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动态,为联防区疟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2010-2011年疟疾流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黔桂两省灭疟联防区24县两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0.62/万,贵州为1.12/万,广西为0.03/万,当地居民未发现恶性疟病例,无疟疾暴发点。贵州以当地居民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当地居民中发现疟疾病例共473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87例,血检疟原虫阳性病例86例。广西以外出回归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为主,两年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病例共8例,其中恶性疟2例,均为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后带回当地。结论该区域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各省在该区域的疟疾防治重点应有所侧重,贵州省应以当地居民病例为防控重点,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也不能忽视;广西省应以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为今后防控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2008—2014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控制后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等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联防区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7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52.63%;其次为间日疟,占36.84%。联防区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患者65 310人次。血检流动人口15 609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76例,阳性率为0.49%。病例分布于联防区13个联防单位中的8个,其中全州县33例,占43.4%。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4.05%;年龄集中于20~49岁组,占89.47%。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8个国家(59.21%)和东南亚2个国家(26.32%),以及国内的海南省和其他地区。病例主要从事工种为淘金和挖矿,占78.95%。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于4—8月份,占64.4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12年报告2例,无继发病例发生。结论当前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6~2000年广西桂西南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西南灭疟联防区位于广西西南部 ,包括南宁市、邕宁县 ;南宁地区12个县 ;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 ;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市、上思县 ;北海市、北海市银海区及铁山港区、合浦县等23个市、县(区) ,人口为1000余万人。1996~2000年联防区积极开展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 ,使疟疾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收集各联防成员市、县的疟疾疫情资料 ,年发热病人血检、重点居民血检、流动人口血检资料以及每年的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疟疾发病情况1996~2000年联防区报告疟疾发病人…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2002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 2 0 0 2年疟疾流行情况 ,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2 0 0 2年全省疟疾疫情 ,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 ,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流行程度。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 5 0 4 1例 ,发病率 0 .85 /万 ,比去年上升 1 .5 7倍 ;嗜人按蚊疟区 1 8个县 (市 )报告疟疾 4 795例 ,占全省病例的 95 .1 2 % ,发病率 2 .92 /万 ,比去年上升 1 .74倍 ;5个县市出现疟疾局部暴发流行 ,暴发点内中华按蚊密度高达 6 7只 /帐、居民带虫率平均为 4 .5 9%。中华按蚊疟区 6 3个县 (市 )发病 2 4 6例 ,占全省病例的4 .88% ,发病率 0 .0 4 /万 ,比去年上升 1 4 .95 %。结论 全省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目前疟防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嗜人按蚊疟区的 1 2个重点县 (市 )。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1-2009年本地间日疟流行现状和趋势,讨论在湖北消除疟疾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湖北省2001-2009年的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采用计数资料相对数分析法,依据世卫组织消除疟疾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分析湖北省疟疾流行现状、趋势、和病例分布以及病例分布的规律。结果截至2009年底,全省年平均发病率在1/10000以下,整体发病呈下降趋势,1/10000以上的县(市、区)仅存2个,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增加到41个。中华按蚊疟区84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18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媒区18个县(市、区),连续三年以上无病例报告的县(市、区)为零。结论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湖北省整体疟疾疫情现状已进入消除阶段,但以县(市、区)为单位来分析,疫情分布极不平衡,嗜人按蚊区疟疾流行极不稳定,5年内在嗜人按蚊区消除疟疾难度极大,需加大落实综合性技术措施的力度和完善贯彻落实技术措施的外围配套体系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1985~1989年间,省卫生厅基本消灭疟疾县(市)考核小组,对豫北43县(市、区)分6批进行了疟疾防治效果的达标考核结果,43县(市、区)的疟疾发病率已连续三年以上稳定在5%以下,无超过5%的乡:发热病人血检率达5%以上,血检村覆盖率达90%以上;各级疟防领导组织基层防疫网健全,疟防监测系统基本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较好的落实防治措施证明,豫北地区的疟疾防治效果已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玉林市疟疾监测结果,评价联防联控措施效果。方法收集1992~2008年广西玉林市辖7县(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17年间玉林市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5.84万人次,重点居民9.13万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0.17万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人群6.71万人次,四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4%、0.001%、0.704%和0.003%,共检出疟疾病例74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3.75%(28/747),输入性病例占96.25%(719/747),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6%(211/368746)。玉林市参加三省疟疾联防17年来,疟疾年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1999年起至今无当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病例发生,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3.230%降至2008年的0.036%。结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联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山区,辖12县(市、区),面积2.3万km2,人口262万.建国后,先后发生2次疟疾暴发流行,以70年代最为严重.为加快控制和消灭疟疾步伐,1978年我市宁化、清流和建宁3县和江西省毗邻的赣州、抚州2个地区的7个县组成了闽赣2省3地(市)10县的抗疟联防.1984年我市的明溪县加入联防,发展为11县,至1987年结束.1988年,我市12县(市、区)与毗邻的南平地区10县(市)组织了"南平、三明两地(市)抗疟联防协作区",至1995年结束.2次联防共进行18年.  相似文献   

9.
