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肠化或不伴肠化,无论化生的是胃上皮、小肠上皮,还是大肠上皮,都可定义为Barrett食管。由于BE是食管腺癌的重要癌前病变,BE的研究成为消化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及  相似文献   

2.
Barrett食管是由英国心胸外科医生Barrett在上世纪50年代首次报告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是指食管黏膜局部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是食管及胃连接部腺癌惟一已知的癌前病变。因此,对Barrett食管及与其相关的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腺癌的追踪监测,已日益引起消化界的重视。如何对Bar-rett食管进行追踪监测,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规范。我们查阅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BE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胃贲门部及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预后差。报道BE发病率为8.9%,故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目前,对于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认识比较一致,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出现与Barrett食管有关,尤其与Barrett中特殊肠化生细胞有关。因此,早期检出及严密监控和干预这一癌前病变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措施。因而寻找有效消除或逆转Barrett食管的方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  相似文献   

6.
Barrett食管(BE)是指远端食管正常复层鳞状上皮被胃黏膜柱状上皮取代的病理现象,为长期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与食道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而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因上消化道症状来我院行内镜检查发现的21例Barrett食管的资料,现就其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125倍[2,3]。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目前B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150倍。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能有效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相似文献   

9.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呈上井趋势,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0~100倍^[1]。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单纯抑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上皮,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日前大量的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黏膜复层鳞柱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它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因其与食管腺癌发生的密切相关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彻底治疗Barrett′s食管是消化内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齿状线上方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无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近年来高分辨率电子内镜的临床广泛应用,Barrett食管诊断率明显提高。2005年4月~2007年4月,本院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常规内镜检查对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低。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上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NERD是指存在虽然有反流相关的临床症状,但内镜下未见食管黏膜破损及Barrett食管。RE是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BE是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临床上通过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因溃疡形成与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约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5.
Barrett 食管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类似于胃和肠道柱状上皮所取代,又名柱状上皮细胞食管.多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的诊断治疗可预防食管腺癌的发生。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10例 Barrett 食管进行微波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被公认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1]。而氩离子凝固术  相似文献   

17.
Barrett食管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远端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学现象,又称食管下段柱状上皮化.因为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Dorman Barrett提出,所以后来这种病变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BE在欧洲和北美常见,亚洲人和黑人少见.西方国家食管腺癌比鳞癌更常见,在西欧近30年来,食管腺癌发病率上升了8倍,上升率超过任何一种实体肿瘤.在亚洲食管腺癌也有上升的趋势.BE患者中每年大约有0.5%发展为腺癌,因为观察到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BE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炎性病变,临床症状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多见。症状轻者产生黏膜糜烂或水肿,重者会引起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还有个别患者会出现食管下段黏膜上皮的改变,原来复层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它被称为Barrett食管,为癌前病变,所以对烧心,反酸等症状,绝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9.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是目前唯一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上皮的消退需要化生上皮的再损伤伴随无酸环境下上皮细胞愈合[1]。2006-08~2010-08笔者所在科住  相似文献   

20.
Barrett食道(BE)是指食道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BE是一种癌前病变状态,发生于10%~20%慢性胃食道反流患者中,并可发展成食道腺癌,其预后可由早期诊断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