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狭颅症的X线、CT和MRI表现以及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狭颅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和MRI。结果:5例狭颅症,1例表现为舟状头畸形,2例表现为尖头畸形,2例表现为短头畸形,5例均可见脑回压迹加深,4例可见蝶骨体前移及眼眶变浅,1例尖头畸形CT扫描可见幕上脑室扩大,1例短头畸形CT扫描示颅骨内板呈波浪状凹陷,视神经孔变窄,双侧眼球明显突出,MRI扫描示双侧脑室轻度扩大,后颅窝显示狭窄,中脑导水管及四脑室轻度受压,后移。垂体变薄。结论:狭颅症影像学表现极具特征性,X线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和MRI对判断颅内继发改变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PVNS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1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关节空气造影检查;CT平扫7例;10例行MRI检查,其中1例加增强扫描。结果:11例均为单关节发病,其中膝关节8例、踝关节2例、髋关节1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关节囊肿胀及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1例均显示关节囊肿胀,4例X线平片(36.3%)、5例CT(71.4%)及10例MRI(100%)显示结节状软组织肿块;②软骨下边缘清楚的骨侵蚀伴硬化缘6例:其中X线显示2例、CT显示6例、MRI显示5例;③滑膜增厚10例:4例CT(57.1%)、10例MRI(100%)显示滑膜增厚;其中弥漫性增厚8例,单纯局限性增厚2例;④关节腔积液及关节间隙的改变:关节腔积液9例(81.8%),关节间隙狭窄4例(36.3%);⑤多发结节的MRI信号改变:结节均呈长T1短T2信号者5例;信号混杂者3例;另2例既有长T1长T2信号,也有长T1短T2信号。结论:PVN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大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年轻士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X线平片、CT及MRI特点,进一步探讨影像学对诊断LDH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年轻士兵LDH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腰椎X线平片、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32例中,X线平片表现为椎间盘病变8例,CT表现为椎间盘突出29例,MRI均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结论年轻士兵LDH较轻,X线平片阳性表现少,结合症状、体征可起筛查作用,而CT、MRI检查具有确诊价值,可为临床确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附近无痛性肿块,多发肿块2例,单发肿块4例.主要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团块状软组织钙化.MRI表现:T1WI上呈结节状不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X线和MRI均显示邻近关节结构正常.结论:肿瘤样钙质沉着症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不侵及关节的软组织内多发钙化性肿块,平片和MRI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i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期提高AB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中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14例,部分患者在X线检查后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病灶分布于四肢长骨18例,脊椎8例、骨盆4例、下颌骨1例、跟骨1例;在X线和CT表现为上ABC表现为偏心性和膨胀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多囊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理均表现为含血囊腔及结缔组织性的间隔。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I在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病灶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兰启辉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04-1406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14例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1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患者中,单骨型24例,多骨型4例;20例发生囊状改变,5例发生磨玻璃样改变,2例发生丝瓜样改变,1例发生虫蚀样改变。结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大多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联合X线、CT、MRI、ECT影像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非管状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大部分病变表现具有长管状骨病变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膨胀性囊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偏心性邻关节生长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有硬化边1例.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诊断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初步筛选方法,CT和MRI可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骨包虫病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包虫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包虫病的X线、CT及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所有5例均行X线平片及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包虫的骨质破坏表现为特征性的膨胀性、多囊性骨质破坏,其在软组织内的生长方式与肝、肺组织中生长方式基本相同,形成包虫囊肿.结论:影像学对评价骨包虫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MRI在显示邻近组织病变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MRI检查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及MRI检查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6例中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局限性肿块4例,广泛浸润12例,皮肤增厚16例,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MRI表现:T1WI平扫示皮肤增厚,T2WI示受累乳腺信号强度呈弥漫性升高,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结论:炎性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提高炎性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直径为5~20mm,长度约为31~35mm;其中10例向右侧偏曲,9例向左侧偏曲;5例并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血管与颅神经关系密切,7例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VBD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规MRI联合MRA可清楚显示血管解剖及其与后颅窝脑组织关系,有助于VBD的确诊及全面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附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三叉神经瘤的CT、MRI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三叉神经瘤行CT及MRI检查.