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订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膀胱癌病人DC的变化及目前DC对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反复冻融法获得BIU-87细胞抗原;人单个核细胞在含重组人GM—CSF、IL-4和TNF-a的RPMI1640培养基中体外诱导出人DC并负载肿瘤抗原;9d后成熟DC与自体T细胞共孵育诱导膀胱癌抗原特异性CTLs; 用MTT法检测其对BIU-87体外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2的能力。结果负载膀胱癌抗原的DC诱导的特异性CTLs可明显杀伤BIU-87细胞,在效靶比为40:1时杀伤率为(65.5±6.4)%,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负载抗原DCs较未负载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IL-12能力(P〈0.05),而且不同时期的DC分泌的量不同。结论负载膀胱癌抗原的DC在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膀胱癌效应,提示以DC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有望提高膀胱癌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15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表面CD1a、CD83表达水平及免疫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与10名健康成人比较。结果膀胱癌患者DC表面CDla及CD83表达水平(分别为57.4±1.6,72.1±1.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9±1.4,80.6±1.2,P〈0.05);其体外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DC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膀胱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 (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 ,由DC激活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DC参与抗肿瘤的机制、膀胱癌病人DC的变化及目前DC对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上皮钙黏附素和树突细胞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上皮钙黏附素(E—cd)和树突细胞(DC)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链霉素一生物素(LSAB)免疫酶染色法,对65例膀胱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E—cd、DC的表达进行了对照检测,染色时用已知E—cd和S100阳性的正常膀胱黏膜及膀胱肌层内神经作阳性对照,用PBS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65例膀胱癌中33例E—cd正常表达(50.8%),20例DC正常表达(30.8%),E—cd正常表达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70.1%、66.6%和25.9%,在T^is-1期和T2-4期肿瘤中分别为80.6%和23.5%;DC正常表达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76.5%、33.3%和0,在Tis-1期和T2—4期肿瘤中分别为63.3%和2.7%。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中,E—cd和DC的正常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d和DC的正常表达率均随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下降,E—cd和DC正常表达者的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异常表达表。E—cd和DC可作为预测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负载膀胱癌酸洗抗原肽对树突状细胞(DCs)分泌IL-12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弱酸洗脱法获得膀胱癌细胞株BIU-87肿瘤抗原肽;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志愿者DCs并负载膀胱癌肿瘤抗原肽;DC诱导膀胱癌抗原特异性CTLs;用MTT法检测其对BIU-87体外杀伤效应;用ELISA法检测第3、6、9天培养细胞的上清液,评价DCs分泌IL-12 p70的能力.结果:联合应用重组人GMCSF、IL-4和TNF-α可在体外诱导出DCs;负载膀胱癌抗原肽的DC诱导的特异性CTLs可杀伤高达(78.5±7.0)%的BIU-87细胞,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经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期的DCs分泌IL-12的量不同,而且负载抗原肽DCs较未负载抗原DCs有更强的分泌能力(P〈0.05).结论:IL-12 p70在DCs刺激特异性CTLs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泌量受DCs的成熟状态及某些刺激信号的影响,膀胱癌酸洗抗原肽是其刺激信号之一.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 (APC) ,DC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文就DC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 ,采用D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APC),DC在机体抗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本文就DC与肿瘤免疫逃避关系,采用DC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可高度弥散的自由基。作为第2信使和神经递质,是细胞-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NO可以调节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增殖及其功能活性,从而在维持骨形态和骨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以往实验基础上,观察不同浓度的NO外源性供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对大鼠OB增殖,护骨素(OPG)分泌及cNOS和iNOS表达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以腹腔转输方法构建具备人免疫环境SCID鼠模型,探讨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荷瘤SCID鼠血循环膀胱癌细胞微转移转归的影响。