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黏附因子、蛋白水解酶及转移抑制基因等参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过程,揭示了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妮  刘洋  张芳 《口腔医学》2021,41(6):567-571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是一种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恶性度高,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SACC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传统上认为淋巴结转移在SACC患者中并不常见,然而由于文献报道的转移发生率差别很大,SACC患者颈部治疗方案仍有争议,且SACC术中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转移相关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国内统计ACC占唾液腺肿瘤的9.95%.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24%.居第2位,是最具特征性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以肺转移多见,转移率高达40%。目前.对ACC转移及嗜器官转移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研究显示.ACC的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受许多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本文就转移相关基因在AC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腺样囊性癌是最具特征性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笔者就近年来与之有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组织结构相关基因、侵袭与转移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染色体杂合性丢失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ACC—M中的高表达是否与其转移相关。方法:采用RNA干扰方法抑制腺样囊性癌低、高转移细胞ACC-2、ACC—M中XAGE—1b基因的表达,检测该基因表达改变对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以及裸鼠体内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XAGE—1b基因干扰质粒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后,RT—PCR验证干扰效率显示.XAGE—1b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Boyden小室检测肿瘤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在裸鼠体内检测基因干扰后的肿瘤细胞肺转移能力与ACC—M相比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RNA干扰作用抑制了XAGE—1b基因的表达,体外实验和体内检测中显著影响了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以及肺转移能力,初步证实了XAGE—1b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转移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艳  农晓琳 《口腔医学》2010,30(4):248-250
腺样囊性癌和其它肿瘤一样,发生与发展呈现多阶段和多种分子参与的特点。在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特异性基因参与,对这些基因及其作用的了解将为腺样囊性癌的预防、治疗以及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现就目前腺样囊性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miR-181a mimics和mimics NC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低侵袭、迁移能力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LM细胞。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 mimics后,细胞呈梭形,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下调;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 LNA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升高。裸鼠肺转移模型miR-181a mimics组,细胞形成肺转移灶面积显著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 miR-181a能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腺样囊性癌是最具特征性的唾液腺恶性肿瘤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笔者就近年来与之有关的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组织结构相关基因、侵袭与转移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错配修复基因、染色体杂合性丢失及其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法分析52例SACC的nm23表达,并分析nm23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与SACC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局部复发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远处转移呈高度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nm23能抑制SACC远处转移的发生,并可作为预后指标来预测SACC的远处转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探讨肿瘤转移机制。方法:以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作为研究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模型。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用Cy3和Cy5荧光染料标记,制备成cDNA探针,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和分析;并应用RT-PCR技术对其中7个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26个基因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19个基因表达水平上调,7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RT-PCR技术对其中7个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其中2.3%的基因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转移侵袭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icroRNA-320a(miR-320a)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以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细胞株ACC-M为实验样品,通过脂质体介导,将miR-320a的拟似物(miR-320a mimics)转染至ACC-M细胞,升高miR-320a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转染前、后ACC-M中miR-320a的表达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并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iR-320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miR-320a的靶基因整合素β3(integrinβ3,ITGB3)的表达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转染miR-320amimics后的ACC-M中miR-320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01)。ACC-M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01),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Integrinβ3在低转移细胞株ACC-2表达阴性,在ACC-M中高表达;升高miR-320a在ACC-M中的表达,Integrinβ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低表达miR-320a有助于维持ACC的侵袭转移特性,调高其表达水平能有效抑制ACC-M的侵袭迁移能力。miR-320a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Integrinβ3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明国  陈关福 《口腔医学》2007,27(6):320-322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生长缓慢但恶性度高的涎腺上皮性肿瘤,好发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腭腺等小涎腺,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强、血行性转移率高、长期预后较差等典型生物学特征,是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国内外涎腺腺样囊性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474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原发性ACC的474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74例ACC中,男女之比为1.03∶1(240∶234);发病年龄11~83岁,平均年龄52岁;腮腺和腭部分别是大小唾液腺中最常见的部位;病程1个月~37 a不等,平均21个月;64%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72%的患者就诊时TNM分期为Ⅱ期和Ⅲ期;组织学上,76%的患者表现为筛状/管状型。组织学类型为实体型者较筛状/管状型者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0.016)。结论:ACC多见于中老年人,腮腺和腭部最常见。临床上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组织学表现以筛状/管状型多见,实体型者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unx3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蛋白分析检测Runx3在4例SA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65例SACC病理组织切片中 Runx3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病理诊断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Runx3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明显下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unx3在SAC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Runx3表达下调与SACC发病进程相关,可能是临床诊断和治疗SACC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腺样囊性癌是涎腺最常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嗜神经侵袭和肺转移特性,手术、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在其基因及分子水平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探讨其侵袭转移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本文就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初步筛选和鉴定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方法 利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 (ACC 2 )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 (ACC M)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 ,差减处理 ,发现两细胞株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发现ACC 2和ACC M细胞系之间有 12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明显不同。其中转酮醇酶、v Ha ras蛋白等在ACC 2中低表达 ,在ACC M中高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 4 (配合基 )在ACC 2中高表达 ,在ACC M中低表达 ,Pirin仅在ACC 2中表达。结论  12个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 ,为研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3例SACC组织中ERK的表达,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在带有癌旁非癌组织的38个病例中,所有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均有ERK蛋白表达,在癌旁非癌组织中ERK表达阳性31例(52.63%),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5例有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4例(96%),在38例无转移病例中ERK表达阳性27例(71.0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ERK的表达在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K的高表达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对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以及低分化来源的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1)进行基因筛查,并对3种重要的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以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因芯片筛查,选出3个重要的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进行检测。结果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含量MEC-1〉ACC—M〉ACC-2;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MRP)1含量MEC-1〉ACC-M〉ACC-2;CCD1基因含量MEC-1〉ACC-M〉ACC-2。结论MEC-1耐药性与MDR-1基因含量较高相关;ACC—M高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高和CCD1基因含量较低相关;ACC-2低转移性与MRP1基因含量较少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基质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 通过肿瘤手术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细胞系体外粘附实验及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并采用整合素受体抑制剂精氨酸-天冬氨酸进行体外及荷瘤动物体内实验,观察其预防及治疗肺转移的效果。结果 肿瘤团索周围的基膜样物质呈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出现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率(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43.8%)。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其相应的非高转移细胞系。精氨酸-天冬氨酸在体外能抑制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在体内能显著延长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的生存期。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与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系,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黏附试验和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苦参碱注射液及其不同浓度对ACC-M细胞黏附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苦参碱注射液浓度在0.25、0.50、0.75、1.00 mg/mL时,对ACC-M细胞均有一定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不同浓度苦参碱注射液处理ACC-M细胞24h后,其体外黏附和侵袭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下降。经苦参碱(0.75 mg/mL)作用后,ACC-M细胞的E钙黏素(E-cad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苦参碱可以抑制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降低细胞黏附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