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smac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克隆smac(the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smac)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mac,并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探讨smac基因过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γ射线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RT-PCR的方法从HeLa细胞总RNA中克隆smac基因,连入pcDNA3.1载体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pcDNA3.1/smac载体转染HeLa细胞系,利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鉴定HeLa细胞内smac基因的表达.γ射线照射后48 h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成功的从HeLa细胞总RNA中扩增了全长smac基因.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cDNA3.1/smac的HeLa/smac细胞中,sma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的HeLa细胞及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Ka/pcDNA3.1细胞的表达量.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48 h后,MTT结果表明,γ射线对转染pcDNA3.1/smac的HeLa/smac细胞的生长抑制率(38.85%)显著高于空白组HeLa细胞(17.64%)及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HeLa/pcDNA3.1细胞(20.32%).结论 成功地克隆了smac基因,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过表达外源smac基因能够提高其对γ射线的敏感性,有望开辟提高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整体照射和不同剂量X射线离体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junB基因的表达。方法3Gvx射线小鼠全身照射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提取RNA,Northern杂交,定量分析junB mRNA。结果3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junB基因增强明显并迅速,C3H/He小鼠30min达高峰,BALB/c小鼠60min达高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后,junB基因也迅速被诱导,30~60min达峰值,240min逐渐降回假照组水平。结论junB基因是一个辐射敏感基因,照射后立即表达,有可能在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后人淋巴母细胞(AHH-1)及其旁效应细胞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FHIT基因在电离辐射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旁效应细胞模型的制备:分别用不同剂量(0、2和5 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立即离心,将直接受照细胞与未受照细胞共同培养于Transwell中,此未受照细胞为旁效应1组;另将直接受照细胞培养液转移至未受照细胞培养瓶中形成旁效应2组。于照后0、6、12和24 h收集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及总蛋白,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FHIT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在照后即刻和24 h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应用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结果 对照细胞、直接受照细胞、旁效应细胞中FHIT基因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而FHIT蛋白表达在直接受照细胞及旁效应细胞中显著下调(F=102.45.P<0.0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受照细胞及旁效应细胞G2期阻滞明显,且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2、5 Gy60Coγ射线照射能导致直接照射AHH-1细胞及其旁效应细胞FHI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提示FHIT基因在电离辐射旁效应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Rb94基因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株K150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进行Rb94基因-放射治疗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将重组腺病毒 Ad-Rb94于体外转染K150细胞,转染后进行6 Gy137Csγ射线照射,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d-LacZ对照组、Ad-Rb94组、照射组和Ad-Rb94联合照射组,观察K150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Rb94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Ad-Rb94组、照射组和联合照射组对K150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联合照射组的抑制效应最强(45.49%),明显高于Ad-Rb94组(20.26%)和照射组(35.11%)(χ2=14.25, P <0.05)。联合照射组K150细胞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G1期细胞和凋亡细胞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73.4%和15.7%。联合照射组K150细胞中Rb94基因表达量最多,分别是Ad-Rb94组和空白对照组的1.87倍和2.92倍。结论 Rb94基因联合γ射线照射对食管癌细胞的抑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IER5蛋白经放射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并筛选IER5蛋白在放射损伤后可能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路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HeLa细胞经4 Gy γ射线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质和细胞核蛋白行Western blot检验;构建3×Flag标签融合表达的IER5蛋白表达载体,转染人肾上皮细胞293T并照射,收集细胞行免疫沉淀富集IER5的结合蛋白,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免疫共沉淀复合物,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差异条带并切胶酶解后行质谱分析,对可能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IER5蛋白照后4 h表达逐渐增加,12 h至高峰,持续至48 h;细胞核内IER5蛋白表达也有增加趋势;质谱分析数据表明,照射组检测出374个蛋白,对照组检测出256个蛋白,两组比较差异蛋白41个,照射组中包括与DNA结合、代谢、损伤修复相关的10个蛋白;其中,与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1型聚ADP核糖基化聚合酶(PARP1)得到Western blot验证。结论 IER5是放射损伤相关蛋白,其可能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低剂量率β射线和高剂量率γ射线照射诱发肿瘤细胞生物效应特点。方法采用^32Pβ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用台盼蓝排除法和X-gal衰老细胞染色法比较两种照射肿瘤细胞死亡方式的差异。结果 ^32Pβ射线(0.375cGy/min)和^60Coγ射线(206cGy/min)照射HeLa细胞后72h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率β射线抑制细胞增殖为渐进性,使多数的细胞在一个或几个细胞倍增周期后死亡,以增殖性死亡为主;高剂量率γ射线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直接、迅速,细胞坏死比例高,增殖性死亡(衰老)比例低于持续低剂量照射方式。