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维政、裴云庆(锦西南票矿务局职业病防治所)报道:为探讨盐酸雾作业工人职业危害,对本局某厂氯化铝车间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横断面调查)。以接触盐酸雾工人77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盐酸雾的医护办公人员31人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相似。利用硝酸银比浊法测定车间盐酸雾浓度为4.1~13.5mg/m~3,平均为6.9mg/m~3,明显低于国家现行卫生标准。接触组牙痛、对冷和酸性食物敏感、咀嚼无力、牙齿松动出血、上呼吸道及眼结膜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26人有牙齿酸蚀症,检出率33.8%,对照组仅检出1例类似Ⅰ°改变,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低浓度盐酸雾的职业危害,对某厂氯化铝车间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接触盐酸雾工人77人作为接触组,年龄为19~52岁,平均32.5岁,接触工龄10个月至14年7个月,平均7年10个月。以不接触盐酸雾的医护和办公人员31人作为对照组,其年龄、性别构成与接触组相近似。1.2 调查方法 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均按统一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调查项目包括职业接触史、自觉症状、口腔常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氯化物对作业工人的慢性职业危害,1993年对河北省9个化工厂(液氯、盐酸、漂白粉等车间)接触氯化物的工人进行了调查。共计查体1046人,平均年龄31.8岁,平均工龄9.7年。 调查发现:口腔疾患、牙齿酸蚀症、咽喉疾患在接触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4.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氯气,可引起牙齿酸蚀症。为探讨氯作业长期接触对牙齿影响的程度和特点,我们对汕头市电化厂166名氯作业工人进行了调查。选择该厂氯作业工人166名(男123人,女43人)为调查对象。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为34岁,实际接触工龄2个月~19年,平均工龄为11.6年。选择本市无毒物接触史的健康工人192名(男149人,女43人)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牙齿酸蚀症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已有许多报告及探讨,但多着重于工艺流程、酸雾对牙的腐蚀脱钙作用及临床表现。我们对鞍钢某厂酸作业车间的134名工人进行了有关牙齿酸蚀症的普查普治,发现酸蚀症的牙齿除酸雾作用外,刷牙及咬合因素对临床损害的表现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558名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本省酸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本省珠江三角洲558名长期在硫酸和盐酸酸雾的环境下工作的工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车间空气中硫酸质量浓度为0.02~0.54mg/m3,氯化氢为0.2~11.4mg/m3。经过职业病诊断医师初步判断认为疑似职业性牙酸蚀病的患病率为20.61%,发病年龄(37.9±9.1)岁,接酸工龄(11.7±6.5)年,工龄越高,患病率越高,上下颌、左右两侧相同牙位牙酸蚀损害的发生具有对称性,中切牙的发生率最高(23.03%)。酸接触组牙体过敏发生率为39.43%,牙周炎发生率较高,牙齿健康率较低。结论接酸时间长容易患牙酸蚀病,应加强酸作业工人的牙齿保护。  相似文献   

7.
电解锌接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与接酸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酸作业工人牙酸蚀病与接酸时间关系。方法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119名电解锌接触硫酸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病患病率,年龄、工龄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车间作业场所平均硫酸浓度范围0.5~2.6mg/m^3,个人防护情况较差,牙酸蚀病患病率为22.6%,牙酸蚀病平均患病年龄为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大3岁;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牙酸蚀病,观察对象、牙齿正常者,牙酸蚀病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患病工龄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高1.9a。结论接酸时间长容易患牙酸蚀病,接酸作业工人工龄为5a时应进行轮岗。  相似文献   

8.
电解锌作业工人牙酸蚀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解锌作业工人牙酸蚀病与职业接触时间的关系,结合现场监测结果,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119名电解锌接触硫酸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病患病率、年龄、工龄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平均硫酸浓度为0.5~2.6mg/m^2,牙酸蚀病患病率为22.6%,牙酸蚀病平均患病年龄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大3岁,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牙酸蚀病、观察对象、牙龄正常者.牙酸蚀病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患病工龄比牙齿正常的接酸作业工人平均工龄高1.9a。说明接酸作业时间长短对患牙酸蚀病有影响,接酸作业工龄为5a时应进行岗位调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某制药厂酯化车间接酸作业人员牙酸蚀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了解该病的发病情况及致病原因 ,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预防及治疗牙酸蚀病打下基础。1 对象及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组为某制药厂酯化车间接触硫酸作业人员6 1人 ,其中男工 39名 ,女工 2 2名 ,年龄在 2 0~ 4 9岁之间 ,接酸工龄 1~ 2 7年。对照组为该厂行政人员 51名 ,其中男 31名 ,女2 0名 ,年龄在 2 2~ 50岁之间 ,均无各种酸接触史。1.2 检查方法由专业口腔医生对两组人员逐一进行检查 ,认真列表登记检查结果。1.3 诊断及分级标准牙酸蚀病主要表现为牙齿对冷、热、酸…  相似文献   

10.
硫酸作业工人牙齿酸蚀症的调查广州市职防院(510420)张燕芳为探讨长期进行硫酸生产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症程度,我们于1990年9月对广州某硫酸厂302名硫酸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调查。30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13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为33.24岁...  相似文献   

