管前后径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按后伸位、前屈位、其他体位和体位不明统计患者的损伤机制。判断损伤体位基于患者对受伤过程的回忆和体检时患者头面部皮肤肿胀、擦伤等方面。根据ASIA脊髓损伤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手术组患者(n=22)与非手术组患者(n=12)治疗后不同时间与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测量患者损伤部位的椎管前后径,将之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过伸损伤23例,过屈损伤4例,其他损伤1例,体位不明6例。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ASIA运动评分增加幅度分别是:手术组为7.16±0.81、8.33±0.69、13.51±1.03、16.82±1.21;非手术组为5.22±0.64、6.09±0.55、8.66±0.78、11.57±0.96。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ASIA感觉评分增加幅度分别是:手术组为14.31±1.37、22.37±2.30、31.87±2.86、37.66±3.39;非手术组为9.53±1.09、15.72±1.23、18.48±1.57,22.84±2.83。经t检验,在各个时相点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管前后径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其平均椎管前后径小于9mm,且大多数患者有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等病变。结论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多数伴有椎管狭窄,其受伤机制多为过伸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是指不伴有颈椎骨折脱位、无影像学异常的颈脊髓损伤。由于其诊断较为困难,故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时有发生,治疗上分歧也较大。2003—2011年我院收治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24例,现就其诊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 2003—2011年我院收治的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2~58岁、平均40.4岁,致伤原因分别为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骑自行车摔伤4例,均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10.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外伤导致颈脊髓损伤,但X线、CT、MR I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脱位,称之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and d islocation,CSCIWFD),此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多以急诊方式就诊,早期由于对其损伤机制的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飞速发展,在CSCIWFD损伤原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现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收治的CSCIWFD患者24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就获得的一些认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病病人22例,入院时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结果 X线及CT上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颈椎不稳、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后纵韧带骨化.颈髓MRI信号改变包括信号无改变6例,脊髓水肿10例,髓内血肿出血6例.结论 退...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颈髓损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颈髓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 咬除兔 C6,7 椎板,显露硬膜囊,致伤组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造成 C6,7 段脊髓挫伤,对照组不致伤。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已糖激酶(hexokinase,HK)、磷酸果糖激酶( phosphofructokinase, PFK)、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P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变化。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DH、HK、PFK及 PK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但1 h的时候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在32 h的时候LDH的活性略有下降。结论 颈髓组织受伤后,颈髓细胞的能量代谢发生了改变,由有氧氧化为主改为以糖酵解为主。及时治疗颈髓损伤可改善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减轻脊髓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2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X线片、MRI等诊断依据,总结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③结果 所有病人MRI均显示有不同的病理改变,以前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水平撕裂、椎间盘突出、脊髓压迫及水肿为突出特点。④结论 MRI是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检查的重要手段,保守和手术治疗均有助于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颈髓损伤与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髓损伤后出现低钠血症的并发症尚未引起广泛重视,此文观察了39例颈椎外伤住院病例,认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及其程度明显相关,与感染、发热相关(P<0.05),且认为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是由交感抑制、血浆醛固酮水平不足导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手术治疗新鲜下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急诊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颈椎复位、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后椎体间移位距离明显短于术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2例患者存留Ⅰ°脱位,复位率为93.33%(28/30)。术后1年患者的ASIA分级平均提高1.5级。结论: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宜急诊行牵引复位、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在最短时间内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恢复颈椎高度和曲度,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颈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患者25例。伤后7-10天内手术17例(A组),伤后1-3月手术8例(B组);无骨折脱位17例、伴颈椎骨折脱位8例、伴颈椎管狭窄11例。结合手术前颈椎X线、CT、MR/检查及术前和术后第6月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Associa—tion)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8月。①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明显恢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伤后7-10天内手术组患者术后6月ASIA评分明显高于伤后1-3月手术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因无骨折脱位型CCS伴颈椎管狭窄的患者缺乏明显的X线、CT表现,容易漏诊与误诊;②CCS患者早期手术解除颈脊髓压迫,稳定颈椎,有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高位颈段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学华  朱诚 《上海医学》1993,16(10):569-571
本文报告高位颈段脊髓肿瘤70例,男性44例,女性26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6.6岁。病变位于脊髓外硬膜下48例,髓内21例,硬脊膜外1例,均经手术治疗。结果70例中有51例恢复工作,占73%,生活能自理5例,占7.1%,另8例生活仍不能自理,占11.4%。在院内死亡2例,占2.85%。文章着重强调了手术操作技巧,术中应该注意维持患行的正常呼吸功能及术后的妥善处理等问题,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U”形针脊柱后路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例颈椎骨折脱位应用“U”形针跨越骨折椎上下各二节段作椎板下节段性固定,植骨融合;若伤椎为寰枢椎,上段从枕骨钻孔穿钢丝固定。术后病人不用外固定可早期坐起或下床活动,无并发症。18例随访8~35个月,其中6例有神经损伤症状者5例完全恢复,1例有一定程度恢复。“U”形针无变形或断裂,钢丝无松动,植骨愈合良好。本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以冰冻切片,尼氏染色,参照Rexed氏对猫脊髓细胞分布与灰质分层的原则,对我国珍稀动物—小熊猫的颈髓灰质作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小熊猫的颈髓细胞分布与分层基本上与猫类似,但各层的范围与细胞分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高颈段脊髓肿瘤及显微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颈段脊髓肿瘤临床诊断、误诊原因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系统分析了经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高颈段脊髓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无1例死亡,无致残者,疗效确切,结论 高颈段脊髓肿瘤因部位特殊,早期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确诊本病MRI为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