方珐体外侵袭法从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筛选具有高转移能力亚群(T24。);从人外周血中分离PBL,经腹腔注射小鼠(4× 10^7/鼠),1d后,于鼠右后肢内侧皮下接种3× 10^6个T24-3细胞,2、4、5、6周分别检测鼠体内人免疫状态(包括血清IgG水平和CD3+、CD4+、CD8+T细胞数量)及外周血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用含10%人AB型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rhGM—CSF和rhIL-4存在下,37℃、5%CO2环境下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DC。用冻融法获得的T24-3细胞裂解上清液致敏DC;并干预荷人瘤细胞的SCID鼠自发血循环肿瘤细胞微转移,观察大体情况、外周血CK20mRNA表达及瘤体MMP-7mRNA表达。结果SCID鼠于接种T24-3肿瘤细胞后5周进行DC疫苗干预。DC疫苗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CK20mRNA表达均阴性,无远处转移发生;PBS处理组小鼠外周血中有2例CK20mRNA表达阳性,3例发生远处转移;DC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有1例CK20mRNA表达阳性,1例发生远处转移。DC疫苗治疗组小鼠瘤组织中MMP-7mRNA表达最低,较PBS处理和DC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DC疫苗可以有效控制荷人膀胱癌SCID鼠血循环肿瘤细胞微转移发生,进而延缓或阻止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1.
磁转染MUC1/Y基因入树突状细胞抗膀胱肿瘤的免疫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磁转染人MUC1/Y基因至人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诱导特异忡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作为载体,在多聚赖氨酸(PLL)的辅助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MUC1/Y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MUC1/Y.在铜-硼-锡磁块的固定磁场作用下转染至人DC中,荧光显做镜下以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其转染效率;再将这种转基因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致敏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MUC1/Y特异性抗膀胱癌(膀胱肿瘤BIU87细胞系)的杀伤活性,即分别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活性和透射电镜观察CTL诱导靶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基冈修饰后的DC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了的能力。结果:pEGFP-C1/-MUC1/Y转染效率为15%左右,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自体T细胞混合培养后能诱导出湿著的MUC1/Y特异性的CTL对BIU87细胞的杀伤实验表明T-DC-MUC1的杀伤活性约为52%,显著高于埘照组T-DC诱导的CTL;住透射电镜下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部分BIU87膀胱肿瘤细胞出现了细胞核核仁消失,染色质浓集于核膜周围等早期凋亡表现;基因修饰后的DC能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FN-γ,与未转染的D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聚糖磁性纳米颗粒(DMN)在固定磁场的作用下成功将MUC1/Y基因转入DC,并可有效诱导出特异性的抗MUC1/Y膀胱癌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IκBα突变体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C)低表达共刺激分子,通过T细胞凋亡、无能及调节性T细胞增多等多种机制诱导免疫耐受。如何有效抑制DC成熟从而诱导免疫耐受是移植免疫的重要课题。不成熟DC发育为成熟DC主要由NF—κB信号通路控制。我们利用IκBα突变体(MMM)阻断NF-κB活化,观察它对DC成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负载膀胱癌抗原成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的制备和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冻融法制备EJ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PBMC)在rhGM-CSF、rhIL-4、TNF-α诱导下分化出DC,负载EJ细胞裂解物抗原后制备膀胱癌DC疫苗;免疫磁珠分离法从人免疫重建Balb/c裸小鼠脾脏组织中分离CD3+ T淋巴细胞,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疫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51Cr释放试验检测DC疫苗诱导的T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u-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TNF-α的刺激下分化为成熟DC,负载EJ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使同源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指数增加,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率为(62.58±6.1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对EJ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Clusterin对膀胱癌细胞抗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新的抗细胞凋亡因子Clusterin对膀胱癌EJ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丝裂霉素(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lusterin对抗EJ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小剂量Clusterin可以特异性抑制MMC诱导的EJ细胞凋亡作用。