11.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面牙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 ,形如楔状称之。职业性牙酸蚀症是较长时间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所引起的牙体硬组织脱钙性缺损。为了探讨楔状缺损的病因及其对群体的危害 ,以及楔状缺损与职业性牙酸蚀症的缺损关系 ,我们于 1994~ 1996年调查了我院口腔科门诊中 2 0岁及以上的 415 6人的牙齿缺损情况 ,结果如下。1 调查方法  以 2 0岁及以上的门诊病人中有代表性的教师、医务工作者、一般职员、一般工人及某某制酸厂的工人为检查对象 (不重复 ) ,以门诊口腔检查并结合填写表格的形式进行。2 结果和分析2 1 一…  相似文献   

12.
牙酸蚀病是酸雾与酸酐作用于牙齿而造成的牙齿的硬组织损害。它是制酸工人和经常接触酸的工人的一种职业病。本人在临床上应用玻璃离子治疗牙酸蚀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收集1991年~1996年口腔门诊病历32例,均是本市第一化工厂制造盐酸车间的工人。男25例,女7例,年龄32~50岁。32例患者共有85颗患牙。患者自诉患牙对冷热酸甜刺激痛,但无自发痛与夜间痛史;视诊前牙唇侧呈刀削样斜面,探诊有敏感区。2、治疗方法用小棉球蘸3%双氧水清洁牙面,严密隔湿,热气冲干燥缺损面,选择与牙齿颜色一致的玻璃离子调成糊状,充填缺损部位…  相似文献   

13.
长期接触小剂量酸雾的作业人员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冶金行业酸洗等工种接触酸雾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钢铁企业2001-2004年车间工作场所的H2SO4、HCl、HNO3、HF进行监测,并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除H2SO4的2001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各年度的各种酸雾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各工种作业人员牙齿酸蚀症检出率28.53%,且以酸洗工(34.84%)和蒸馏32(28.75%)检出率较高,与辅助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均值以酸洗工、防腐工较高,与蒸馏工和辅助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小剂量酸雾可引起作业人员牙齿酸蚀症和鼻甲肥厚,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并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酸雾所致牙酸蚀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3家企业单位460名酸类接触工人进行牙齿检查,并就工人接触酸的种类、酸雾浓度以及作业工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酸类、同酸类的不同浓度、作业工龄对牙酸蚀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氯气作业工人的牙酸蚀症调查分析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041)李思惠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仪本文对518名氯气作业工人进行了调查,以探讨长期氯气接触对牙齿酸蚀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文调查了上海氯碱总厂两个分厂中与氯气生产有关的6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某硫酸厂磷肥车间化成、混化、吸收工段的劳动卫生状况及工人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磷肥车间氟化物浓度高出容许标准2.5~16.5倍。作业工人的鼻部疾患、牙齿酸蚀症等口腔疾病惠病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但龋齿惠病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肺部疾患也比对照组增高(P<0.05)。接触氟化物的浓度高、工龄长,口腔疾惠的患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长期在酸雾蒙蒙环境里工作的人,往往因为酸雾或由酸类缩水而形成的化合物酸酐起到酸蚀作用,致使工作人员的牙齿表面长期接触后逐渐脱钙,坚硬的牙釉质渐渐被损蚀,医学上称为“牙齿酸蚀症”。盐酸、硫酸、硝酸对牙齿的损害仅仅局限于前牙,早期会在牙齿表面出现明显的横纹,病变继续,牙齿的切缘逐渐形成刀削样的光斜面,不敢吃酸甜冷热的食物,俗称:“倒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码技术在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触硫酸酸雾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拍摄牙齿数码照片并进行职业病诊断。结果数码照片能清晰、动态地显示牙齿的受损情况及牙位分布。结论数码技术可作为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档案管理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职业接触酸雾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为保护职业接触者身体健康、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广东省某电镀液生产工厂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氯化钡比色法检测车间硫酸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采用硫氰酸汞比色法测定盐酸浓度,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三氧化铬(按Cr计)TWA。接触组为接触酸时间1年以上的某电渡液生产工人275名,并选择同厂工龄1年以上的非职业性接触酸人员98名为对照组,按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比较2组的健康状况。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硫酸、盐酸、三氧化铬水平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接触组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等阳性体征发生率及肺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牙酸蚀、牙齿结石、牙龈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即使工作场所酸雾的水平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也会对接触者呼吸道、眼、牙齿等造成损害,应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镀铬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1997年对我市某自行车厂镀铬车间40名工人进行了尿铬含量的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某自行车厂镇铬车间工人40人(男性30入,女性10人),年龄18~46岁,平均29岁。接触铬盐时间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18年;平均6.9年。(二)测定方法:1.尿样处理取晨尿50ml于150~200ml瓷蒸发血中,加入混合酸【硫酸十硝酸(1+5)〕5ml,用表面皿盖好,谨慎地加热,勿使溅出。当样品出现棕色时,再滴加混合酸,如此反复,直至无色。稍冷,加纯水10ml,于水浴上蒸发至剩约l~Zml。2分析用纯水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