大理州12个县(市)均为历史疟区,经多年抗疟工作,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从50年代的79.66/万降至80年代的0.94/万.1991年至1996共报告内源性疟疾35例,输入性疟疾1338例.输入性疟疾均由人口流动引起,具有较快的流动性,回归本地后地域分散,给疟防措施的实施及病例管理带来很大困难.1991年起,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防疟意识和能力,在管理输入性疟疾病例及实施各项疟防措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贵州省2016~2017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7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例,较2016年病例(38例)下降42.11%。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7年病例来源地主要来自非洲国家,2016年来源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全省9个市州中,2017年有6个市州报告病例,2016年8个市州报告病例。通过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2017年(22例)与2016年(38例)病例样本复核,恶性疟共37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8例,三日疟2例。结论:贵州省自2012年后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均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以恶性疟病例居多。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维持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病例的处置能力,以及多部门间联防联控合作是消除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粤、桂、琼三省(区)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11年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三省(区)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告和疟疾监测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建立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后,1992~2002年联防区疟疾发病率从5.69/万下降至2.04/万,常住户口居民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72%下降至1.37%,流动人口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7.93%下降至2.49%。两广控制了本地传播的恶性疟和输入性恶性疟病例传播扩散。结论实施流动人口疟疾联合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湖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03年疟疾疫情,对重点地区进行居民带虫率及蚊媒种类和密度调查,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结果 全省共报告疟疾5344例,发病率0.89/万,比去年上升0.06%,嗜人按蚊疟区发病4785例,占全省病例的89.54%,发病率3.03/万,比去年下降4.53%;3个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中华按蚊疟区发病559例,占全省病例的10.46%,发病率0.13/万,比去年上升69.91%。结论 全省疟疾疫情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流行范围向鄂西北扩散。疟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老河口市和嗜人按蚊疟区的12个重点县(市、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疟疾防控成效,为今后边境地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市,收集2007-2013 年疟疾防控相关资料以及疫情相关数据,评价边境地区疟疾控制消除工作成效。结果 2007-2013年云南省中缅边境12个县中,血检发热病人915 270人次,治疗现症患者13 146例,休止期根治121 894人,预防服药292 720人,室内杀虫剂喷洒和药物浸泡蚊帐保护人数分别为1 408 573人、1 114 360人。疟疾发病率由2007年的11.35/10 000降至2013年的0.88/10 000,下降了92.24%,疟疾病例数由2007年6 108例减少到2013年290例,减少了95.25%;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 546例减少到32例,减少了99.1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由2007年的41.95%上升至2013年的88.97%,主要来源地为缅甸。结论 中缅边境地区疟疾疫情有好转,应重点关注输入性疟疾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消除疟疾,并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8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7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共检出疟疾522例,其中输入病例506例(占96.93%),本地感染病例16例(3.07%)。当地人口共发生43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0.180/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6%(43/77989),外来人群为1.22%(479/39289)。16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本市7个市(区),以余姚市和北仑区为多。结论:宁波市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输人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2006年全省疫情报告1 753例,发病率为0.31万/,与2005年的1 518例比较上升15.48%。嗜人按蚊疟区18个县市,发病1 472例,占全省病例的83.97%;发病率为0.98/万,较2005年同期1 269例上升16.00%。中华按蚊疟区63个县市,共发病281例,占全省总数的16.03%,发病率为0.07万/,较2005年249例上升12.85%。结论湖北省疟疾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疫情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广西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分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8年广西区3类不同疟区51个县(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例、流动人口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0年间黔桂交界地区12个县、中越边境地区8个县和消除疟疾地区的31个县3类疟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48%(215/1450957)、0.0015%(12/811810)和0(0/276859);外出回归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1532%(360/11417)、2.0206%(290/14352)和0.2865%(424/148008);外来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1710%(85/49699)、0.1955%(31/15860)和0.0899%(70/77856)。共检出疟疾病例148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5.27%(227/148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72.23%(1074/1487),外来病例占12.51%(186/1487)。3类疟区重点人群IFA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078%(102/33134)、0.2392%(69/28843)和0.0283%(37/130828)。结论广西区3类疟区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传播病例主要集中在黔桂交界12个县和中越边境8个县,消除疟疾的31个县无病例分布,人群抗体水平与疟疾流行程度相一致。应继续加强对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的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在云南省昭通地区的分布和防制后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分析,了解云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嗜人按蚊的分布范围、种群密度和传病关系;在5个乡12个村调查了解该蚊的分布特征;选择2个监测点开展防制后的种群密度监测。结果嗜人按蚊分布于全省35个县,但主要在滇东北8个县起传疟作用,其影响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嗜人按蚊防制后的平均密度为0.2只/人工小时,比防制前下降了99.5%~99.3%;平均50顶蚊帐的密度为0.08只;半通宵叮人率为0.13只/(人·夜)。8个嗜人按蚊传播县防制后期有5个继续发现嗜人按蚊,疟疾发病率亦由1980年的10.32/万下降到1997年的1.01/万。结论采用DDT滞留喷洒和菊酯类浸泡蚊帐效果显著,经控制后的嗜人按蚊分布范围、密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根据 2 0 0 0年河南省疟疾发病情况 ,分析流行现状 ,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省疟疾发病4815例 ,发病率为 5 .10 /十万。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豫南 10个县、区中 ,疟疾发病以西区为主 ,发病 40 85例 ,发病率为 10 7.84/十万 ,病例占全省病例总数的 84.84% ;中华按蚊分布区共 118个县、市 ,其中 10 6个县、市的发病率低于 1/十万 ,仅有社旗等 12个县、市、区疫情明显回升 ,发病 632例 ,发病率为 7.44 /十万 ,较上年上升 1.89倍。结论 中华按蚊分布区的大多数县、市疟疾疫情稳定 ,抗疟成果巩固 ;目前疟疾发病仍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区以及与其毗邻的部分县、市、区。防治对策应在疫情稳定区域抓好监测 ,防止疫情波动 ;嗜人按蚊分布区 ,继续落实消灭传染源和控制传播媒介并重的措施 ,努力降低疟疾流行程度 ,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