结论Clusterin通过抗凋亡机制作用于膀胱癌EJ细胞,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复发、耐药等临床特性有关、此项研究对阐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临床应用Clusterin抗体的治疗胱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耳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及肿瘤相关抗原(TAA)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抑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抗凝新鲜全血以获得单核细胞(PBMC),用贴壁法获取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并分别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PC3肿瘤相关抗原(PC3TAA)和人白介素2(IL-2)培养正常人DC和免疫效应细胞,5.6d后将DC和免疫效应细胞混合培养1-2d。观察DC,免疫效应细胞生长状况。酶法检测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毒性作用。体内观察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和DC培养上清液对裸鼠PC3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多种细胞因子和肿瘤相关抗原能有效引起DC增殖。DC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PC3的最大杀伤效率为62.4%。体内实验见:阴性对照组Ⅰ,单纯细胞治疗组Ⅲ及其联合培养上清液治疗组Ⅳ裸鼠均于第12天发生移植瘤;预防治疗组Ⅱ,观察30d时,6例只有2例发生移植瘤;于移植瘤产生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组Ⅰ分别与组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Ⅰ与组Ⅳ、组Ⅱ与组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疫苗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或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膀胱癌患者LAK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21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分离LAK细胞并用IL-2激活培养,细胞于96孔细胞培养板用细胞计数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TNFα和IFN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LAK细胞的细胞毒。结果:TNFα呈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瘤苗对自体CI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瘤苗(DCs)对自体CI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诱导7d的活化DCs瘤苗和诱导7d的自体CIK细胞混合培养(DC—CIK细胞),同期自体CIK细胞为对照组。检测2、8、14d的DC—CIK细胞CD3与CD56表型、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及测定混合培养8d时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效应。结果混合培养14d的DC-CIK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但CD3和CD56表型无显著变化(P〉0.05)。DC—CIK细胞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溶解率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P〈0.01):CIK细胞强烈刺激DCs分泌IL-12.混合培养2d时,DCs的IL-12p40分泌水平达到高峰。结论乳腺癌DCs瘤苗与自体CIK细胞混合培养后(DC—CIK细胞),进一步促进了DCs的成熟并增强了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K-ras(12-Val)突变多肽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以后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DC和CIK;用K-ras突变体抗原表位肽负载DC(K-ras-DC),将单纯DC或K-ras-DC与CIK共培养,获得DC-CIK或K-ras-DC-CIK。比较CIK与K-ras-DC-CIK的增殖活性;分别分析DC与K-ras-DC以及CIK与K-ras-DC-CIK的免疫表型差异;检测CIK、DC-CIK、K-ras-DC-CIK上清液中IFN-γ、IL-12的水平;检测K-ras-DC-CIK、DC-CIK、CIK对PANC-1细胞的体外杀伤力。 结果:K-ras-DC-CIK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单纯CIK(P<0.05);K-ras-DC的成熟表面分子CD1a、CD80、CD83、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DC,而K-ras-DC-CIK细胞群的CD3+CD8+、CD3+CD56+表达率明显高于单纯CIK细胞群(均P<0.05);上清液中IFN-γ、IL-12的水平以及对PANC-1细胞的杀伤力由高到低均依次为K-ras-DC-CIK、DC-CIK、单纯CIK(均P<0.05)。 结论:K-ras突变多肽负载后能促进DC的成熟,负载K-ras突变多肽后的DC能增加CIK的增殖及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卵蛋白(OVA)刺激的致敏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及自由基的作用,探讨氯胺酮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致敏肺泡巨噬细胞经氯胺酮(10、100和1000μM)处理、OVA刺激后,测定细胞[Ca^2+]i并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羟自由基(·OH)水平。结果 OVA激发可引起致敏肺泡巨噬细胞[Ca^2+]i增高及NO和·OH的生成增多,氯胺酮对此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氯胺酮可抑制OVA所致的氧化应激,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a^2+]i相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非特异性杀伤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活性有待提高。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可诱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本研究旨在探讨肾癌(RCC)肿瘤冻融抗原致敏的DC与CIK共培养后能否提高DC-CIK细胞对RCC的特异性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