结论 不同的辐射方式对细胞的杀伤方式不同,了解其放射生物学机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telomemse)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逆转录酶活性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大量的研究充分证实了端粒酶和肿瘤的高度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使其不仅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可用于早期诊断及各种肿瘤治疗后的疗效检测和长期效果监测。端粒酶用于肿瘤治疗的靶点,其特异性远超过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本实验观察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端粒酶活性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γ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γ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体外肝素抗凝,应用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并调整细胞浓度。Gamma Cell 1000数控细胞照射仪体外照射脐血MNC细胞,吸收剂量率3.72 Gy/min。①采用3H-TdR掺入法测量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取已分离的单个核细胞,调至细胞浓度1×106个/ml,接受0.248、0.496、0.992、1.984、3.9685、.952、7.936和15.872 Gyγ射线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56 h后加3H-TdR(3.7×107Bq/孔)再培养8 h后收集细胞,用Beckman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计数/min)。②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脐血NK细胞活性:取传代培养24~48 h的K562细胞为靶细胞,调整浓度1×106个/ml,加入3H-TdR(3.7×108Bq/ml)孵育6 h,洗涤2次去除游离的3H-TdR,再制备成5×105个/ml备用。脐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个/ml作为效应细胞(效靶比20∶1),给以上述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将效应细胞与制备好的靶细胞继续培养18 h后收集细胞,用Beckman液体闪烁计数器计数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结果在γ射线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影响的研究中,0.248~15.872 Gyγ射线照射显著降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殖活性抑制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839,P<0.05);3.968 Gyγ射线照射组增殖活性仅为对照组的30.86%(P<0.01),SI=7.8,其中3.968~15.872 Gyγ射线照射未发现其明显的增殖活性。而γ射线对脐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的观察中发现0.248~1.984 Gyγ射线照射可引起脐血NK细胞活性显著增高(P<0.01);3.968 Gyγ射线照射保持NK细胞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52~15.872 Gyγ射线可引起脐血淋巴细胞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3.968 Gyγ射线照射完全抑制脐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同时仍呈现脐血NK细胞抗肿瘤活性。因此,在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或混合脐血移植时,应用3.968 Gyγ射线照射淋巴细胞,再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效应,同时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混合脐血移植时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距离腔内放射治疗预防血管成行术后再狭窄的机理。方法 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接受吸收剂量为3.5、7.0、14和28Gy^60Coβ射线照射,12h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各周期百分率及凋亡率。结果 吸收剂量为3.5、7.0、14和28Gy组G0~G1期细胞数分别占细胞总数的58.13%、83.6%、88.79%、89.15%,与对照组(56.29%)相比,7.0、14、28Gy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3.5Gy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照射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85%、1.04%、10.38%、16.00%,与对照组(0.84%)相比,14、28Gy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3.5Gy^60Coγ射线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均无影响,7Gy能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3.5Gyγ射线照射对小鼠骨髓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射线损伤骨髓细胞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3.5Gy^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小鼠。利用蛋白质组织学技术分离、分析和鉴定小鼠骨髓细胞差异蛋白质。结果3.5Gyγ射线可使小鼠骨髓细胞蛋白质18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蛋白质多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关。结论γ射线影响骨髓蛋白质表达,并可能由此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Egr-p16重组质粒在转染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特性,验证其联合放射治疗体外抑制B16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株;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p16的表达和同一剂量X射线诱导下p16的表达时程,流式细胞数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MTT法检测pEgr-p16基因协同放射治疗后B16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pEgr-p16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p16表达增强,为假照组的3.78-6.67倍(P〈0.01);2GyX射线照射后,p16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在照射后72h达到最高值。p16基因联合放射可诱导B16细胞凋亡,凋亡率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基因诱导组(P〈0.05-0.01);转染pEgr-p16质粒的细胞经2GyX射线照射,8d后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时间其他实验组(P〈0.05-0.001)。结论pEgr-p16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有明显的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给予射线或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角化不良蛋白基因(DKC1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以慢病毒为载体通过shRNA技术建立DKC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并利用RT-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将细胞分为干扰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实时PCR检测相对端粒长度,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并利用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放射生物学相关参数(D0、Dq、N、SF2)及放射增敏比(SER)。