结果颅后窝型12例,颅中窝型6例,跨颅窝型5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跨颅窝生长者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CT扫描显示稍高密度区、混合密度区、囊性低密度区,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MRI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边缘清楚,有显著占位效应.结论CT、MRI定性诊断困难时,应结合临床三叉神经受损表现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3例、髓母细胞瘤11例、室管膜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肿瘤位于小脑半球7例,小脑蚓部16例,第四脑室4例,脑干6例。所有病灶均引起梗阻性脑积水。MRI能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帮助。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多参数、多平面成像,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儿童后颅凹肿瘤的CT, 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40例,其中髓母细胞瘤18例,星形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9例。行CT和MRI检查。CT平扫40例,增强扫描32例;MRI平扫28例,增强扫描16例。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4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显示率为975%,MRI显示率为100%。术前CT定性误诊11例,准确率为725%。术前MRI定性误诊4例,准确率为857%。CT和MRI联合检查,能对后颅凹多数常见肿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MRI能多方位成像,去除后颅凹颅骨伪影的干扰,对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明显优于CT。结论:CT和MRI检查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的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量对比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正常人群颈髓延髓角的大小,探讨颈髓延髓角对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明确诊断并手术的颅底凹陷症患者63例,以及同期行M RI检查显示无颅颈结合部病变者40例,测量并比较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颈髓延髓角的大小。结果63例颅底凹陷症中有42例行术前及术后M RI检查,21例仅行术前M RI检查,63例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38.0±11.2)°,42例术后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6.3±8.7),40例正常对照组明确平均颈髓延髓角为(154.9±7.7)°,颅底凹陷症患者术前颈髓延髓角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及术后患者, P <0.05,术后患者颈髓延髓角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颈髓延髓角可以作为诊断颅底凹陷症及术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及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4例。4例均行MRI扫描,其中2例并行CT扫描。结果: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分别位于前、中颅窝、右侧桥小脑角区及右顶部各1例,均呈明显分叶状。T1WI示肿瘤呈高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示肿瘤呈等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瘤实性部分高度增强,其中4例肿瘤周边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带,3例见流空血管影,1例肿块内见坏死囊变灶、1例邻近颅骨骨质破坏,1例见幕上轻度脑积水。CT平扫示肿瘤呈高密度,未见瘤内钙化、邻近颅骨骨质增生及脑膜尾征等脑膜瘤常见征象。结论:MRI及CT表现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最终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颅底脊索瘤,6例同时进行CT、MRI扫描,4例仅行CT扫描,5例仅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A检查。结果:颅底脊索瘤发生在斜坡8例,鞍区5例,颈静脉孔区1例,1例同时跨颅中、后窝生长。形态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3例边界清晰,2例边界不清晰。CT表现肿块呈不均匀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块,7例见斑点状钙化,8例见不同程度骨质破坏。MRI肿块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MRI扫描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CT。结论:颅底脊索瘤有典型的好发部位,T2WI明显高信号较具特征性,CT和MRI对术前诊断颅底脊索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ON)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13例患者中,8例行CT平扫,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病灶显著强化;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瘤体信号不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中病灶局限于鼻腔者4例;有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者9例(69.23%);其中2例侵及同侧的前颅窝(1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鼻腔中上部肿物,MRI显示内部信号不均匀,而CT显示密度大都较均匀,且增强有明显强化,周围骨质有破坏,甚至病灶自鼻腔延续至前颅窝者,呈"蘑菇"状,应考虑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提高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在12例病人中,11例作CT检查,10例作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本组12例中,1例位于鞍内,1例位于四脑室内,5例位于脑内,4例位于中颅窝,1例位于后颅窝。出现脑水肿3例、囊变1例,伴脑出血4例。本组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11例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定性诊断较困难,应强调影像学与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