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讨论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88例病人(90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解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28例.可解脱式弹簧圈(DCS)栓塞18例,多点电解脱弹簧圈(EDC)栓塞42例。结果100%闭塞70例.95%~90%闭塞13例.80%闭塞5例。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9例,包括微弹簧圈移位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严重脑血管痉挛2例;其中2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动脉瘤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电解式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月至2000年5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病人,共44个动脉瘤.12例病人中所有动脉瘤都在前循环,8例病人至少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和Hess评分,Ⅰ级4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结果18例病人1次治疗将所有动脉瘤栓塞,其余2例在1周内分2次治疗.43个(97.6%)动脉瘤得以完全栓塞(占59%)和次全栓塞(占38.6%),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为5%,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无再出血,GOS评分Ⅰ和Ⅱ级18例.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并应尽可能在1次治疗中将所有动脉瘤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近五年来我院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6例,其中开颅夹闭25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20例,Ⅲ级3例,Ⅳ级2例),共28个动脉瘤;血管内栓塞21例(Hunt—Hess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4例,Ⅳ级2例),共24个动脉瘤。临床结果按GO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全组病情Ⅰ-Ⅱ级动脉瘤患者治疗的良好率为100%(35/35),并发症发生率为5.7%(2/35),Ⅲ-Ⅳ级者分别为36.4%(4/11),81.8%(9/11),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两者临床结果相仿,且各有其优缺点:动脉瘤患者病情级别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4例患者术前头部CT或MRI检查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28个,其中1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2例患者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5mm10个,6-15mm16个,16~25mm2个。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24例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的3个动脉瘤栓塞了2个,另1个行手术夹闭。结果临床治愈21例,偏瘫1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存活22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残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栓塞的致密程度。方法对26例30个动脉瘤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27个动脉瘤使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23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7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1例。动脉瘤最大径3.7~18mm,平均(8.6±3.6)mm。结果完全致密栓塞21个,瘤颈残瘤5个,部分栓塞1个。栓塞密度为19%~154%,平均(67.6±32.3)%。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脑室引流术致严重血管痉挛及颅内感染死亡1例。结论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但是否可减少栓塞后动脉瘤复发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GDC栓塞23例患者共动脉瘤25个,其中17个为后交通动脉瘤,4个为前交通动脉瘤,4个为大脑中动脉瘤;Hunt—Hess分级:I级2例,II级17例,III2例,IV级2例。结果25个动脉瘤全部成功栓塞,随访3~30个月无再出血。结论GI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的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们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20例(共2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0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大脑后动脉瘤1个,小脑上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果本组100%栓塞者10例,95%栓塞者5例,90%栓塞者4例,1例栓塞50%时出现术中出血而中止手术。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致密填塞时出现血管小分支闭塞1例,多发性动脉瘤漏诊1例。本组死亡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例。栓塞后3~24个月血管造影随访5例,未见复发;电话或信函随访8例,均未再出血,并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创。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中。影像学上完全栓塞98例,占933%;大部分栓塞7例,占6.7%。治愈92例,占87.6%;中重残10例,占9.5%;死亡3例,占2.9%。3-6个月随访观察未见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不仅可较好栓塞动脉瘤,且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载瘤动脉术后通畅,从而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LVIS支架在急性期辅助栓塞治疗48例(共48枚动脉瘤)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48例动脉瘤的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I级栓塞25例(52.1%),Ⅱ级栓塞18例(37.5%),Ⅲ级栓塞5例(10.4%)。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2例发生在术中,2例发生在术后24h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消失,其中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1例支架未完全打开,给予球囊扩张后血流明显改善。2例患者的动脉瘤在术中破裂出血,经继续填塞弹簧圈后出血控制。其中39例(81.2%)术后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7.8±3.6)个月(6~11个月),3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89.7%)。3例动脉瘤稳定(7.7%),1例动脉瘤复发(2.6%)。术后所有动脉瘤均未发生再出血。46例经6个月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38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5分)8例,良好率为82.6%(38/46)。结论LVIS支架在辅助栓塞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可行,为其治疗提供了新材料。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问栓塞治疗的175例病人,181个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181个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163个,未破裂动脉瘤18个。按Hunt-Hess分级:0级18例,Ⅰ级16例,Ⅱ级57例,Ⅲ级46例,Ⅳ级30例,Ⅴ级8例。结果181个动脉瘤,使用弹簧圈栓塞172个,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1个,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0个,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8个,双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个;单纯支架栓塞9个。其中165个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无瘤颈残留,大部分栓塞7例,9个单纯支架栓塞的动脉瘤术后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显影,但显影明显变淡。术后恢复良好169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完全栓塞22例,大部分栓塞10例。1例死亡,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6例、缺血性卒中4例、4例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Hunt-Hess分级Ⅲ-Ⅳ级动脉瘤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方法、结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病人29例。动脉瘤直径15~25mm15例,〉25mm14例。22例为真性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4例;行GDC栓塞12例,支架辅助GDC栓塞3例,GDC栓塞加Onyx栓塞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在术前进行Matas训练过程中载瘤动脉自行闭塞1例。7例为假性动脉瘤.采用球囊加GDC栓塞载瘤动脉1例,覆膜支架置人1例,球囊闭塞载瘤动脉5例。本组行1次栓塞27例,2次栓塞1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好转5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存活28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行DSA复查9例,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7例,复发2例(为80%栓塞病人),其中1例改行手术夹闭治疗,1例临床观察。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独或联合采用GDC、Onyx、微支架、覆膜支架及球囊等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颅内大动脉瘤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病因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病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9例,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100%闭塞6例,95%闭塞2例,死亡1例;显微手术夹闭者中有10例于夹闭后2周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完全夹闭9例,1例有瘤颈部分残留。按GOS评分评价预后:恢复良好1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r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后循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5例后循环分叉部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果术后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4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4例,时间3~18个月,平均(7.5±1.3)个月,m RS评分:0~1分10例,2分3例,4分1例。动脉瘤造影复查显示:Ⅰ级栓塞的11例复查动脉瘤不显影;Ⅱ级栓塞3例中,改善1例,复发2例,需要再次治疗。结论 Lvis支架在颅内后循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应用短期疗效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血管内治疗的25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7例患者共261枚动脉瘤,其中259枚动脉瘤顺利栓塞,2枚动脉瘤未能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211枚,Ⅱ级37枚,Ⅲ级11枚。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3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5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患者3例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患者1例死亡。237例患者出院后随访3~42月,改良Rankin评分0~2分229例,3~5分8例;9例动脉瘤复发和2例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均再次栓塞治疗,其余患者未发生动脉瘤复发和再出血,并且17枚Ⅱ级栓塞和5枚Ⅲ级栓塞的动脉瘤达到Ⅰ级栓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路径图技术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路径图技术对1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10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按改良的Raymond分级:动脉瘤完全栓塞7例(Ⅰ级),瘤颈残留2例(Ⅱ级),瘤体显影1例(Ⅲ级)。术后随访1~6个月,临床无再出血,急性缺血1例表现为下肢单瘫。结论三维路径图技术具有实时跟踪、高清晰度和精确度等优势,对栓塞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xium? Prime 系列弹簧圈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栓塞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使用Axium? Prime 系列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7例。结果 术后即刻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21例,Ⅱ级9例,Ⅲ级2例。术中1例(3.13%)动脉瘤破裂,没有弹簧圈逃逸、血栓事件等。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6例,中残4例,重残2例。32例术后随访5个月,动脉瘤均没有复发。结论 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使用Axium? Prime系列弹簧圈,采取正确的介入操作技巧进行栓塞治疗,是安全的,复发率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