结果 以慢病毒为载体的DKC1干扰序列(Lv-shDKC1)转染HeLa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干扰组DKC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其表达抑制率分别为(71.330±4.112)%(t=25.53,P<0.05)、(35.520±3.804)%(t=4.833,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端粒酶活性从0.900±0.044、0.897±0.031降到0.713±0.021(F=31.44,P<0.05),相对端粒长度从4.233±0.306、4.633±0.379降到2.667±0.404(F=39.15,P<0.05),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端粒酶活性和相对端粒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存活分数(SF2)(0.571±0.00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0.861±0.009)及阴性对照组(0.807±0.002)(F=1 812,P<0.05),SER为1.508。结论 干扰DKC1的表达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缩短相对端粒长度而发挥放射增敏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放射增敏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褐藻糖胶(fucoidan)对照射绣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灌胃方式给Wistar大鼠小同剂量的褐藻糖胶,连续给药10d后行一次性9.0Gy^60Coγ射线照射;采用TUNEL流式细胞术等观察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照射结束18h后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脾淋巴细胞Bcl-2/Bax蛋白比值显著下降。一定剂量的褐藻糖胶对照射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和Bcl-2/Bax比值下降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褐藻糖胶对照射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理与调节脾淋巴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突变的一致性。方法 4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分别取外周静脉血标本,经0、0.5、0.75、1.0、2.0和3.0 Gy照射。用相同方法照射各组大鼠,照后取外周血标本。所有淋巴细胞体外培养7 d后,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TCR突变频率(TCRMF)。 结果 整体和离体照射组TCR基因突变频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两组间TCR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05)。 结论 整体和离体照射所致的大鼠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频率一致,即外周血淋巴细胞经X射线照射体外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可客观准确的反映全身照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以含Bcl-2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单克隆细胞,扩增并收集培养上清感染NIH3T3细胞,进而完成Bcl-2基因向NIH3T3细胞的导入。后者软琼脂集落形成率与细胞增殖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辐射敏感性低于对照组。表明Bcl-2基因对NIH3T3细胞的增殖和辐射敏感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Pokemo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吸收剂量分别为2、4、6和8 Gy的X射线照射体外堵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2、4、8、12、24、48和72 ha,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中的Pokemon mRNA表达水平,以未照射组为对照.结果 在2、4、6、8 Gy X射线照射后的早期(除2 Gy照射后的2和4 h外)Pokemon mRNA的表达降低,但在晚期(48 h以后)呈升高趋势,在大部分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54.76,P<0.05).结论 较大剂量的X射线在早期可下调A549细胞Pokemon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在晚期又可诱导A549细胞高表达PokemonmRNA,这可能与辐射所致A549细胞的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ose-and time-effects of X-ray irradia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Pokemon gene in A549 cells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Methods A549 cell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exposed to X-rays with the doses of 2,4,6 and 8 Gy,respectively.Untreated A549 cells were used as control group.The relative levels of Pokemon mRNA expression in th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at 2,4,8,12,24,48 and 72 h after irradiation.Results The Pokemon mRNA expression levels decreased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irradiation(except 2 and 4 h after irradiation in 2 Gy group)and then increased in the later stage(48 h after irradiation)with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t the most time poi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t=3.40-154.76,P<0.05).Conclusions Higher doses of X-rays may degrade the expression of Pokemon mRNA in the human A549 cells and induce apoptosis in the early period,hut also may upgrade its expression in the later period, which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the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DNA damage repair in the A549 cel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的方法,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人外周全血细胞nm23-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nm23-H1基因表达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X射线照射人外周全血细胞,于不同剂量(0~5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6、12和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及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照后0 h,各剂量组之间nm23-H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8,P> 0.05),照后6 h,在1~3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有增高的趋势(F=15.064,P<0.05),照后12 h,在1~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高(F=3.435,P<0.05);照后24 h,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44,P>0.05)。0、4 和5 Gy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随时间的推移降低 (F=8.636、4.112、5.411,P<0.05);1 Gy照射后,不同时间点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2 h的 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与0 h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P<0.05);2和3 Gy剂量照射后,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均于24 h时降至最低点(F=12.517、6.622,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人外周血nm23-H1基因的表达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应用于核辐射事故早期生物剂量估算的潜能。 相似文献